许浑写下传世名句“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791—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迁居句容茅山,文宗大和六年(832 年)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县令。大中三年(849 年)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
移居润州丁卯村舍。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
晚年归润州丁卯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全唐诗》析为十一卷。
《御定全唐诗》巻五百二十七:“许浑,字用晦,丹阳人,故相圉师之后,太和六年进士第,为当涂、太平二县令,以病免,起润州司马。大中三年为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润州有丁卯桥,浑别墅在焉,因以名其集,集二卷,今编诗十一卷。”
许浑长期生活在茅山,对茅山风土人情十分熟悉,后虽因任职远离家乡,却始终难忘对茅山的眷念,一生写有诸多有关茅山的诗篇。
赠何处士
东别茅峰北去秦,梅仙书里说真人。
白头主印青山下,虽遇唐生不敢亲。
游茅山
步步入山门,仙家鸟径分。
渔樵不到处,麋鹿自成群。
石面迸出水,松头穿破云。
道人星月下,相次礼茅君。
赠茅山高拾遗
谏猎归来绮季歌,大茅峰影薄秋波。
山斋留客扫红叶,野艇送僧披绿莎。
长覆旧图棋势尽,遍添新品药名多。
云中黄鹄日千里,自宿自飞无网罗。
题韦隐居西斋(一作题韦处士山居)
劚药去还归,家人半掩扉。
山风藤子落,溪雨豆花肥。
寺远僧来少,桥危客到稀。
不闻砧杵动,应解制荷衣。
茅山赠梁尊师
云屋何年客,青山白日长。
种花春扫雪,看箓夜焚香。
上象壶中阔,平生醉里忙。
幸承仙籍后,乞取大还方。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
许浑是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存诗500 首左右,诗名重一时,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之语。代表作有《咸阳城西楼晚眺》,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为传世名句。
唐大中三年(849 年),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许浑上任监察御史,来到咸阳,傍晚登上城楼,凭栏远眺,
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不觉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咸阳城西楼晚眺》。
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咸阳城西楼晚眺》首联写登楼怀乡之感。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起句用一“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颔联写登楼时间和环境氛围。诗人于夕阳西下时分登上城楼,当时浓云从蟠溪上空涌来,一阵凉风吹来,风是雨的先兆,雨势迫在眉睫。这写的是实景,却传达出一种特殊的感受。
颈联写秦汉旧都现景。两朝故都,已成草树疯长的田野;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鸣,不识兴亡。
尾联中诗人说,羁旅于此的行人不要问秦汉旧朝的事了,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
诗人将思乡和吊古融合起来,两种情感互相渗透,互相激发,感情浓烈,较之一般怀古诗、思乡诗,意境更为高远。
“山雨欲来风满楼”蕴含了一种社会体验,将“形势逼人”很自然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使身临其境的人们必定要作出自己的选择:观望、迎头而上还是退却?“山雨欲来风满楼”就是这样一种意境,今人多以此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不愧为不朽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