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素材┃第1期:孔子为什么不急于展示他的琴艺?
来源/作文评点网
同学们好!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在一堂作文课跟大家定期分享“细说素材”。
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人都知道:为了掌握大量的素材,并学会运用这些素材,我们曾经起早贪黑,又是理解又是背诵。
在逐步认识这些素材的过程中,我们的知识量也得以增长。可以说,掌握素材的过程是一个增长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拓展思维的过程。我们对素材的细说,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希望通过我们的陪伴,各位同学对素材的运用能力能大幅度提升,彻底解决作文中有素材不会用等各种问题。我们会对具体的素材进行细说,并伴随大量主题的匹配和运用的方法。这一期我们带给大家的素材是关于孔子学琴的故事。
素材还原:
孔子在学习方面很虚心、刻苦。
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却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于是他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地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主题挖掘:
同学要牢记:任何一则素材,都可以多角度去看,从而挖掘出不同的主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掌握素材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不要浮于表面。
这个故事当中,孔子学琴和其它人学琴的表现有点不一样。
一般的人,包括对音乐充满兴趣的人,当自己弹起某种乐器,并能够完整弹下一曲的时候,常常是欢喜着、沾沾自喜地想找到听众,弹给别人听。
但我们的孔子不这样,他丝毫没有急于表现自己掌握了弹这门技艺,而是始终觉得自己掌握的还不够。甚至当他的老师说已经可以了的时候,他仍觉得自己没有这首曲子的精华所在。所以你看对一个勤奋肯学的人来说,常常具有一种不自满的学习精神。
正如一句话所说的: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就是说因为不满足现状,你才能不断向前走!因为不满足,所以孔子对《文王操》的学习能突破表层,不仅能领悟到这首曲子的规律,还能感受到它的灵魂所在。这是一个层次的主题。
比较深刻的主题是表面和深入。如果我们学东西浮于表面,就很难有长足的进步。表面与深入是一对范畴,在议论文中比较常见。
再有就是乐趣,唯有对学习充满乐趣,如果孔子对学琴没有乐趣可言,只是应付一下,就不会给我们留下孔子学琴这样的好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孔子是主角。但还有一个人物不容我们忽略,这就是师襄子。师襄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乐官。据说擅长击罄,罄是我国古代石质的打击乐器。在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在我国湖北省出土了一系列的编磬。这个编磬可以理解为大型音乐设备,就像编钟那样的大型打击乐器。
师襄子作为孔子的老师,遇到这样一个执着的要学到乐之道、乐之魂的学生,当涌起无限的欣慰之感吧!
那么怎么运用呢?积累素材是前提,学以致用是关键!
有一个同学在以《精益求精》为题目的作文中,先是扼要叙述了一下孔子学琴的故事,然后把他想要表达的主题推到了读者面前,他这样说: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也要学习孔子这种精益求精的办事态度,要想完美的做好事情,就要精益求精,要更好的学习知识就要精益求精。说到这里还意犹未尽,继续说:精益求精是一座通往完美之路的桥梁,让我们在生活中处处做到精益求精,通向那完美之路吧!
你看作者运用素材的内在思路,打个比方来说,作者让读者见到了三节列车,第一节是车头吧,就是素材本身,第二节列车则是素材和主题的结合,直到第三节:作者终于抛弃素材而把主题独立的呈现在读者眼前!
责任编辑:颜语(zuowenjing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