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睿智的人生: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里写道:“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其实,一个好的人生是也应该是这样,能屈能伸,锋芒不露。
01大直若屈《宋史》记载,有一天,宋太宗在北陪园与两个重臣一起喝酒,边喝边聊,两人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劳来,他们越比越来劲,干脆斗起嘴来,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应有的君臣礼节。侍卫在旁看着实在不像话,便奏请宋太宗,要将这两个人抓起来送吏部治罪。宋太宗没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别把他俩送回了家。第二天上午他俩都从沉醉中醒来,想起昨天的事,惶恐万分,连忙进宫请罪。宋太宗看着他们战战兢兢的样子,便轻描淡写地说:“昨天我也喝醉了,记不起这件事了。”就这样,宋太宗既不处罚。也不表态,装装糊涂,行行宽容。常言道:难得糊涂。其实,有时候装糊涂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现在的人,唯恐自己不聪明。可是,很多人却忽略了“糊涂”的智慧。苏东坡曾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吾儿愚且鲁,无病无灾到公卿。其实,正如郑板桥所说,“聪明难,糊涂更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其实,有时装装糊涂,行行宽容,这是一种与人相处的方式,也是一种生存策略,这样的人,可称为“大智若愚者”。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小事糊涂而大事睿智,为人低调而洞若观火。做人如水,以柔克刚。学会低调,懂得藏拙,大智若愚,韬光养晦,才可能赢得整个人生。02大巧若拙东汉有位名叫甄宇的官吏,时任太学博士,为人忠厚,遇事谦让。有一年临近除夕,皇上赐群臣每人一只外藩进贡的活羊。然而,羊有大有小,肥瘦不均,难以分发。大臣们纷纷献策:有人主张抓阄分羊,好坏全凭运气;有人主张把羊通通杀掉,肥瘦搭配,人均一份......这时,甄宇发话了:“分只羊有这么费劲吗?我看大伙儿随便牵一只走算了。”说完,他率先牵了最瘦小的一只羊回家了。众大臣纷纷效仿,羊很快被分发完毕。此事传到光武帝耳中,甄宇得了“瘦羊博士”美誉,不久又被提拔为太学博士院院长。甄宇牵走了小羊,从表面上看是“拙”,但是他得到了群臣的拥戴、皇上的器重,实际上却是巧妙之举。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看似木讷质朴,甚至愚笨的,其实才真正得了人间的大智慧。见过一种粗陶茶盏,造型粗拙,却自有质朴可爱之美,非常耐看。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一句话不说,但它呈现了大美,令世人惊叹。自然、器物如此,做人亦然。气质里没有浮躁与不安,只有恬淡与闲适。真正聪明的人,从不显露自己,看上去很愚拙。然而这个“拙”,恰恰是一种“巧”。03大辩若讷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贵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就因为这样,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公孙弘答道:汲黯说得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更加尊重他了。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毫不辩解,反而对指责自己的人大加赞扬,认为他是“忠心耿耿”。这样便给皇帝及同僚们这样的印象:公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那么,公孙弘就用不着去辩解沽名钓誉了,因为他没有什么政治野心,对皇帝构不成威胁,对同僚构不成伤害,只是个人对清名的一种癖好,无伤大雅。柏拉图有句名言:“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人人都会说话,但不是人人都懂得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有时候,人在关键时刻并不需要太多的言行表现,“此时无声胜有声”,反而会使人慑服,出奇制胜。世间真正的大智大勇者都不大肆张扬,所以,看一个人不要光看其表面,而要看其内心,考察他的实力。真正的聪明,从来都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