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西方传教士,也是南京大屠杀留存至今的影像资料的拍摄者

约翰·马吉(John Magee)(1884-1953),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一个律师家庭,毕业于耶鲁大学和麻省剑桥圣公会神学院,1912年作为牧师被美国圣公会派往中国后,一直在南京下关挹江门外的道胜堂教堂传教,直到1941年回国,时间长达29年左右。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略中国。为了占领上海,逼迫南京国民政府投降,8月9日,日军蓄意制造事端,派遣驻上海陆战队第一中队长大山勇夫和一等水兵斋滕要藏乘军车闯入虹桥中国军用飞机场,并开枪打死一名中国卫兵。中国军队进行自卫反击,当场将二人击毙。日本以此为借口,发动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11月12日,上海沦陷。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城,对中国军人和南京百姓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据载,日军对解除了武装的中国军警人员、和平居民进行了28次大规模的“集体屠杀”,人数达19万多人,手段极其残忍,有机枪射杀、集体活埋等。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

南京,这座已经“无抵抗的都市”沉没在血海中。

随着战火逼近南京,美国驻南京使馆工作人员开始劝说本国公民离开,约翰·马吉不但选择留了下来,而且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担任了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不顾生命危险,参与救援了20多万面临被屠杀的中国人,并用一架16毫米的贝尔牌摄影机拍下了留存至今的唯一的真实记录日军暴行的影像资料。与20多位坚持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一起,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人道主义乐章。

1937年11月22日,金陵大学校董会董事长杭立武、德商西门子洋行南京办事处主任拉贝等人,成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开始着手准备难民救济工作。实际上,从日机轰炸南京开始,作为委员的马吉已经投入救助被炸伤的南京市民和从上海方向逃过来的受伤难民。

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以马吉为主席的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随即成立,全力救助难民与士兵,但遭到日军的无理阻挠。马吉随时跟着救护车,因为一旦没有外国人在场,汽车马上就会被日本人抢走。马吉所在的道胜堂教堂因属于美国财产,日军不敢肆意胡为,这里住满了来寻求庇护和从日军魔爪下拯救出来的中国妇女,成了她们的避难所。

南京大屠杀期间,马吉曾经给日本大使馆和日本占领军最高指挥机构写了400多份《抗议书》和《报告书》,强烈要求停止暴行。与此同时,马吉还给远在美国的妻子写了很多封信,内容全是他对日军暴行的记录。不仅如此,马吉常常利用职务之便,冒着生命危险,用16毫米摄影机秘密地将日寇在南京的暴行拍摄下来。

1937年12月16日,马吉进行第一次拍摄,他小心翼翼,防止被日军发现。他听到枪声,透过窗户,看到几个男人被日军拉出去,一位中国妇女跪地祈求,似乎是让放过自己的儿子和丈夫。然而,一切都是徒劳。马吉气愤地浑身发抖,当他决定走出去救人时,那些人早已没了踪影。他愤怒、自责,连续三天,马吉都没有再给妻子写信,直到12月19日,他在给妻子的信中这样描述:“ 过去一个星期的恐怖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我做梦也没想到过日本军是如此的野蛮,这是屠杀强奸的一周”。

马吉先后拍摄了4盘胶片,总时间为105分钟。镜头中有日军对南京城的狂轰滥炸、机关枪对成群结对市民的疯狂扫射、日军奸淫中国妇女的兽性、被蹂躏后痛苦万分的妇女、被汽油烧焦的尸体以及街道上、水塘中到处是被日军血腥屠杀的平民等等。“重复这些令人恶心,但应该把它们记录下来,这样,这些真相才能有一天公诸于众”。

12月21日,马吉在南京鼓楼医院拍摄了许多被日军残害的市民,他们中有些人成了控诉南京大屠杀的证人。他拍摄的一名正在被救治的病人,是当年怀有6个月身孕的李秀英,因反抗日本兵强暴,她身中37刀。幸存下来的李秀英曾在战后多次赴日本参加和平集会,控诉日军暴行。

当时,日军为了封锁消息,掩盖自己的暴行,严格控制外籍人士的行动,绝对禁止摄影、摄像。12月16日,当最后一位西方新闻记者、美联社的叶兹·麦丹尼尔在日方的强制要求下离开南京时,南京变成了一座黑暗的信息孤岛。12月23日,马吉在信中写到:“日本人不允许任何外国人进入南京,因此我们现在与世隔绝。”他在影片的引言中说:“必须小心谨慎地行动,摄影时千万不可让日本人看见”。

1937年12月14日,日本东宝映画株式会社文化电影部的摄影师白井茂一行抵达南京,开始拍摄所谓的“纪录片”《南京》。里面充斥着中国人挥手欢迎日军、日本人给中国孩子发糖之类的画面,以此来美化日军的暴行,在虚假宣传中粉饰太平。当30万中国人在沦陷后的南京城内惨遭屠戮时,世界看到的却是一个“祥和”、“平静”的南京。于是马吉拍摄的这些真实的历史镜头,就成为留存至今的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唯一的真实的动态画面,成为揭露日军暴行的铁证。1946年,马吉本人也曾经在日本东京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为日军南京大屠杀作证。

2007年11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反诉日本右翼作家名誉侵权案一审宣判,日方败诉。审判中一件重要的证据就是马吉拍摄的纪录片,它为夏淑琴讨回了公道。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马吉回到美国,继续从事牧师的工作。1953年,马吉在美国匹兹堡去世。临死前留下遗嘱:“假如再活一次,还是要为中国人服务,中国是我的家。”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讲话中特别提到约翰·马吉。这位国际友人的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