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拒绝硬核摄影,用发“线”的眼光,看待你的构图

在阅读我之前有关于摄影构图的文章中,我想您已经了解到了,我并不是一个严格遵守规则的人。尤其是当这些规则试图控制像摄影这样的主观和创造性的活动时。

然而,我坦率地承认,这些“规则”对于一个摄影初学者来说非常有用。事实上,我唯一不同意的是,有些人认为这些规则必须一直遵守,这种想法真的太过于“硬核”。也有人说规则是用来打破的,其实说是打破规则,不如说将其转变为你的构图思维。

如果您不太了解构图规则和思维之间的区别,不妨我们以比较简单实用的引导线为例,看看这将会对你的画面带来怎样的转变。

了解什么是引导线?

引导线的概念可以说是众所周知的,并且经常被吹捧为风光摄影初学者的主要构图“规则”之一。

当我们试图在二维介质上传达一个三维世界时,这种眼睛对图像的引导增强了深度感,这一点非常重要。人们的眼睛会自然地跟随这些线条,所以我们可以用它们来指向我们想让观众注意到的东西。

当转变为引导线构图思维时。我们可以理解为,创建一个简单的路径,让观众的关注点跟随我们想要表达的主题。

这很简单对吧,我们可以非常巧妙地使用这个工具,这就是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

我们可以用什么作为引导线?

老实说,唯一的限制就是你的想象力!

有一些明显的,通常是人为的因素会立即进入你的脑海,比如道路、墙壁和栅栏。这些都是很好的示例,但乐趣还不止于此。

我们也可以使用自然物体,如树干、河流和海岸线作为引导线。甚至还可以将实体概念抛在脑后,进入一个隐含着引导线的世界。比如一条隐含的引线可以是一束阳光,也可以是阴影或运动模糊,甚至是人的视线方向。

以下是一些例子:

唯一的规则是他们应该把目光投向某个地方,而你作为摄影师的工作就是确保他们引领你的目光前往你想去的地方。

在摄影中的引导线

我们已经谈到了如何在你的摄影中使用引导线,不妨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它们的位置、方向以及线条汇聚的奇妙现象:

引导线的位置:

在实际构图中,你放置的引导线会对你最终的图像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位置不好的引导线可能会使整个构图失去平衡或成为一个主要的视觉干扰。甚至有时会引导观众走出画面,而不是进入画面。

除非你想制造一种不安感,否则我建议你把你的引线指向你的拍摄主题。

虽然我建议您尝试找到最适合您所拍摄图像的特定方法,但是通常情况下,把构图的底部角落做为引导线起点,然后逐渐改进,这样效果会更加突出。

透视和高度:

不只是位置对你的引导条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相机的视角和高度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下一次外出拍摄时,您可以做一个小实验,从三个不同的高度拍摄完全相同的构图,比如一个从眼睛高度拍摄,一个在腰部水平拍摄,另一个在膝盖水平拍摄。

上面这两张照片是在同一个早上从几乎完全相同的地点拍摄的,但其中一张的三脚架放得更高。请注意,更高的视角揭示了更多的引导线(混凝土堤坝),同时也略微保留了中间地带。

如果你正在处理一个前景元素或一条引导线,你拍摄的高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整个视角。太低的话,你可能会错过一个不错的中间主题,但太高的话,你可能会失去所有具有戏剧性和规模感的前景元素。

再次强调,这一切都取决于每个单独的画面,但是记住要始终考虑不同的视角可能帮助您创造改进构图的机会!

汇聚线:

如果你以前没听说过这个词,别担心,它没有听起来那么复杂。汇聚线就是两条平行线相互靠近,最终会聚到一点。

站在笔直的道路或铁路轨道的中间,注意道路/轨道的两边看起来是不是逐渐的在靠近。这就是汇聚线,它们在摄影中是非常强大的工具。

汇聚线给图像增加了画面的深度感,并完美地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在构图中添加一些汇聚线,这不会让你的眼睛一直跟随到汇聚点。但是围绕这一汇聚点,可以想把你的主题放在注意力的中心。

使用汇聚线与任何其他引导线基本相同,但是我喜欢尝试以下两种技巧:

广角畸变:

尝试使用广角镜头。透视畸变可以真正的突出汇聚线,使它们在快速汇聚前在前景中显得又远又宽。

中心汇聚:

试着让你的汇聚线的每一边到你的构图边缘的距离相等。结果应该是在你的画面的中心(水平)的一个汇聚点,这需要您打破您的三分法。

汇聚线也不限于公路和铁路轨道,你可以在码头、桥梁、篱墙、栅栏、树木种植园和许多其他地方找到它们。

结语

不要因为规则而局限在注重物理方面,其实如光影、视觉方向(某人或某物正在注视的方向)和运动方向,这些都可以用作微妙的视觉引导。

不要因为规则而局限所拍摄得主题,引导线可以在所有类型的摄影中使用,但一定要想一想你的引导线实际上是把观众的关注点引向何方。

不要因为规则而局限于寻找引导线,我们甚至可以用相对较长的曝光时间捕捉车流留下的光轨,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创建引导线条方法。

不要让任何规则局限我们的思维,其实的打破规则是为了更好的运用。

这里是巨人摄影,摄影爱好者心中的“哈佛”,感谢您的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