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月经不调,如何还能为咸丰帝生了儿子

历代后宫,三千粉黛,佳丽如云。咸丰帝少年继统,虽然尚未能三宫六院,但却也立刻选得秀女十人,除皇后早定外,其他妃嫔、贵人、常在、答应逐年增加,环侍左右,争宠倾轧,在所难免。兰贵人那拉氏也不知费尽多少心机,历经多少磨炼,终于在整整两年后晋升了一级,受封懿嫔。当然她并不以此为满足,旺盛的企图心促使她用尽一切心思意念,努力克服内在和外在的不利影响,往上攀爬。

那拉氏晋封懿嫔时已将近二十岁,在还是兰贵人时已常蒙皇帝召幸,因侍应得宜,颇获皇帝眷顾,经常奉召,虽非夜夜春宵,但却常承恩宠。然而,忽忽两载,屡沾雨露,却始终梦熊无兆,每一念及,倍增惶恐。因为以她入宫后观察所得,深宫似海,佳丽如云,如果未能亲承恩泽,早诞麟儿的话,很快就会面临色衰爱弛,退居冷宫,长门深锁,与草木同腐的境地。这绝不是怀有强烈企图心的那拉氏所能容忍的。

然而,她有一种在当时难以向外人启齿的病症。那就是她从月经开始来潮时就生理期不准,而且每值经期都会“腰腹胀痛,胸满呕逆”。未入宫前,她的母亲总以“女孩子出嫁后就自然会好的”来安慰她。但入宫两年来,虽然情况并未恶化,却是丝毫未见好转。经她向宫中年长的宫女请教,才知“这个毛病是要医治的,不然就会跟一辈子,而且影响生育”。

以当时兰贵人的身份,根本够不上传太医院御医入宫看病,必须先奏请皇后,由皇后宣召。那拉氏当然不愿意通过皇后,使自己这难以出口的病症被宫中上下作为话题。经过好一番考虑,当有一天皇帝宣召她侍寝时,曲意承欢,极尽逢迎之能事。就在皇帝满心舒畅之际,她借机以时感腹胃疼痛为由,请求皇帝传召御医诊视。

根据清代《宫廷医药档案》所藏记录:咸丰×年四月三十日(据推估这药方开列的时间,应在咸丰四年懿嫔受封这一年)懿嫔调经丸。成分:香附一两童便炙、苍术一两、赤苓一两、川芎三钱、乌药一两、黄柏三钱酒炒、泽兰一两、丹皮八钱、当归八钱、共为细末,水发为丸,菉豆大,每服二钱,白开水空心送服。

这份“调经丸”的方子,经后来的中医评议,认为“本方调经养血,止痛散淤,于养血活血理气之外,加苍术、黄柏清热去湿,寓有二妙散意”。足证西太后(慈禧)年轻时有痛经等妇科疾病,又兼带下之证。

《宫廷医药档案》又记:七月十三日,李德立(太医院御医)请得懿嫔脉息沉迟,系寒饮郁结,气血不通之症,以致腰腹胀痛,胸满呕逆。今用温中化饮汤一帖调理。

从这一则医案可知,那拉氏服用调经丸连续两个月后,病情似乎并未好转,依然是“气血不通”,“腰腹胀痛”,还有“胸满呕逆”。李德立认为是“寒饮郁结”,于是另行开了“温中化饮汤”这帖药方:

香附三钱、川郁金三钱、厚朴三钱、赤苓三钱、杜仲三钱、续断三钱、五灵脂二钱、炮姜一钱七、猪苓三钱、焦三仙六钱、用草豆蔻二钱为引煎服。

根据有名中医的看法,这张方子改变了前一个方子的思路,去掉了除湿的部分,企图通过湿化寒饮以达到目的。这一年的七月二十日(1854年8月13日),御医庞景云为懿嫔诊脉,以“脉息浮涩”, 系由“湿气滞于血份”,议用除湿代茶饮送调经丸,早晚各二钱。经过这一周的调治,病情如故。

庞、李两位御医以“调经丸”为主,辅以“和肝化饮汤”减木香、加沙参三钱,以及照原方“和中益气饮”加香附三钱,轮番于午后服饮。经过一个月的调治,懿嫔那拉氏“湿饮渐开,胀痛稍减”,以至“诸症皆好”,月经不调的毛病终于在两位御医的连续诊治下,得以痊愈。

懿嫔那拉氏月经通调之后,锲而不舍,又经过一年对身体作全面的调理,终于在咸丰五年六月怀孕,第二年初生下了穆宗同治皇帝,达成了她梦寐以求的希望。这个盼望,是她十七岁应选入宫受封为兰贵人起,就全力以赴的。她不甘心于随波逐流,听任命运摆布,她要以坚强的毅力来改变本身条件以达到她最终目的。终其一生,“调经种子”如此,“垂帘听政”如此,彻底掌握大清帝国皇权长达四十七年,几经危难而不坠,亦复如此。

咸丰五年,总管太监韩来玉奏报皇帝,懿嫔那拉氏似有“遇喜”(妊娠)之象。皇帝十分高兴,第二天就去懿嫔所住的储秀宫看她,庞、李两位御医以“调经丸”为主,辅以“和肝化饮汤”减木香、加沙参三钱,以及照原方“和中益气饮”加香附三钱,轮番于午后服饮。经过一个月的调治,懿嫔那拉氏“湿饮渐开,胀痛稍减”,以至“诸症皆好”,月经不调的毛病终于在两位御医的连续诊治下,得以痊愈。

懿嫔那拉氏月经通调之后,锲而不舍,又经过一年对身体作全面的调理,终于在咸丰五年六月怀孕,第二年初生下了穆宗同治皇帝,达成了她梦寐以求的希望。这个盼望,是她十七岁应选入宫受封为兰贵人起,就全力以赴的。她不甘心于随波逐流,听任命运摆布,她要以坚强的毅力来改变本身条件以达到她最终目的。终其一生,“调经种子”如此,“垂帘听政”如此,彻底掌握大清帝国皇权长达四十七年,几经危难而不坠,亦复如此。

咸丰五年,总管太监韩来玉奏报皇帝,懿嫔那拉氏似有“遇喜”(妊娠)之象。皇帝十分高兴,第二天就去懿嫔所住的储秀宫看她,并命御医经常为她做产前检查,而且对于她的“份例”(每月应领的饮食起居费用和日常用品)按原定额照加半份。

这年冬天,懿嫔怀孕已满六个月了,行动不便。总管韩来玉于十二月二十四日(1856年1月31日)传皇帝旨意:准许懿嫔母亲入宫进住储秀宫照看女儿。御医们根据懿嫔的脉象,认定预产期将在咸丰六年三月下旬。于是总管韩来玉于六年二月三日即请进二位“姥姥”(接生婆)至储秀宫轮流值夜“守喜”。并增添六名御医,分为两班,轮流进驻宫中守夜,每天向皇帝奏报懿嫔的身体情况。之所以宫中自皇帝起,大家都对懿嫔那拉氏怀孕保持高度关注,主要的原因是,她如果顺利产下皇子,则是皇帝的长子,也是皇帝迄今唯一的继承人。这一年,皇帝二十六岁,懿嫔二十二岁。少年天子对于即将做爸爸,十分兴奋,也带些紧张。懿嫔则每晚都要跪在送子娘娘像前虔诚祷告,求娘娘送给她一个麟儿,得继帝位;她因此也能以太后之尊过其余生。

三月二十日(1856年4月24日),“姥姥”曹氏发现懿嫔坐卧不宁,“似有转胎之象”(即将临盆),总管太监立刻带领大方脉(成人内科大夫)、小方脉(小儿内科大夫)前来会诊,并做全面检查。

三月二十三日未时(1856年4月27日下午2时左右),皇子顺利降生,“母子脉息均安”。太医院院使(院长)奕泰、应文照,“请得皇子神色和脉纹俱好”,乃用福寿丹——朱砂一分末,黄连一分末,甘草五厘末,蜜水调——给新生皇子“开口”。懿嫔分娩顺利,一切如常,母子均安,皇帝大喜。

五年之内,慈禧生子有功,由一个内宫主位较低的贵人,地位的提升像火箭飞升一般:懿嫔那拉氏生下咸丰皇帝唯一的一位皇子。咸丰帝立即在当天将她晋升为懿妃,并在十二月初一日(1856年12月27日)命大学士彭蕴章为正使,礼部尚书瑞麟为副使,正式举行册封大典。第二天又命内务府将官房一座赏给那拉氏母家。这是位于西直门内新街口北二条胡同的一所住房,共计房屋六十二间,还有宽敞的院落。

咸丰七年正月初二日(1857年1月27日),皇帝又将懿妃那拉氏晋封为懿贵妃。在后宫中,贵妃已是仅次于皇贵妃的次高主位,万一皇后有个三长两短,皇帝又没有皇贵妃,她就是唯一的继任人选。册封仪式选在这年的十二月十三日(1858年1月27日),由大学士裕诚为正使,内阁学士黄宗汉为副使,举行了隆重的晋封典礼。就在生下载淳的当天,咸丰便下诏封慈禧为懿妃,当年十二月举行册封礼;一年后,慈禧由懿妃再次晋封为懿贵妃。由于皇后下面并无皇贵妃,因此慈禧便成为后宫中仅次于皇后的第二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