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的喀什上色彩照:热闹非凡的巴扎 亚洲各地的商人蜂拥而至

喀什,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一直都发挥着咽喉枢纽的作用。

当时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在将印度和中东运来的货物,利用固定的场所进行交易,最终形成了巴扎。

巴扎的形成,不但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促进的经贸关系,还成为了各民族相互联系,建立关系的场所。人们在巴扎上相互传递消息,商谈婚姻大事,进行娱乐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巴扎成为了深入新疆各民族融合的一种独特文化。

今天喀什的巴扎和夜市成为了众多自媒体和拍客们乐于介绍的独特风情,而“爱历史”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则是1930年时的喀什巴扎。

当时的喀什“被大约10 米高的结实的城墙环绕着。城墙是用晒干的土块加上填满土块缝之间的泥修筑成的。城墙顶部很宽,足以行驶一辆两轮马车。与外界的交通是通过4 个巨大的城门进行的。城门暮闭晓开。城里有各种各样的巴扎,规模巨大的清真寺,还有富人和穷人住的房子。”

“那些不重要的小街道上,往往是某一种特产的巴扎,所以你看到有棉花巴扎,印花布巴扎———那里出售着俄国产的印花布,还有铁匠巴扎,银匠巴扎,面粉谷物巴扎等等。”

当时在喀什大量的外国商人从印度运来香料和英国布匹,然后从新疆换回黄金、玉石、地毯等。“亚洲大陆各个角落的商人蜂涌而至喀什噶尔”。

穿过城门后我们踏上的宽阔街道,更使人感到如置身于古罗马城堡之中““狭窄的小巷子里到处都是不同民族的人流。有钱人和贵族们骑着气度不凡的马,马鞍子上蒙着绣有精美图案的毯子,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穿梭而过。那些不太富裕的人骑在毛驴上,而穷人们--他们是这座城市人口中的大多数--则步行。”

当时在巴扎“看看他们的交易过程是极其有意思的。他们先走在一起,伸出右手,再放到对方的袖子里。接着在他们之间做了一些很神秘的暗示性动作,如伸出多少个手指头就表示出价多少,或是拍打一下各自的手臂,拍多少次也表示出价数目。”

“只看到两个人紧紧地站在一起,盯着对方的脸,摇摇头,或是点点头,样子极为庄重,最后的价格就确定了下来。紧接着,他们又抽回各自的手,捋捋自己的胡子,把钱交给对方。这样,一桩买卖就做成了。”

今天的喀什,在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下,巴扎旅游获得了大力发展,喀什市内的新巴扎更是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旅客慕名而来。人们可以在新巴扎上买到各式各样自己心仪的商品。

喀什巴扎除了能品尝到美味买到所需的商品外,也是人们娱乐的场所,照片后方用木头建成的环形装置就是当时的人力摩天轮,现在在印度和一些景区还能见到。

吃一口地道的喀什美食,想来是每一个前往巴扎的游客必须的打卡项目。

大美新疆,品种丰富的美味瓜果更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请点一下右下角的“好看”,这对我们很重要,文章将被更多朋友看到!

回复关键字“春运”  我们一起追逐回家过年的脚步

回复关键字“南京大屠杀”了解中国抗战史上最惨痛的记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