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给孩子充分自由?有远见的父母,正悄悄换方式教育

作者/诺妈
首发:诺妈家有男宝(aihuagushi)

知名歌手陈美龄在当红之际隐退歌坛,回归家庭,培养三个孩子成才,纷纷考入名校斯坦福大学。谈起成功育儿经验时,陈美龄的一个观点深入人心。
她说:要让孩子爱上学习,就要让孩子“玩学”不分家。
说起孩子的学习,几乎成为所有父母的头等大事。很多家长习惯给孩子制定时间表,规定孩子必须写完作业才能玩,而陈美龄的做法却恰恰相反。
有一次,孩子正在写功课,窗外突然下起大雨。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雨幕吸引,于是陈美龄决定:放下功课,先去公园玩。
母子来到公园,把叶子放在水里面,比赛谁的叶子飘得更快更远。
就在孩子们玩得起劲时,陈美龄不失时机开始启发孩子:为什么会下雨呢……
身处自然天地,孩子们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令人称奇。
陈美龄说:在大自然中,孩子看得到,感受得到,他们才能学得快,也不会觉得学习是件辛苦的事。
这就是自然教育的力量。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说:自然教育是一种顺应自然天性,培养自然人的教育方式。
深以为然。
那些山川河流、风雪霜雨,那些花草树木、虫鸟禽兽……每一件事物都是最鲜活的教材,而在大自然的天然乐园里,孩子的天性被激发,无形中,学习力化为内驱力。
自然教育≠走进自然
说起“自然教育”,很多家长下意识会理解为“带孩子走进自然”,特别是如今双减政策落地,孩子拥有大把自由时间,让孩子到户外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充分享受户外时光。
但其实,这个认识并不全面。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崇尚自然的丹麦,率先提出了“自然教育”的理念,提出“要让孩子从小建立与大自然的联系”。
该教育理念在北欧盛行,特别受到德国积极响应,最知名的莫过于德国的“森林学校”,其宗旨目的是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体验,通过大自然的力量去激发孩子的潜在力,从而培养孩子的品格和习惯。
德国华裔妈妈枭帆老师曾在《走出家门就是旅行》中描写了她带着孩子亲临德国森林友幼儿园的经历。
那是一家和野生动物园一起组建的幼儿园,除了有暴风雪或者有预警的雷雨天会休园,其他日子里,孩子们风雨无阻。
每天开园,老师推着中午要吃的中餐,以及一些日常用品,带着一队孩子开始爬山。孩子们分成小分队,三三两两却活泼有序。森林半坡,有专为孩子开辟的活动场所,孩子们在那儿休整,也在那儿玩耍。
一路上,孩子们叽叽喳喳问不停,大自然的每一个新奇事物,都能让他们惊奇、惊讶。老师也无比耐心地一遍遍回答孩子的提问,也许这个问题,孩子不知提到了多少次。而在森林的深处,有一个幼儿园活动根据孩子们聚在一起攀爬、做木工、过家家、捉迷藏……大自然成为最好的游乐园。
一日森林幼儿园体验后,枭帆老师感慨:在自然环境里,孩子更安静,更懂得如何与小伙伴相处,更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自然教育不是纯粹的玩乐,也不是放任孩子在自然环境里毫无目的地玩耍。
有目的的自然教育,才能够让孩子一生受益。
自然熏陶中长大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
苏州有一名小学生叫做牙牙,生长在城市,但她的活动轨迹却迥然有异于其他城市里的孩子。一到周末或节假日,她就跟随父母到处去户外考察:登长城,看星辰,穿越沙漠,跋山涉水,游历整个中国。
不仅如此,爸爸妈妈在旅考察行中还引导她观察自然,用画笔记录自然,“绘画和脚步”成为牙牙出生至今一直坚持的两件事。
最终,牙牙在父母的帮助和启发下,通过对二十四节气特征观测和记录,整理出了一部别开生面的“地球生活体验报告”笔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笔记出版成书,在小学生群体里掀起了热烈反响。
翻开笔记,你会被一个孩子的立体知识折服,这里不仅有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解释,有古人对二十四节气创作的古诗,有民间对提炼二十四节气经验的谚语,还有她经过多方考察获知的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民风民俗、农事活动、养生美食、时令农产品、动植物生长发育等知识。
这些知识,不是在课堂就能习得,只有走进大自然,亲身体验,用心观察,才能获得真知。
如果说一个从小接受自然熏陶的孩子,跟普通孩子有什么不一样?我想最大的区别在于她看世界的视野。
当其他孩子还在背着一年四季变化的知识点时,深入自然的孩子,他们的脑海中早呈现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那是动态的、立体的,他们还能看到生命背后的变化。
热爱自然之心,敬畏自然之情,也便油然而生。
而这,才是真正的自然教育,引导孩子在探索大自然过程中学会细微观察,培养具有探究科学事物的思维,体验在辩证学习国学经典中获得真知的快乐。
如何让孩子走进自然,享受教育?
凯特王妃说:“我从小就喜欢户外活动,现在想起来都是非常美好的回忆,所以我也要把这个爱好传递给孩子们,希望他们也能多与大自然接触,感受生命真正的快乐。”
那么,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如何进行自然教育呢?这三个阶段,一定不要错过。
0~3岁
0~3岁的孩子看世界,完全凭借本能直觉,他们无法分类,也没有定性能力。可以说,孩子是真正用他们清澈的双眼和洁净的心灵在观察这个世界。
因此,这个阶段,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到风景秀丽的地方走走,让孩子看看生机盎然的绿植,璀璨的星空,皎洁的月亮,绚丽的日出……自然的壮丽都将深远影响孩子最初的性格,孩子在感受美好中培养好性情。
3~6岁
三岁以后,孩子逐步有了独立意识,具备初步的分辨能力,他们也开始留意自然界中的各种变化。
在孩子的心智中,那些所见所闻开始存留在思维和记忆,或深刻,或模糊,或身心愉悦,或烦躁不安。由此,自然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和智力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介于孩子的判断力较弱,孩子有时候会极端地将自然环境判定为“好”与“坏”。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思想引导,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好比原始自然村落,孩子可能会因为享受不到在家的舒适感,而笼统地将其判定为“恶劣环境”,但如果父母能够及时引导,则能够让孩子带上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欣赏自然。
6~12岁
六岁左右,孩子普遍入学,接受教育。在书本和课堂中,他们会学习到相关自然知识,同时,他们也会承受来自社会关系相处冲突带来的压力。
在这个阶段,自然环境不仅仅起到让孩子学习知识的作用,它还能够帮助孩子释压,调节心情,重新充满积极能量。
并且,这个阶段是孩子求知欲最强的时候,家长提供条件,提供机会,会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某一个契机,神秘的大自然,将成为孩子最炽热的研究对象。
当一个人热爱自然的时候,也就学会了尊重生命;当一个人学会尊重生命的时候,也便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孩子未来的路道阻且长,培养他一颗热爱的心,他的眼中才会拥有万丈光芒,从而克服困难,努力活成他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是诺妈,成长路上的男宝妈,教育专业,媒体从业,专注孩子成长研究,为父母提供有价值的育儿之道。关注我,一起成长精进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