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上后川 || 作者 杨进荣


深秋的上后川

作者    ‖    杨进荣

上后川是一个社,百十户人家,在册人口不足三百。然因深处内陆腹地,四周群山包围,冬暖夏凉,蚊蝇不多,适合小麦、豌豆、扁豆、玉米、洋芋、荞麦、糜子、谷子的生长。且川坝地平展,无沟壑纵横之碍。是甘肃省会宁县北部山区产粮的金窝窝。居民大多是一九二零年西海固大地震后,从靖远、定西、天水自由迁徙至此的移民。杨冯张贾樊是主要姓氏。

深秋,上后川的山山水水早已被秋霜肆虐,洋芋绿叶枯黑,玉米干枝叶死。群山仿佛被黑纱罩过,沉重而无生色的静默着。

近一二十年,大多人家,父母随孩子去城镇伴读,有的人家,随子女外迁,看户藉册,人口不少,但常年蹲在上后川的人只有三四十个,而且大多都是老弱病残,种两亩洋芋、玉米,喂一头年猪,养几只鸡,按步就班地过着。

农业白色革命兴起后,连片土地被合作社流转,塑料大棚被南方人承租种瓜种菜,其瓜个头大,含糖量高,全部销往南方。这项惠农产业,彻底颠覆了当地人的传统农业观念,地膜小麦、地膜洋芋、地膜玉米,保证了当地种地农民旱年不绝收,丰年产更高。种地空闲时间,去就地塑料大棚中打药施肥锄草浇水,一天还能挣百八十元。

今非昔比,吃穿住行再不是困难。

农村留不住肉身,城市留不住灵魂。这就是新农民遭遇的最大尴尬。农村缺人,缺的比粮食还稀缺。

上后川也不能例外。

白天,不多的人躬身农亩,村里很少能遇见闲转的人。铁将军把门的,不是一家两家。你只看锁头斑驳的样子,就能断定谁家举家去了外地,谁家还有人留守。

偶尔遇到一男半女,都是蹒跚驻拐之人。六七十岁,身体稍好一点的人,总要种几亩地,闲不住,是劳作一辈子人的通“病“;怕地荒,是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人的心"病"。

深秋的上后川,早晚湿气氤氲,雾从地上升起,爬满周围的山岗,高耸的老堡子山,缥缈在云山雾海之中,著名的新龙宝山,宋元以来,香火不断,就在堡子山的南面。堡子山中高左右低平,如一顶纱帽置在庄前。村子主山从靖远崛蜈山逶迤而来,在草滩乡油房沟社输气,象一只大雁飞落至上后川。东面开阔,西面被胡家咀和下南川两社的主峰关锁。高原盆地,旱塬平川。是养人的风水宝地。

深秋的上后川,数叶还没完全凋零,杨树榆树,趁中午前后几个小时的暖阳,颜色只枯黄了零星,大多数还是绿的模样。不多的杏树桃树叶片发红发黄,为衰草遍地的山弯,带来了些许的生动与浪漫。

深秋的上后川,弃宅荒院不是一处两处。院落的瓦缝窑巷,已有榆钱发芽,长出尺许的小榆树,彬草野蒿蓬勃地齐院墙。二院低矮的手拍墙,因无人护修,豁口残塌,好似已很久没有人光顾造访。

深秋的上后川,安静地如一位修女,风自由自在地来往,雨不时淅淅沥沥地光顾。这个秋天,经常夜晚天气阴沉,白日则万里晴空,为晚秋作物的生长发育,护佑了足够的时间。

深秋的上后川,几群羊闲散地在荒地或山坡吃草,多年雨水丰盛,野草遍地生长,牛羊吃的膘肥体健,散蹄撤欢,抵头顶角。羊价好,品种羊繁殖快,欢了放羊的羊倌!

深秋,走进上后川,仿佛走入了另外一个世界:静寂,悠闲!

作者杨进荣,曾用名绿云、罗巴、走天涯。甘肃省会宁县人。本科学历。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时代起在《中学语文报》《诗歌报》《散文林》《诗人》《驼铃》《白银晚报》《白银文艺》《甘肃日报》《首都文艺》《乡土文学》《乡韵》《陇上风情》《天南地北会宁人》《中华诗词》中国网、神州网、《今日头条》《陇上风情》、凤凰网等网络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游记多篇。有《抱朴》散文集出版。现供职央企,从事管理工作。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周末》《雪落会师园》《今夜的雪,湿了我的眼睛》《丑娃的故事(小说)》《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一一写给抗美援朝还健在的一位老兵》《乡绅——杨儒林先生》《活着》《我的故乡并不美》《“为了这口气”——长庆油田第四釆油厂洲20集气站正式投产侧记》《醉爱青山绿水间》《时光失语,惟石能言》《生若夏花》《霞怜池塘一席苇》《风正花浓会师园》《华家岭上》《“端午时中夏,人清时世长”兼写“山里人”——题送魏其儒老师》《凋谢的花瓣》《念那三个人》《听那一声钟 品那一杯茶》《毛乌素畅想曲》《烟火里生成的人(外一首)》《小时候》《“懒”爹“秀”娘就是天》《春色满园》《远方(外一首)》《跨古越今说刘寨》《初春,与你在一河清流里的相遇》《春天,我的爱》《幽思浊泪堡子山》《留在故乡的人》《写给马镜阳(外三首)》《农事修成了心境》《荒村》《一场春雪落故乡 》《推磨》《廿三的爆竹》《故乡人忆(一)(二) 》《父亲的天良》《故乡的那一口腌缸肉》《感念老师  恩重如山》《春雪润故园》《足至辋川,相遇王维》《印象陕北(两章)》《太乙近天都》《两个玉米棒》《沙漠人家》《家乡的那棵老杏树》《思学感悟(两篇)》《生如夏花》《半城湖光一城景》《会宁刘家寨子,一部古旧的书》《崇山残堡话刘寨》《红柳》《天地同哀(二首)》《心怡风来一地浪》《短篇小说〈乡事村人〉(一)》《短篇小说〈乡事村人〉(二)》《短篇小说〈乡事村人〉(三)》《短篇小说〈乡事村人〉(四)》《拜佛》《三舅舅》《中考时,我走进了故乡》《诗六首》《母亲与麦浪》《活的村名里有消失了的姓》《姨娘》《大伯》《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一一怀念老哥杨生春》《会宁古镇刘家寨子》《揭开会宁老封尘  惊现千古乱马川》《寺儿湾探密》《舔碗》《千古沧桑事,都被岁月藏》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0)

相关推荐

  • 【远方】吉林《玉米地》作者:杨继清 主播:枫韵

    Mid-Autumn Festival 作者:杨继清 主播:枫韵 编辑:小鹿 ▲ 躬逢盛世,共迎美好 玉米地 这里 大地的舞台 玉米是绝对的主角 纬度与土壤造就了品质 于是 玉米地浩瀚如海 当第一片落 ...

  • 杏林镇城南吃杏的日子!

    华州之家粉丝福利 城南吃杏 孟清芳 那一年,麦梢黄的时节,我和会芳.毛女.爱梅相约到南安地里吃杏.我们是老城里边的娃,老城杏少,比不得南安地的大片杏林,自然对杏稀罕嘴馋. 出了南城门,过了护城河,不远 ...

  • 村物志:T镇杨老庄雨人史记之养蜂人

    拐弯不一定是个错误. 临出门道别时,他要和我比年龄.知道我是1972年生人,他笑了,你还是个娃呢. 他是老王,甘肃环县人.已经70多岁,在杨老庄这呆了十年了. 沿着田埂走路,我还想着T镇政府大楼停电的 ...

  • 陇中四章

    作者简介:赵国宝,1971年生,甘肃陇西人.甘肃作协会员.散文作品散见于<飞天>.<阳光>.<甘肃日报>等刊. 苜 蓿 在陇中,苜蓿的嫩牙钻出草皮,人们才相信春天真 ...

  • 揭开会宁老封尘 惊现千古乱马川 || 作者 杨进荣

    揭开会宁老封尘 惊现千古乱马川 作者    |    杨进荣 辛丑九月,一连数日,阴雨不开.今天,天气转晴,约应奇和李金,到素有历史传说的甘肃省会宁县刘家寨子镇元淌村乱马川社一观. 从刘家寨子镇向南十 ...

  • 足至辋川,相遇王维 || 作者 杨进荣

    足至辋川,相遇王维 作者    |    杨进荣 今夜的雨,拍打着辋川镇的山林.我客居在蓝田县辋川镇锡沟村的山里人家.宅基前的小河里,山溪从石缝中汇积,初夜,流水哗啦啦地从小桥下流过,声响传入我住的小 ...

  • 会宁刘家寨子,一部古旧的书 || 作者 杨进荣

    会宁刘家寨子,一部古旧的书 作者    |    杨进荣 初夏,又一次走进会宁县刘家寨子,适逢母亲节,一为看望百岁的母亲,二为感受故土,那种爱恨交加的牵挂. 关于母亲,写过很多诗文.因为是我的母亲,怎 ...

  • 半城湖光一城景 || 作者 杨进荣

    半城湖光一城景 作者    |    杨进荣 五一长假,几位朋友诚邀笔者到有塞上江南之美誉的银川游玩. 季节时令随至初夏,银川还是有点凉寒.但绿树红花,禁不住季节的更迭,便在习习凉风里,花团锦簇,生机 ...

  • 生如夏花 || 作者 杨进荣

    生如夏花 作者    |    杨进荣 非是时间充裕,足行于山水云深处:不是闲情逸致高,游走在旷野深山中.给心灵放假,有时需要挤出一点空余,独自收获一捧风,抱揽一团云,倾听一场雨,接住一片雪.把它们勾 ...

  • 思学感悟(两篇) || 作者 杨进荣

    思学感悟(两篇) 作者    |    杨进荣 思学感悟(一)浓缩了的古体诗歌:对联 虽然,我文化知识不高,古典文学学的不好,背熟了巜音韵学>,但因灵性不足,思维愚钝,对平仄的运用不是十分自若, ...

  • 崇山残堡话刘寨 || 作者 杨进荣

    崇山残堡话刘寨 作者    |    杨进荣 刘寨,是甘肃省会宁县刘家寨子的简称.五十岁以上的附近周县的人,都知道刘寨的集市很红火.逢一四七日逢集.先前一到集日,人山人海,以物易物,用物换钱.农牧产品 ...

  • 红柳 || 作者 杨进荣

    红    柳 作者    |    杨进荣 红柳是广布西部大漠.盐碱渍地.旱地荒塬的植物.因其茎杆幽红,开花纷红,枝多如柳,人们便称其为红柳. 风沙中狂舞,盐渍地中顽强.所以素有沙海舞者,碱渍旱塬的铁 ...

  • 家乡的那棵老杏树 || 作者 杨进荣

    家乡的那棵老杏树 作者    |    杨进荣 春风已逝,清明又过,想起家乡的山,想念家乡的河,想起老堡子山下北面的山窝窝,想念山窝窝里那一院土窑洞,更想念父亲栽下的那棵老杏树. 那个山窝窝在刘家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