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最全解析 2024-06-21 17:08:57 一、综合性学习(共3题,共18分)1.(4分)朱自清,字______ ,我国著名______ 。正确答案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本题考查对朱自清的了解。2.(6分)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①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②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不懂事了!正确答案①句好,'太聪明'和'太不懂事'都能表达作者自责的感情,但前者是讽刺性自责,后者是一般自责,前者更准确生动。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分析出两个词语的意思,结合我当时的行为和心理来看,“聪明”是反语,意思都是糊涂,不聪明,表明作者对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深情的愧疚与自责,比“不懂事”的表达效果更生动。3.(8分)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看到后,心里感到悲伤。不幸的事接连发生。感情聚积在心里得不到发泄。言行守旧,不合时宜。正确答案触目伤怀;祸不单行;情郁于中;迂解析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的解释,来选择合适的词语,平时注意对课文原文的正确理解和熟悉内容。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触目伤怀。二、字词书写(共1题,共12分)4.(12分)给加下划线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狼jítuí 唐琐屑晶莹正确答案藉;颓;xìe;yín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70分)5.(6分)《背影》开头借点题点出背影,中间叙事描写背影,收笔处借回忆照应背影,因此可以说背影是全文的______,在结构上起了______的作用。正确答案线索;贯穿全文解析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依照文章线索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背影”是全文的线索,起贯穿全文的作用。6.(5分)《背影》一文中,多次写背影,哪些是写眼中的背影?哪些是写心中的背影?正确答案第一次、第四次是心中的背影,第二次、第三次是写眼中的背影。解析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找到关键语句,结合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第一次、第四次是心中的背影,是虚写。第二次、第三次是写眼中的背影,是实写。7.(12分)按要求填空。(1)“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往日”在文中是指______。(2)“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大去”的意思是______,请再写出五个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语:______。正确答案(1)赋闲之前(2)死的委婉说法;去世、驾崩、辞世、逝世、老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其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8.(5分)《背影》写父子二人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没有介绍南京见闻?正确答案因为南京的见闻与本文主题无关。解析本题是对文章详略安排的考查。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因为南京的见闻与本文的中心思想关系不大,故一笔带过略写。9.(24分)阅读选段,回答问题。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3)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4)文中两个“踌躇”说明了______,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______?(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6)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7)联系上下文体会父亲说的“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句话。(8)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正确答案(1)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2)因为他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3)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4)父亲还是不放心;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5)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饰反语。表明作者因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而悔恨、自责。反语(6)例一:会。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沟。例二:不会。既然读了这篇文章,就不会让这种事情重演。(7)父亲当时处于生活的极大压力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8)赞成。因为在父母眼中,无论儿女多大,永远都是他们的小孩子,父亲亲自送他,是父爱的表现;反对。虽然父亲的行为表现了一种亲子之爱,但却无助于“我”的成长,甚至在一定程度还削弱我“我”独立生活的能力。解析⑴第一自然段,写父亲执意要去送我。第二段写写父亲到车站为我做的一系列小事,但我那时太年轻,却未能体会他的深情。综合表述即可。⑵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细读第一段可知,当时我已是成人,而且北京也去过几次,完全没有必要父亲去送我,而父亲本来也说不送我的,但最终还是决定去送我,可见父亲对我的爱。⑶本题是对文章详略安排的考查。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因为南京的见闻与本文的中心思想关系不大,故一笔带过略写。⑷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踌躇的意思是犹豫,在文中表现出父亲还是不放心,“终于”,最终表现了父亲一片爱子深情。⑸结合我当时的行为和心理来看,这两个“聪明”都是反语,意思都是糊涂,不聪明,表明作者对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深情的愧疚与自责。⑹作答本题时,可回答会,也可回答不会,会的理由是年轻气盛,不会的理由是懂得父亲的爱。合理有序表述即可。⑺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父亲当时处于生活的极大压力下,但他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决定自己亲自送,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⑻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无论赞成还是反对,都可以围绕父亲对儿子的爱来展开表述。10.(18分)阅读选段,回答问题。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之中,自然在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1)根据父亲感情的变化,本段可以分为两层,用'||'在文段中划出。(2)父亲信中的话,照应了文段中“______”这一句。(3)'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一句中所写的是作者第三次流泪,这是因为______;这一句所写的背影是 ______。(4)文段所体现的感情可由' ______!'这一句话集中体现出来。(5)这一段对背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6)这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请概括这部分的意思。正确答案(1)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2)哪知老境如此颓唐(3)看了父亲的信后又勾起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虚写(4)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5)是对背影描写的深化,一方面起到了照应开头的作用,另一方面继续加深背影的形象。(6)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怀念父亲之情。解析⑴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层次划分即可。“但最近两年的不见”意思发生转折,写出了父亲感情的变化。⑵文章的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时为了文章的情节的需要,在文章的前面作一些必要的暗示,所以,在读文章的时候,要仔细地阅读。父亲信中写到的身体的种种不适,照应了上文“哪知老境如此颓唐”。⑶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作者第三次流泪是因为对父亲的思念,属于虚写。⑷结合全文来看,“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即由眼前所见引发回忆,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有后悔之情。⑸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结合本段内容来看,本段主要写了离别后我对父亲的思念,在结构上,与文首相照应,并能篇末点题。⑹概括主要内容,考查理解和概括表达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应根据: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这段主要写了离别后对父亲的思念。 赞 (0)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及课内对比阅读 [题型概述]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 [真题精讲] 一.文言文课内阅读 例[一](2020·北京)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 2020年中考分类——词语运用 2020年中考分类--词语运用 (2020·新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不顾高龄,心存大爱,逆行而上敢担当,成为家喻户晓的抗疫英雄. B.产 ... 2021年三(上)期末试卷评分标准及分析 统编教材:1-6年级上册在线课堂(朗读+知识点+视频+课件) 统编版小学1-6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020最新调整! 部编版1-6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课文.名句等资料下载 评分标准:书写正确.工整,注 ... 2021年春四年级期末试卷评分标准及分析 统编教材:1-6年级上册在线课堂(朗读+知识点+视频+课件) 统编版小学1-6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020最新调整! 部编版1-6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课文.名句等资料下载 评分标准:书写正确.工整,注 ... 2021高考语文备考训练:正确使用词语 高中语文学习助手高考 作文 试卷 复习资料 高考志愿考点02 词语(熟语)考点解读: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词语是组句成段的基本材料,正确使用词语 ... 朱自清背影原文教案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 ... 多年以后重读《背影》,才看懂朱自清的父子情有多复杂 多年以后重读《背影》,才看懂朱自清的父子情有多复杂 聆听经典 | 朱自清《背影》 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与<悼亡妇>,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quo ... 专家教授建议删除朱自清《背影》,专家教授说出理由,被网友反驳 历史酿的酒 历史酿的酒出品 文编辑/留凌轩 有人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在中国古籍<淮南子>中就有描述:"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也有言:&quo ... 高中三年级 政治哲学五年大题精讲:2017年真题全解析 超清 高中三年级 政治哲学五年大题精讲:2017年真题全解析 超清 高中三年级政治 文化五年大题精讲:2018年真题全解析 超清 高中三年级政治 文化五年大题精讲:2018年真题全解析 超清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里,父子分别的火车站什么样?南京城墙的城砖也有“身份证”?一起跟着“书本”感受《... 跟着书本即刻启程,走进南京浦口火车站,追忆那令朱自清先生久久不能忘怀的"背影".爬上南京城墙,品巍巍城垣的沧桑巨变.和"书本旅行团"一起,感受朱自清先生的< ... 经久不衰的《背影》,朱自清写得好在哪里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责编: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作者:叶圣陶 来源:作者著<叶圣陶:给青年的二十七堂文学课> 经久不衰的&l ... 朱自清:《背影》献给所有的父亲! 这篇散文,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 全文并无华丽词藻,却令无数人潸然泪下.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深深的父子之情.短短的文字,将朱先生的父亲形象刻画的鲜活而真实并入木三分! 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