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日历 | 叶绍翁《夜书所见》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萧萧作响的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冷的秋声,江上秋风挑起了旅客思乡之情。
知道岸边不远处有儿童在捉蟋蟀,因为夜已深篱笆那还有一盏灯亮着呢!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赏析

这是宋代著名诗人叶绍翁的一首秋江七绝诗。
叶绍翁属于江湖派诗人。
他的诗《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这首《夜书所见》,以儿童篱边挑蟋蟀,来写旅途中的寂寞,形象贴切,与《游园不值》属于同一类的好诗。
首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是说,萧萧作响的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冷的秋声。
“萧萧”二字,点出秋风的萧索,给人一种听觉上的寒冷意境。
“梧叶”,则给人一种旅愁的视觉意境。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叶与愁的诗句比比皆是,如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再如,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萧萧与梧叶,一起营造了秋风带来的寒冷色调,为下句“动客情”做渲染。
二句,江上秋风动客情。是说,江上秋风挑起了旅客思乡之情。
一个 “江上”,点明了夜书的地点,是人在旅途中,是在异乡。这里化用了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
秋风,是对第一句的承接。一个“动”字,则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露出来。看见江上秋风,还会让人生出“江上秋生张翰棹”的感叹。秋天来了,家乡的鲈鱼又肥美了,异乡为官怎能解我鲈鱼之思呢?
正是江上秋风,让诗人想起了张翰,想起了崔颢,撩起了诗人思乡之情。
三四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是说,知道岸边不远处有儿童在捉蟋蟀,因为夜已深篱笆那还有一盏灯亮着呢!
这两句其实是一个倒装句。
应该是先看到“夜深篱落一灯明”,才会“知有儿童挑促织”。
本来就起了鲈鱼之思,却又偏偏看到儿童在捉促织。
这令诗人不禁想起童年的自己,想起如今的家园里,是不是已经变了模样。
一种“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情感呼之欲出。
这样的“一灯明”,实际上是一种意象,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思乡的明灯,它一直亮着,照着每一位游子回家的路。
末二句的家园的温馨,更加挑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比起江上秋风,有过之而不及。
这首《夜书所见》,真是写秋日乡愁绝美的诗篇。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