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西方人眼中的北京城 尘土飞扬臭气熏天
公元1151年金完颜亮在北京建都,直到1214年为躲避蒙古的威胁而迁都开封,北京作为金中都开启了自己作为封建王朝统治中心的开始。
随后在1215年金中都被蒙古骑兵占领,改名燕京,蒙古人在占领之后发扬了自己游民民族的一贯特色,抢掠之后并没有想在此占领久居,将城内宫殿尽数焚毁。
一直到了1260年,忽必烈才有意在燕京驻扎,并决定建都燕京,仍旧称为中都。
到1271年正式改国号为“元”,中都也改称为大都,北京城的整体就此确定,随后明朝在平面形状上稍有改动。
清朝满人入关以后,作为蛮荒民族的他们觉得北京城的一切都是极好的,便一切照旧接着继续使用。
一直到19世纪末,可以说北京城的整个城市设施都还停留在明朝的水平上,基本上没有做什么大的改动。
在1693年到达北京的荷兰人眼中,北京“人群接踵摩肩,尘土飞扬,几乎什么都看不见”,看来从17世纪开始北京就饱受沙尘暴的袭扰。
他还对当时北京的街道和卫生状况进行了吐槽:“一般说来这座美丽城市的街道并不好,因为用鹅卵石和砖铺设的街道极少⋯⋯这些没有路面的街道很有损市容。无论晴天或雨天,特别是当北风呼啸的日子,给行人带来许多不愉快和不方便。在炎夏酷暑和久旱不雨的时候,含大量硝和其他轻物质的土壤往往变成微尘,即使微风轻拂也能把尘土刮得满城飞扬。浓云似的尘土迷住眼睛,钻进人的嘴、鼻和衣服,落满房屋的各个角落,弄得哪里都很脏。
这样的情况可以说一直持续到了清王朝的覆灭,乃至民国结束,一直到新中国建立才得到改善。
过去的北京可以说晴天尘土扑面,雨天污泥满街,严重滞后的排水系统导致整个城市雨后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一直到20世纪初,北京的胡同里还随地大小便,居民修改房屋是不考虑建造厕所的。
因为大家都不建厕所,所以在胡同里就近找个没人的地随便排泄便成了必然。
在当时北京的城墙根下,护城河边一带有着数以千计的粪坑和粪场,场面可以说极为震撼。
回复关键字“台湾”看更多关于台湾的历史资讯
回复关键字“屠杀”了解人类史上那些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