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灵沼街办南石榴村
位于灵沼乡政府西北1.5公里,西、东邻另两个石榴村,南与户县董村接界,傍依西周丰京灵沼古遗址。168户,680人,690亩耕地,4个村民小组,全村有五条东西街道和一条南北主干大街,街道统一硬化为水泥路面。铺设道沿绿化带、照明路灯、排列有序、花草葱郁。
村名来历见“东石榴村”。
村原由两个“丁”字形街道组成,南巷为南北走向的丁字,北巷为东西走向的丁字,分别开有一个西门和南、北两个大门,四周修有城门楼子和四方围城寨子。北门“北极毓秀”,西门“西望灵沼”,南门“兴隆南堡”。相传,原城堡内西北角重、东南角轻,故又在城堡外的东南方修有魁星楼和慈恩塔,用以压人脉。
至今原北巷全姓郝,占全村50%。原南巷居住冯姓,仅占全村25%。王姓占10%,其余的余、李、郑、熊、梁等姓总占15%。
过去村子四周有多座庙宇。西门外有菩萨庙、送子娘娘庙、三官庙,北门外有马王庙等。村南城门楼子外,有一棵大白杨,树身粗大,人称七搂八拃半,树冠遮盖五亩地。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西汉初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珍奇苗木品种,植在先朝周丰京的灵囿之中,在石榴园内一棵变异的石榴树旁生长为“看家白杨”,昭示华贵。另一种说法是,西周丰京的“三灵”内(灵沼、灵台、灵囿)圣明仁德,树仙助周,榆、杨、槐、柳四大金刚竞相比试,看谁冠宽身粗,呵护百姓,荫蔚众生,功勋卓著。君亲点,旨封杨树为仙,受四方香火千年有盛。自此,白杨树仙远近闻名,方圆百里的香客络绎不绝而来祈福求佑。当时就惠及了“余家香坊”的制香人。后来听说,余家香坊为了赶制香料,新中国成立前把周边的榆树皮(制香原料多用榆树皮粉碎后加工)都买断了。古杨大仙显圣也成了沣河西的一大奇闻。
现在有人称村子为“灵沼的小深圳”。
早年也是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村,主营夏、秋两季的小麦和玉米。但穷怕了
的农民,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觉醒,开始在马王火车站装沙子,在省建工局的北沙场拉沙子,出的牛马力,挣个油盐钱。后来“割资本主义尾巴”,村民白天依旧外出干个不停。后来村里出了个外出领工的郝世义,带领民工进了西安,在化工厂扛盐袋,在西郊建飞机场,在城内修防空洞、盖厕所、补城墙。70年代该村就是灵沼地区出名的外出务工村,劳动工值高,粮食产量高。成为“灵沼人民公社”(灵沼乡原名)的“油花花”。
但长此以来,人们的集体意识比较淡薄,村中道路泥泞。到了南石榴,烂泥粘轱轮。不是两脚泥,就是摸脏衣。各家富的像公馆,街道水坑稀泥溅,不是缺银钱,全是没人管。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成立建筑工程公司、土方基础工程队、汽车运输队等。2002年村中的“建筑专业户”王雨洲主动捐资捐物(水泥),为了村里修路。2002年给村内修路捐资1.5万元;2003年为中、小学校建设捐资3.5万元;2004年修乡级公路捐资1万元;2006年村内修主干道又一次捐资10万元。村内另一
个建筑工程公司的经营者——冯兆忠,也积极支持协助村两委会,完成村内道路建设和照明路灯及道沿绿化,先后投资8万元之多。在王雨洲、冯兆忠慷慨解囊的无私捐赠下,该村修路,通自来水免收各户的钱。
近年来,两委会积极筹划建设村子的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站、卫生保健室和健身广场等。2003年人均收入5500元,2009年13000元。
村内学有所成的有郑甲海,原西安市农行信贷处长、市书画协会秘书长;冯兆志,西安市供销联社主任;郝世兴,西安市法治局副局长;郝建武,西安红十字会副会长;王亚洲,西北大学副教授、后勤集团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