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

2017-06-29 11:46·闻是文化

《张猛龙碑》笔法分析

李松

《张猛龙》碑是魏楷体系中经典的碑刻,为历代习碑之人所重视。

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很多的原因。首先是知名,因为它是碑刻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孔庙,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是典型,它的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的代表性,是魏楷体系中属于中性风格类的作品;再是技巧规范且含量高。因此,人们把此碑奉为经典是有它的道理的。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对魏楷相当赞赏,概括魏楷之美有十:“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韵辉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铜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细审这“十美”《张猛龙》可存其八九。

所以,初习魏楷,以《张猛龙》为范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说之一的意思是还有许多可为范的魏楷,不宜一说习魏必是《张猛龙》,其实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大的)。我们认为,其中更主要的根据是,它的方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的笔法特征,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对学习魏楷是有利的。

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

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朋友对《张猛龙》的笔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来具体的方笔用锋技巧。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用唐楷的笔法公式来解魏楷方笔这道题”。其结果是,写的字不是《张猛龙》,而是“唐猛龙”,笔画的造型总是脱不掉唐楷的痕迹,总感觉魏楷的味道不够纯正。由于类似这样的一直摸不到魏楷正脉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所以,本文将对《张猛龙》的方笔笔法技巧问题进行专题的讨论研究。

一、魏楷典型性笔画——方笔的分析

我们把《张猛龙》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之所以由“点”开始,我们的思路和依据是:

a、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

b、其它的笔画都是点的延伸和演变(或是都与点有密切的关系)。

1、点

我们先看原碑典型方笔——点:

从以上原碑这几个字之点可以看出,它的典型的形象就是三角形。

这一笔的书写如果以唐楷常规的“顿藏”笔法技巧,那么它的运笔路线是这样的情况:(小字左点放大图)

把这种运笔方法进行动作分解,它需要五个动作来完成。试想,仅仅一个点就要用五个动作,写别的呢?写一个特别繁复的字呢?这样的思路和方法肯定是大有问题的。往往我们看到的不少的人就是这样的写法,甚至,一些教科书都是这样的讲授。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毕竟写出了“方笔”。可是,这样的方法实在太繁琐,太累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法写出的笔画死板呆钝,了无生气。实际上,这样的手法其实不是写,而是填描,可以很肯定地说,这绝不是上好的科学的方法。

用柔软的毛笔书写成三角形的点是比较困难的,经过多年我们对魏楷方笔技巧的猜解、探讨和实践,寻找到一种比较方便简捷的应该是很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

我们的理念、理由和依据是: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就是这样的方法。

A、正切点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

请看详细的解析:(泫字左下点放大图)

再看实际的书写:

B、反切点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

如图:(公字右上点放大图)

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逆时的两种,而切锋的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几乎360度中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度点的切翻锋训练。可以按下面这样的图示来进行练习:

以点来进行切翻笔法技巧的强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多角度切翻的练习会使这种技巧得到充分的训练。“一旦各种角度的点都能写得出来写得准确,可以说,就解决了魏楷方笔笔法技巧的一大半了,也可以说才算真正入了魏楷之门了。”

《张猛龙》的点变化是比较大的,无论怎样变,大体不离这样技巧的左右。其差异只是在切的力度,方峻度,大小等方面。切的柔些则圆笔的味道足,切的狠些则方笔的意味重。轻切则小,重切则大。

有的也不一定是切锋的技巧,如“鼠屎”、“黍米”等一类圆笔造型的点,用笔的动作其实非常简单,露锋入笔一抹即可。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点的造型,需要不同的手法去刻画,这里,一方面不要复杂化,越简洁越好;另一方面,还是不能用唐法解碑法。要注意的是,尽管有个别的点画隐隐有些唐楷笔意的意味,但毕竟还不是唐楷。

2、横

我们先来考察原碑中处于重要位置的横的状况:

其中具有标准形状的应该是“晋”字的两个横画,尤其是中间的长横,我们可以认定为“标准典型的魏楷之横”。

无论是什么字体,它的每一个笔画都是由“入、行、收”三个技巧动作来完成的(点,一入即收),所以,研究笔法就须从这三个微观环节着手。

我们专对此横的用笔技巧作详细的分析:

魏楷的横实际上是两个点的连接,入笔是正切的点,收笔是反切的点,行笔环节是将两点连接。这样,我们对魏楷横的三个用笔环节就非常清晰了。

我们一直在强调魏楷笔法的“切”与“翻”。那么,为什么写方笔必须要切锋要翻锋呢?其技巧的关键和要领是怎样的呢?

我们知道,切锋都是以侧锋切笔的。用侧锋会给笔画的刻画带来方便。

切锋的目的,是用笔尖刻画三角形点左上的棱角,用笔肚(副毫)刻画左下的棱角。

翻锋的目的,是将侧锋转换为中锋,以使毛笔保持中锋态运行。

这是魏楷切翻技巧笔法的原理所在。掌握了由侧锋切锋刻画棱角,并转换为中锋行笔这一技巧,就是魏楷方笔技巧关键的要领所在。如果这样的技巧掌握娴熟而准确,那么,所有的方笔就都可以驾驭了。

图示:

横的造型也是多变的,但万变不离其中,也还是用笔的幅度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它是魏楷的用笔技巧,而不是唐楷的方法。尽管有些笔画是圆笔,但不是唐楷之笔,它还是魏楷的意味,两者是有区别的。如果细细观察,其中的差异是清晰的。

切翻笔法技巧解析到这里,就基本把它的原理与要领说清楚了。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来分析其它的笔画了。

(以下的笔画解析将作简单描述)

3、竖

先看原碑典型竖的形状:

实际上,这笔悬针也是点的延伸。切翻之后中锋下行即是一竖。

实际书写图例:

4、撇

原碑中“撇”的情况:

撇仍然是点的延伸,其实撇与竖的写法属于一类,入笔一样切翻,只是中锋向左下运行。(示范省略,参见竖画)

5、捺

原碑的情况:

捺笔同样是与点有关系,不是在起笔处,而是在捺脚的部位。

典型的方笔捺,需要用副毫来刻画捺脚的造型,虽然有些难度,一旦明了点的变异概念,并驾驭得了点的变形技巧,写主笔捺其实并不是分困难。当然,这一笔是由难度的,需要强化训练。

实际的书写示例:

6、钩

原碑钩的各种形态:

钩的部位是一个很清晰的三角点,只是角度和位置的不同而已。这一笔应该是魏楷笔法中最具难度的一笔,道理是,难在它都是处于笔画的末端,它前面有很长笔画,需要连续准确的运笔技巧才能完成(竖弯钩一笔最难)。

它的难点是:侧锋转中锋,中锋再转侧锋,这样用笔的转换,并且,在转换的最后还要刻画关键的笔形。此外,再加上竖弯钩一笔中还有运笔方向的问题,所以,是很不好驾驭的。其中,关键技巧是用副毫刻画钩脚的方笔,必须要反复地揣摩和练习,甚至要以强攻的姿态专攻此笔。

此笔是最有魏楷笔形特点的一笔,笔法技巧最难的一笔,同时它还是绝对的主笔,因此,必须掌握,并确保书写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另外,对钩的各种各样的变化更需悉心揣摩临拟,要达到写任何形状的钩都能信手才行。

看分解图:

先看竖钩一笔的实际书写:

竖钩的写法前一段与写悬针是一样的,只是写道钩的位置向左上翻锋,如同写点一样,出钩。这里,由于是连续的用笔,前面的笔法准确与否是关键,如果不准确,笔的形态没有调整到位,最后写钩是非常困难的。这一笔要求“入、行、收”三个用笔环节都必须准确到位,同时,动作还必须干净利索,否则,钩的部位写不出来。

再看抛钩的实际书写:

这一笔应该是《张猛龙》最难的一笔了。

其道理也同竖钩一样,连续的运笔,必须保持每一个环节都准确到位,才能写得出来。由于斜向的行笔,角度也是需要把握准确的。出钩的时候,笔是向左上翻锋,一般情况下,初写时比较别扭,我们必须适应这样的斜向翻锋,否则,往往写不准确。这一笔更需要反复地强化训练,一定要做到书写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我们在以后深入的学习中,还会遇到钩的各种各样变化问题,这样的钩如果写不准确熟练稳定的话,写变化的钩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需要一定的功夫专题攻克这一难点。

二、非典型性笔画的分析

魏楷标志性的方笔属于共性特征,绝大多数的北魏书法带有这一特征,所以,我们称之为典型性与标志性的笔法特征。典型性的笔法特征是构成魏碑楷书特殊风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但是,魏楷体系中绝对完全的方笔与绝对完全的圆笔作品,所占的比例不是非常大的,绝大多数的作品都属于“混合型”的,笔法形态是多样化的。《张猛龙》就是这种“混合型”的代表性作品。假如我们一味地强化方笔,把其它造型的点画都写成棱角分明的话,就和《始平公造像》一类混淆了,《张猛龙》笔法的丰富性就给弱化了。更重要的是,单一的笔法会导致作品表现力的空泛,使技巧语言匮乏。因此,我们绝不能忽略所谓非典型性笔法的存在和作用,还需对非典型性的笔画作细微的考察研究和临拟训练。(因篇幅所限此话题从略)

三、值得注意的倾向

《张猛龙》虽是经典,但我们还不能过于迷信,它所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我们看到,有不少学习此碑日久者,曾染有习性。特点是,笔画一味右上斜,造成字形字势的倚侧。

(注:笔画斜与字势斜还不完全是一个概念,笔画右上斜是楷书共性特征,斜应该是有度的,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它,更不能一斜再斜,斜而无度。字形左低右高,耸肩低头,重心失衡。字势斜是一种中轴摆动的技巧,是左右都有摆动,如果只一味左摆则属习性。习性,就是有模式有规律的不良的习惯性的手法。)

细细究察,原碑就有这类现象,且有些个别字斜势严重,它应该是不可为法的东西。我们不能把它当作特点更不能当作优点,它应该属于笔病。凡是染此病者,就是不知不觉,忽略了这一点。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我们在这里提出,以示注意。

这些例字就是《张猛龙》典型的斜画笔性的习性所在,我们临习此碑时须力避之,或者,可以进行必要的修正。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不必求“精准”了。

四、对于漫漶斑驳笔画的解读问题

由于此碑常年立于地表,剥蚀严重,尤其是碑的下部,十分严重,有的笔画完全失形。这是学习碑刻普遍遇到的问题。一个比较合适的办法是,以彼字解此字。

方法一,参考其它同一个字。

例: “将”字非常模糊,无法准确把握。

以另一个清晰的“将”作为参照。

方法二,选择有相同“零件”的字,移植活用。

例:

“鹤”字不清,细节无法临拟。

可以参考“帝”“勸”“鳨”来组配鹤字。

以上是对《张猛龙》最具特点的笔画进行了分析,这些最具特点的笔画实际也是魏碑楷书的最具特征的笔画。把这一关键的用笔技巧掌握了,才是临习此碑的要点。

后记:

我沉潜于魏碑楷书已经二十余载,其中的甘苦自知。尤其是对魏楷笔法的猜解曾经困扰了多年,也曾经是“以唐法解碑法”,结果是困入泥潭。

“切翻之法”是我钻研魏楷所得到的独家方法和手段,在社会上所出售的教科书里是没有的。自从找到这样的方法后,感觉才入了魏楷之门。

我的理念是:最简单、最轻松的用笔动作写出最准确笔画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

如今,有许多的朋友喜欢魏楷,很多人在临习《张猛龙》,往往是陷于困惑之中。今天,把我的研究成果和一点经验和盘托出,仅供大家参考。因是个人经验,肯定问题多多,还请网友正手。

2007/4/12

(0)

相关推荐

  • 初学魏楷,何以为鉴?| 魏碑名家精讲《张猛龙碑》,破解魏碑技法之精髓!

    <张猛龙碑>为北魏著名碑刻,是北朝碑刻中最有代表性的碑刻.其以方笔为主,兼施圆笔,结字中宫紧收,四面开张呈放射状.线条变化多端似无规律可寻,书写"从心所欲"但绝&quo ...

  • 《张猛龙碑》的用笔、线条、结构及其后世影响

    不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 <张猛龙碑>是最具代表性的"洛阳体"铭石书之一,康有为评其为"结构精绝,变化无端的"正体变态之宗",并将其列为精品, ...

  • 魏碑名家李松《笔法研究》「精品干货」

    2018-11-25 19:40·拨云堂书法探索 中国的书法艺术最讲究的就是用笔.元代赵子昂说的"用笔千古不易", 是指在用笔的法则上千古不易,是对笔法重要性的高度强调. 我们理解 ...

  • 李松:怎样利用《张猛龙碑》进行创作?

    <张猛龙碑>刻于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现存山东省曲阜孔庙内.魏碑楷书兴盛于北朝.北朝时期刻碑立石之风极盛,迄今为止,出土和遗存的碑刻.墓志.造像.摩崖以及其它石刻,可以说是难以胜数 ...

  • 《张猛龙碑》笔法分析

    <张猛龙>碑是魏楷体系中经典的碑刻,为历代习碑之人所重视. 书法密码微店 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很多的原因.首先是知名,因为它是碑刻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孔庙,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是典 ...

  • 名家临古系列:李松临《张猛龙碑》

    刊名题写:秦朋 让更多青少年拥有更加丰富.公平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青少年书法家园   书法人的乐园 ▼请上下滑动阅览 简  介 北魏<张猛龙碑>为北魏著名碑刻,是北朝碑刻中最有代表性的碑刻. ...

  • 王福庵篆书《说文部首》笔法分析及部首歌诀

    学习篆书应当从小篆人手,至于以哪本帖为范本,前人总结出不少成功的经验. 无论是先秦刻石,还是清季诸家之帖,均对习篆者产生过 很大影响. 近代著名书法篆刻家王福庵<说文部首>一经行世,习篆者 ...

  • 《黄庭经》笔法分析,册页部分

    王铎行书<五律五首卷>字帖

  • 米芾《蜀素帖》笔法分析

    一件书法作品的形式构成一般包括三大要素:笔法.字法.章法. 章法是一件作品独特形式的整体特征,包括大小.格式.字间.行间的组织方式.结字法是书家书写汉字的风格特征,易于表现书家的性格和对传统法帖的继承 ...

  • 欧体楷书基本笔画笔法分析

    汉字的基本点画有点.横.撇.捺.竖.折.钩.挑,其它无论多么复杂的笔画都是由这些基本笔画演变而来.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也是初学者必须勤学苦练的"基本功",只有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

  • 李松谈魏碑的临摹与创作

    2018-08-20 02:35:39·中国书法网 主讲人:李松(中国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八届国展获奖作者) 主持: 倪文东 教授 大家好: 很愿意和年轻朋友一块儿玩书法,倪文东先生让我来给大家探讨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