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对外扩张了两千多里,最后却成了附庸之国!
在战国很长一段时间里,燕国与齐国都并存于东北之地。齐国更多的兵力都集中在向西和向南,即是对阵三晋和宋鲁等国,齐国对燕国的规模化战役至少都是要到战国后半场了。但总体说来,齐国与燕国的兵力相比,是呈现压倒性优势的。史书中有:“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正是齐国人对燕国军力的不屑一顾。一旦齐燕之间要开战,就两国掌权者而言,绝对也是重大事项,是要认真斟酌的,毕竟燕国也是“万乘之国”。
战国之世流行“远交近攻”之说,其中又以大国最为坚持,如秦国的芈月和昭襄王就曾在燕国当过质子,这也即是说秦国与燕国为结盟关系。秦国结盟燕国的目的当然就是要遏制齐国,齐国虽然不畏惧燕国军力,可是当齐国要进攻燕国之时,秦国人则可大举进攻中原,或是进攻齐国之地,这就让齐国不得不有所忌惮。后来齐国攻破燕国都城,长期霸占燕国土地而后,燕国的反击齐国之战正是联合了秦国等盟国军队,乐毅才能一鼓作气攻破齐国城池。
齐国不敢轻易进攻燕国,则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燕国不仅与秦国结盟,更是与楚国结盟。史书中有:“齐、韩、魏共攻燕,燕使太子请救于楚,楚使景阳救之”。燕国为大国,更有秦、楚两大强国扶持,齐国对燕国才会更为推崇防御政策,而非进攻政策。燕国地处于幽州之地,在整个诸侯列国的认识中,是资源相对最为贫乏的地区,齐国即便能够灭亡燕国,不过是把影响力推进至边缘地带。在诸侯们眼中,只有中原才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之中心,齐国对燕国,当然不会有对三晋和宋鲁地区那么上心。燕国从来就不是齐国的主要进攻对象。
而对燕国而言,如何与齐国相处,也是非常严峻的问题。自春秋以来的齐国,就是相对铁腕的,齐国呈现出来的形象也是扩张式的,所以燕国面对这样的邻国,就不可能不多作打算。燕国人跟那些主流的诸侯国不同,当这些诸侯都在大举蚕食中原地区的时候,燕国人更多的还是在向东北地区扩张,降服的是那些更为偏远的族群。
燕国人不是不扩张,只是扩张错了地方而已。 《战国策》载:“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土地疆域横跨有两千多里,如果这两千多里是在韩赵魏地区,或许战国七雄就会少了几个,而只剩下了燕、齐、秦、楚而已。
正是因为燕国的对外策略,导致了战国时期燕国的逐渐落后,燕国只不过是比宋鲁等国要强,却远远落后于战国六雄,便是只能作为强国的附庸者,无法扮演纷争之世中的真正主角,史书有:“齐、楚合,燕赵不敢不听”。燕国之地,与赵国相邻,与齐国相邻,三国之间边境冲突不断,矛盾日趋激烈,这即符合所谓“近攻”之说。
苏秦说:“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踵道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对秦如此,对燕也是同理,这即符合所谓“远交”之说。秦国对燕国,燕国对秦国的这种态度,基本延续到了战国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