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的DVT患者可发展为PTS,应用利伐沙班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10秒速览

即便经华法林治疗后,仍有20%~55%的DVT患者发展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INR控制不佳是PTS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由于PTS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故采取预防措施尤为重要,指南推荐DVT患者应接受合适强度的抗凝并保证足够的疗程。在抗凝药物的选择方面,近期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利伐沙班相较于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可显著降低PTS发生风险,在不同程度(轻、中、重度)的PTS亚组中均观察到一致结果。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在诊断为下肢 DVT 的最初 2 年内,即便经过规范的肝素/华法林治疗,仍有 20%~55% 的患者发展为 PTS,其中 5%~10%为严重 PTS1,2

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故在DVT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尤为重要3

PTS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PTS一般指急性下肢DVT6个月后,出现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包括患肢的沉重、胀痛、静脉曲张、皮肤瘙痒、色素沉着、湿疹,严重者可出现慢性久治不愈的静脉性溃疡。上述症状可单独或联合出现,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通常在站立或长时间行走后加重,休息或抬高患肢则有所减轻4,5

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既往DVT病史。临床常用的诊断PTS的评分方法包括:Villalta 评分、Ginsberg 评分和 Brandjes 评分,其中Villalta评分是ISTH(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推荐的PTS诊断方法(表1)4,5

表1.临床常用于评估PTS的Villalta评分

点击看大图

PTS的形成机制与危险因素

PTS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原因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阻塞静脉,静脉瓣膜损伤导致急性炎症反应及静脉返流所引起的静脉高压5

PTS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包括:老年、性别、BMI增加 / 肥胖、髂股静脉(相对于腘静脉或小腿静脉)血栓、血栓形成倾向、静脉曲张、无症状 DVT等5。近年来也有少量风险评估模型报道(表2)6,7,8

表2. 近期发表的PTS风险预测模型

点击看大图

此外,治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也会增加PTS风险,例如:华法林治疗时INR控制不佳、同侧肢体DVT复发、残余血栓、DVT后1个月内症状和体征未完全缓解、抗凝药物选择等5。在分子生物学标记物方面,某些炎性因子(如ICAM-1、IL-6及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在DVT后几个月内的持续升高与PTS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2,9

抗凝治疗如何影响PTS的发生风险?

1

DVT患者需足程抗凝以预防PTS发生

既往针对DVT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抗凝治疗(相较于不抗凝)可降低78%的PTS风险,因此抗凝治疗是预防PTS发生的重要手段3

由于同侧肢体DVT复发是PTS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2014年AHA(美国心脏协会)公布的科学声明5指出:为降低同侧患肢DVT的复发风险及随后的PTS风险,应在初始DVT治疗中给予合适强度的抗凝并保证足够的疗程(I 类推荐,B 级证据)。至于是否需要延长抗凝,需根据患者的VTE复发风险,遵照现行VTE指南推荐的疗程进行治疗3

2

抗凝药物的选择:利伐沙班相较于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改善PTS风险

EINSTEIN DVT是利伐沙班治疗DVT的关键性III期研究,共纳入3449例急性症状性DVT患者,对比利伐沙班(前3周15mg bid,而后20mg qd)与依诺肝素/VKA(目标INR 2-3)治疗3,6或12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

2016年公布的一项事后分析评估了EINSTEIN研究患者(n = 336)中PTS的发生率(采用Villalta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利伐沙班组在60个月随访时的累积PTS发生率为29%,依诺肝素/VKA组为40%(校正HR 0.76,95% CI:0.51-1.13,P=0.18),利伐沙班有降低PTS风险的趋势10

近日,一项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研究者开展的荟萃分析11,又再次证实了上述结论。该分析纳入7项包含PTS数据的利伐沙班vs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研究,共计2364例DVT受试者。结果显示,利伐沙班相较于华法林治疗显著降低47%的PTS风险(汇总未校正OR: 0.53, 95%CI: 0.43–0.65, P  < 0.00001)。在不同程度(轻、中、重度)的PTS亚组中,均观察到利伐沙班组的风险显著降低(P<0.05) ;在静脉溃疡的发生风险方面,利伐沙班组也有降低的趋势 (OR: 0.41, 95%CI: 0.15–1.08, P = 0.07).

表3. 利伐沙班相较于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的PTS风险

点击看大图

相较于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降低PTS风险可能的原因分析如下:

首次诊断DVT后6个月内未达到静脉血管再通、INR控制不佳是发生PTS的危险因素5,因此充分抗凝对预防PTS至关重要。EINSTEIN临床研究中,依诺肝素桥接华法林组的患者有21%的时间INR低于治疗范围(INR 2-3)10。在真实世界中,接受华法林治疗、在社区监测INR的患者依从性可能更低12。利伐沙班相较于华法林具有无需监测,治疗窗更宽、个体差异性更小等特点,通过降低患者治疗负担,带来更高依从性。因此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真实世界,利伐沙班用药者的依从性也较佳,从而带来降低PTS风险的长期临床获益10,12

参考文献

1. Ann Intern Med, 2008, 149: 698-707.

2. J Thromb Haemost, 2008, 6: 2075-2081.

3. J. Clin. Med. 2020, 9(4), 923

4.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 2017;9(4):250-7.

5. Circulation. 2014;130:1636–1661.

6. Thromb Haemost. 2018,16(2), 262–270.

7. Thromb Haemost. 2018,118(8), 1419–1427.

8. Thromb Haemost. 2018,118(7), 1242–1249.

9. Thromb.  Haemost. 2009,101(3):505-512.

10. Cheung YW, et al. Thromb Haemost. 2016;116(4):733-8.

11. Thromb Res. 2020 Sep 17;196:340-348.

12. Clinical and Applied Thrombosis/Hemostsis. 2018;24(4): 575-582.

MA-M_RIV-CN-0630-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