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死不屈被杀的南明督师何腾蛟,曾挑起内战杀功臣,该如何评价?
何腾蛟,明朝忠臣,崇祯皇帝自杀次年,他被南明朝廷委任为湖广总督,自此经营湖南四年,直至1649年兵败被俘于湘潭。
初知其名,当在小学。那时有乡土历史与地理教材,湘潭名人中,就有何腾蛟。书中备述其被俘之后,坚持民族气节,不愿投降清朝,最终被杀于湘潭流水桥旁一个小土坡下。
后来见到有关他的记载渐多,更对其牺牲有了更为真切的认知。
清人所编的《明史》里写到,“大兵知腾蛟入空城,遣将徐勇引军入。勇,腾蛟旧部将也,率其卒罗拜,劝腾蛟降。腾蛟大叱,勇遂拥之去。绝食七日,乃杀之”。
还有种说法是,他就义之前,举手拍地,大呼,可惜!两手尽碎。之后被杀——先无人收尸,后有僧人推土墙将之掩盖,作下标记。顺治十八年,僧人将此事告知其侄孙,方建墓于湘潭。到了康熙十四年,清朝皇帝又来表彰明朝的忠臣们,何腾蛟墓迁归故里。有清一代,多次重修,且有人守墓。后因人祸,仅存坟丘。至1980年,方又发现墓碑、墓志、墓表等。
然则,今观顾诚《南明史》,却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何腾蛟——《南明史》里,何腾蛟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像一个真正的人,而非因其不屈于清而被刻意拔高的神人。
顾诚给何腾蛟的盖棺论定之词是,被俘后坚贞不屈,保持了民族气节,应当肯定。但纵观他的一生,却是万事不足,败事有余。接着举例,说他以弘光朝时,受制于左良玉,没有什么作为;隆武帝时,伙同湖北巡抚章旷排挤李自成战死之后的大顺军余部,又无法压服手下将领,导致他们割据跋扈;且隆武帝命他派兵救驾之际,他让手下缓进,未出湖南境界而朱聿键已被俘自杀。他为报私仇,挑起明军内讧;为争头功,导致唾手可得的长沙未能拿下。湘省之失,他难辞其咎。
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搞内讧的。
1648年四月十五日,随主将一起降清的将领陈友龙反正归明,连下数城。湖南西部的形势,开始好转。
何腾蛟节制湖南,本当迎陈友龙以壮声势,然则,他却与陈友龙有仇。
原来,陈友龙降清之后,清方让他交个投名状,方式就是进攻何腾蛟的家乡贵州黎平。是役,何腾蛟妻王氏投水而死,妾赵氏、张氏自缢身亡,其老母亲及家眷四十余口,被带往靖州。
(图取其义)
清军放心了,以为陈友龙必会死心塌地地跟着他们干,未料陈友龙此只为缓兵之计,他瞅准机会,给了清军一个回马枪。
于公,何腾蛟应该派人接应,为了明朝江山,与陈友龙倾力合作;于私,他却该为家人报仇,哪怕,陈友龙为清军所逼亦不可原谅。古往今来,于乱世之中,忠孝难两全之际,很多人选择了忠;但何腾蛟,选择了为受苦的老母以及自杀的妻妾报仇——当然,这仅是其中一大原因。陈友龙兵锋正盛,有与其它部队配合拿下长沙之势,攻高盖己;且何腾蛟惧其尾大难掉,不受节制——种种原因加在一起,他要吃掉陈友龙。
任务交给了大顺军的归附者郝永忠部。
王夫之在《永历实录》中记载,何腾蛟对郝永忠说,诸将从湖北一路打来,都立了大功,唯将军你独守柳州,未建奇勋,为诸将所笑。现在我给你一个立功的机会。陈友龙已收二十余城,有钱有人有粮。金银可支十年之饷,粮食可为十年之用。而且,将军你与强大的清军作战或与陈友龙作战,哪个更容易呢?
怕郝永忠不愿前趋,又给他分析,现在陈友龙刚被封为远安伯,以为得到皇上的庇护,根本不会料到有人进攻他,你此去,肯定一击而中,不必怀疑。
他还诉苦加煽情,“吾妻妾皆死于友龙之手,将军于我,师生谊最厚,独不能为我一报乎?”
何腾蛟总结发言——尽友谊,取大功,收厚利,据乐土,在此行也。
最后,他再次宽郝永忠之心,不要因为陈友龙新近受赏而有所疑虑,将军占据宝庆,我收复长沙,如此大功,就算杀了友龙,皇上也不会怪罪的——此心态,与二十年前袁崇焕杀毛文龙,何其相似?
郝永忠碍于何腾蛟待己甚厚,且攻灭陈友龙,所获利益,确实吸引人。于是挥师向前,先写信给陈友龙,说我们将假道贵州再归湖南。陈友龙哪里能料到暗藏的玄机呢?结果,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狼狈逃走。最终,陈友龙还是未能逃脱毒手,被郝永忠部所杀——何腾蛟闻喜讯,在人前称赞,我提拔的人多了,但能作为我左膀右臂的,只有郝南安一人而已。
而郝永忠呢?作为原大顺军队,除了何腾蛟比较重用之外,很多南明大臣仍以门户之见,以之为贼,不受待见。他进攻陈友龙后未久,何腾蛟被俘杀,他受到排挤,退往湖北,转战两湖蜀地近二十年,于康熙二年(1663)年,被俘杀害。
从何腾蛟怂恿郝永忠攻灭陈友龙一事,可知他确实有些心胸狭窄,不顾大局。
然则,正如降清且制造了很多屠杀惨案的原明将领金声桓、李成栋等人,最终又回归南明,牵制清军,兵败身亡一样,南明文臣武将,要给他们一个完全不受情绪所控的评价,很困难。文臣们延续明末之党争,争权夺利,武将们抗清甚无力,扰民却有术。
南明虽然坚持抗清二十余年,数次反攻的好机会得而复失,终归覆亡——但很多大臣将军,兵败之后,却硬气不怕死,被杀者众——平心而论,他们中的一些,或许才具仅足为知县知府,却被时势推至大位,经略数省,虽时有小功,终亏于一篑——清代明乃是历史趋势,他们于此大变之中,能守气节,也殊为不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