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细想!支付宝花呗这个广告,背后的教育观正祸害千万孩子……

本文首发小十点

最近,花呗的一则广告在网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广告中,爸爸妈妈正在一家看起来很不错的餐厅,给女儿庆祝生日,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但广告的宣传语上写着:

“一家三口的日子,再精打细算,女儿的生日,也要过得像模像样”——37岁的施工队队长,用花呗给女儿过生日。

这个一眼看上去温情脉脉的广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很多网友认为,这则广告宣传的价值观极其扭曲。

“利用亲情诱导提前消费,真的很过分。”

“背后的意思是:提前消费才能买来温情和体面,这样的父亲才是合格的父亲。”

大部分网友看到这则花呗广告,都会觉得很不舒服。

其实这样的不舒服,并不仅仅在于这个广告宣传提前消费,而是这个广告背后所传递一种极其可怕、后果极其严重的教育观念。

那就是——“穷家富养”。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

近些年,这句话被刻意渲染之后,很多父母,尤其是一些家庭条件本身就比较普通的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在物质条件上被同龄人比下去,

就完全不顾家庭经济情况,节衣缩食、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但,这样的付出,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真的能教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吗?

其实不然。

金钱教育,其实就是价值观教育。

与其隐瞒真实的经济情况,用花呗强撑着给孩子过生日,倒不如,父母身体力行地将这三个观念灌输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在真实的家庭情况中成长。

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

人穷不可怕

心穷才可怕

我们这一代父母,很多人都是从物质极其贫瘠的年代中成长起来。

小时候吃过苦的人,等自己成为了父母,不管有钱没钱,都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

这样的初心当然是没错的,但是,物质条件富足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也能随之丰盈起来吗?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

在上海街头,一个女子揪着一位年迈的环卫阿姨殴打,甚至拽着阿姨的头发往前拖行了好几米。

等路人终于把她们成功分开,才知道,原来,这是女儿在跟当妈的要钱,因为妈妈给不出钱了,就对妈妈大打出手。

记者进行了调查:当环卫工人的妈妈,一个月只挣几千块钱。

但她一直不忍心让孩子受苦,所以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自己再怎么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

没想到,如此负重前行的妈妈,竟然养出了一个只知索取不知感恩的孩子……

其实,这并不是个例。

再囊中羞涩的父母,也希望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条件,但孩子,并不是天生就能懂得父母的苦心与难处。

所以,如果家里经济情况不好,与其打肿脸充胖子,硬要给孩子营造出“没事,爸爸妈妈有的是钱”的假象,倒不如向孩子坦陈相告。

同时将精力用在培养孩子的内心世界上。

让孩子知道:物质终归是外在的,只有精神世界的富有才是真的富有。

人穷不可怕,但如果心穷了,那才是真的可怕。

与其教孩子省钱

不如教孩子“花钱”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为孩子提供超过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物质条件。

同时,也有很多父母明明明明不差钱,但总向孩子强调钱的重要性,强调赚钱的不容易,要孩子节省节省再节省,还美名其曰,让孩子养成节约的习惯。

这样做也存在很大的弊端。

曾有过这样一个令人无比痛心的新闻。

南京一个9岁的男孩,不小心砸坏了教室的玻璃,老师让他回家请家长来赔偿,他很害怕。

最后,给奶奶留下了一张字条:“我知道要受到惩罚,所以我跳楼了”后自杀了。

两块玻璃能有多少钱呢,但对于那些常年被金钱压迫的孩子来说,这就已经足够要他的命了。

真正聪明的父母,不会刻意去教孩子省钱,他们会教孩子如何“花钱”。

知乎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女孩分享她从小到大,妈妈是如何教她花钱的经历。

她说,小的时候家里不富裕,妈妈每月发了工资,把钱放在桌上,用张纸写着:菜钱××元、水电××元……储蓄××元……

如果有剩余的,就会分给她一点,如果没有,那就会跟我说:没钱了,这月没得你的。

她清楚地知道家里的经济状况,所以也从不会有无理要求。

有时候实在想买什么东西,就去找妈妈商量,妈妈就会拿出那张纸,再算算,要是能从某个项目里挤出一点,就去买。

长大了之后,家里经济情况好转了,妈妈给她的零花钱也多了,但妈妈会告诉她:

“养你不成问题,供你读书也不成问题,不过糟践钱的事情是做不起的,咱没那个钱。”

她一直就老老实实上学,过着普通女学生的生活,对钱一直很清醒,不会乱花,也不会抠门。

所以,与其告诉孩子,要省钱省钱省钱,倒不如教会孩子如何“花钱”——钱,首先是用来保障基本生活的,在这个基础上有了富裕,才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安排。

父母教孩子如何花钱,其实就是在教孩子如何生活。

把钱花在什么地方,比例是多少,如何花,这只是表象。

这背后的意义,其实是父母在教孩子该如何平衡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孩子找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有效结合。

孩子是何其聪明的小生物,他们很快就会懂得去判断生活中各项事务的价值,慢慢去形成自身的消费观和责任感。

同时,最重要的是,他们会渐渐明白,孩子和父母,都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而家庭中的难题是需要一起面对的。

有钱不是成功的标准

更不是幸福的标准

社会在飞速地向前发展,同时也越来越以金钱为导向,这其实是非常可怕的。

父母在拼命的挣钱,生怕物质上亏欠了孩子。

而孩子,哪怕还是很小的孩子,也已经有了越来越厉害的攀比之心。

“妈妈,同学家有五套房,我们家有几套?”

“妈妈,同学预定了iphone 12,你能给我买一个吗?”

……

黑市鼓动女生卖卵

我们的孩子,就是成长在这样一个以“金钱”为导向,以“有钱”为目标、以“消费”为主流的社会中。

所以很多孩子,会对钱有异常的渴求和焦虑。

有多少孩子,为了一时的虚荣,去借网贷。

甚至有孩子,为了那一点点的炫耀,会去做出卖自己甚至伤害自己的行为。

有更多的孩子,他们的价值观,已经完全以金钱为导向:

读书,是为了毕业之后能找到个有钱的工作。

交友,先看这个人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实际的好处。

同时,有很多孩子,因为无法承受这样的重压,走上了绝路。

这其实是非常非常悲哀的。

作为父母,我们无法怪这个社会是一股子金钱的腐朽味,我们只能尽自己的努力,去教会孩子:

有钱并不是成功的标准,更不是幸福的标准。

成功和幸福的答案是多样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快乐,是金钱买不到的。

美好的阳光、空气和水,一家人的爱与健康,你内心的充实与富足……

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只有我们自己,不被金钱所裹挟,才能真正去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回到支付宝花呗的广告上来,作为父母,我能理解家长想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美好仪式感的初心和这里头深藏的爱意。

但我无法苟同这样的方式被当做“亲情”与“温情”来进行营销。

真正智慧的父母,不管是富裕还是普通亦或是贫穷,他们会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让孩子明白,生活不止快乐和幸福,也有困难与艰辛;

引导孩子依靠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去获取理想的生活;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与价值观。

这才是父母能够给与孩子,最无价的馈赠。

点个“在看”,做智慧父母,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