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西夏瓷器的前世今生|瓷器|收藏

西夏白釉刻花折枝牡丹纹罐

  不久前,2017年宁夏民间十大珍宝“出炉”,经专家甄鉴,西夏白釉刻花折枝牡丹纹罐榜上有名。这件瓷器通体白色,专家们的点评是造型规整、自然流畅、刀法犀利、大气端庄。

  1月18日,记者见到了这件藏品的主人——宁夏收藏协会常务理事米向军,倾听他讲述这件藏品的“前世今生”。

  “这件西夏白釉刻花折枝牡丹纹罐让我魂牵梦萦了两年,做梦都能梦见。”米向军说。2016年,他得知兰州一位藏友收藏了一件西夏瓷罐,亲眼所见后心里更是喜爱。经过多次沟通,最终用自己的一件藏品交换了这件瓷器。

  收回瓷罐后,米向军在清除罐内的灰尘时发现,在厚厚的尘土下还躺着一枚西夏时期的瓷军哨。这枚军哨小巧玲珑,长不过一厘米,呈现不规则形态,哨音急促而尖利。“这种军哨设计精巧,声音不大,用于伏击时给己方人员发布指令。”米向军说。

西夏瓷罐内的军哨

  现在这枚军哨挂在米向军的脖子上,“每当吹响这枚军哨时,我会闭眼冥想,仿佛穿越千年回到了古代厮杀的战场。”在他看来,每件西夏藏品背后都蕴含着传奇曲折的故事,每每触摸、把玩这些器物也是和历史的一次对话。

  宋代是制瓷历史上的繁荣时期,西夏和宋朝处于同一历史时期,因此西夏瓷多年以来鲜为人知。上世纪80年代,在宁夏、甘肃、青海等地陆续发现西夏瓷器,学界才将西夏瓷独立为瓷器种类。

  西夏瓷的纹路以剔刻花为主,有剔、削、刮三种技法。米向军表示,宋瓷的剔刻图案使用的是竹刀或骨刀剔刻,党项人以铁刀剔刻西夏瓷,形成了“刀刀见骨、刀刀见肉”的效果,纹路的形态类似刀削面后面胎上的刮痕。通过铁刀的剔刻,巧妙处理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主纹饰和次纹饰层次分明、疏密有序,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更显西夏瓷的硬朗、古朴、自然、神秘之美。

  米向军指着瓷罐上的线条告诉记者,这种平滑的曲线不是轻易能刻出来的,必须心无杂念、一气呵成,即使是起伏较大的呼吸也能够影响剔刻效果。

  据他介绍,由于蒙古对西夏的灭绝政策和党项人去世后“毁瓷”习惯,目前全世界完整保存的西夏瓷不足百件,还遍布世界各地,因此极为珍贵。留存至今的西夏瓷基本以发现的“窖藏”为主,所谓窖藏是古代一些大户人家遭遇战乱逃难前将珍贵的器物埋入地窖深藏,但很多人一去不返,再未返回故土,因而窖藏文物无意成为留存历史的见证物。

  如今,西夏瓷成为很多藏家梦寐以求的收藏对象,不少藏友以收藏到一块西夏瓷残片为荣,千年前的神秘王朝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记者 张 贺)

  来源:宁夏日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