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以及手机游戏中,最直观体现游戏流畅度的是【帧率】,也就是常说的FPS,每秒传输帧数,通俗讲就是动画或视频的画面数。较高的帧速率会使图像更平滑,较低帧速率导致断断续续。影响帧率最大的两大因素是显卡和CPU。显卡是游戏用户最关注的,所有PC程序中,能把显卡的利用率提升到90%以上的只有游戏,连最消耗配置的3D软件,如3dsMax、MAYA等三维软件都做不到。
玩LOL、DOTA2这类2.5D以及其它中小型游戏:显存4G+位宽128bit足够;GTX1650以及比它更好的显卡都能很好的满足。
《穿越火线》《CS:GO》这类FPS游戏,选择显存6G以上,位宽192bit以上,虽然这类游戏特效要求不高,但需要很高的帧数配合。对于普通玩家,帧数提高提升的是对画面流畅度。大型3D游戏玩家追求的是极致的画面体验,需要选择8G以上显存,位宽。
CPU是影响帧数的另一大主要因素。如果CPU不好,显卡的配置再高,性能也发挥不出来。显卡的发挥作用前,需要CPU将数据载入,所以CPU是发动机,是一切数据计算的开始。
当下最新的第十代酷睿,Intel绞尽脑汁打造出第10代标压版(性能级)移动处理器家族。发布以来,中低高端位的笔记本都逐渐开始更新换代,希望借由第10代酷睿,让笔记本平均性能更靠近台式。过去十年,CPU的多核心数一致被各大厂商鼓吹,仿佛核心越多越好。其实不然,一方面是因为频率的提升太过艰难,除了基础架构的技术瓶颈之外,频率性能的提升也伴随更多能耗和散热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增多CPU的核心数是一条相对容易的路。假设单核状态下,游戏引擎可以按部就班的根据程序来调度各种资源,程序员所需要做的大部分优化都是单一维度的,不需要考虑多核心互相协作、相互通信的过程。但在了多核心、多线程下,不同的核心负载不同的任务,或者多核心协作合力完成同一件工作,看似可以将硬件利用率提高,提高整体效率,但程序复杂度会成指数上升,出现问题的概率也会上升。对于游戏开发而言,对更少的核心数进行优化以保证稳定度才是首选。总的来说,主流游戏市场,CPU首要还是选择Intel,它的发展路线和游戏业界更加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