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农村看到谁家房屋越破旧,谁家就越有本事,是啥道理呢?

本期作者   关山听风

现在农村,看到谁家的房屋越破旧,是不是谁家就越有本事呢?房屋破旧现象,在一些农村确实存在,有些村庄旧房屋的规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但是,有些房屋比较旧,不一定很破。而真正那些又破又旧的房屋,存在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是,这样的人家未必就可以用“有本事”来解释。

在农村,凡事不可绝对化,按照农村的老话说就是“人只吃得满口饭,讲不得满口话”。现在农村的破旧房屋的存在的原因情况非常复杂,大致可以分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来分析。

1、“有本事”人家的老旧房屋

在农村,民众认为村里“有本事”的人家,通常指两种类型。一种是从村里走出去的各种人才,通常指在外有固定工作单位的人员。二是家里有人在外经商创业,经济实力雄厚,或者有自己的事业的人员。

村里走出去的出人才,农村人认为,指家里通过高考(含过去中专考试)、参军、招工、招干等通途径参加工作,供职于机关事业、国企、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等,有固定单位的工作人员。一些村里统称为“在外工作人员”。这里面又以通过高考参加工作的人数量最多,因此,这类家庭在农村又颇具代表性。

二十年前,农村有一种现象,一个村出了几个大学生后,这个村就会接连不断地出大学生,而一个家庭出了一个大学生后,这个家庭也会陆续出大学生,包括其亲戚也会出大生学。有人就说,是家些村庄所在地和家庭的房屋和祖坟风水好,出人才。也有人说,是这些村庄和家庭的基因好,天生聪明,并用农村旧时流传的俗语“聪明有种,富贵有根”来印证。

事实上,这是受传统思维影响的说法,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一个村庄所形成的风气,和一个家庭对教育重视的家风,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比如说,一个村庄,出了几个大学生后,村里人也想把自己家的孩子都培养成大学生,于是,在村里就形成了一种重视教育的好风气,古代的秀才村、举人村、进士村也是靠这种地方风气形成的;一个家庭出了一个大学生后,这个家庭的弟弟妹妹也想考上大学,于是,在学习上就非常刻苦。记得二十年前农村很多地方就有这种风气,哪怕家里再穷再苦,砸锅卖铁,只要子女愿意努力,也要把他们培养出来。但是,有些家庭子女多,实在没钱培养,就不得不让个别兄弟和姐妹作出牺牲,因当时农村重男轻女现象严重,又多以牺牲女孩子的前途为代价。

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家乡一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出了大学生。但这个村在附近又是最穷的村,资源匮乏,除了种田种地,农闲时就是到外面打零工卖苦力赚点钱,家乡人叫找副业。当时的经济还没有现在活跃,农村劳动力还比较富余,社会工资每天十来元(包吃住),有的人还要把日工资一再往下压,压到了六七元一天。其他村里的人一听这个工价,扭头就走,还说:“这么低的工价,还不如回家玩耍打牌!”但是,这个村的人明知吃亏,也要做下去。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在这里工作一天,家里就省出了一个人的饭钱,多少还有一点钱拿回家,可以用来让小孩上学。

这些人家就这样辛辛苦苦把孩子培养到大学毕业,原来以为孩子大学毕业后,自己也就轻松了。可孩子参加工作后,工资不高,在城里要娶妻买房,他们刚刚大学毕业,哪有这个能力。于是,父母又不得不加足马力,农闲期间,到处揽活干,能挣多少算多少,好给城里工作的小孩减轻一些压力。

像这种的农村家庭,把所有的资金全投入到培养儿女身上去了,有的家庭为了培养子女,还借了不少外债。他们当然也就没有能力在农村建房,只能住原来的旧房屋。而子女有出息了,也不愿意回农村建房。通过其他途径在外参加工作的人,有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外出工作了,家就在外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他们的后代自然也不愿回老家建房。这就是有些人所说的,“看到谁家房屋越破旧,谁家就越有本事”。其实,这种家庭饱经沧桑,一路走来非常艰辛,有的父母因此还灯枯油尽,早早离开人世,没有享受到子女的福,但结果还是满足了父母的心愿。这种农村旧房屋,往 往是在外工作人员能“记得住乡愁”地方,不愿轻意拆除。

农村有一些人到外经商、创业非常成功,成为村里外出的成功人士。通常情况下,他们就在经商创业所在地扎根置业,在当时有了房产及产业。有的还带到了村里一大批人,甚至邻村的人,亲戚邻居朋友都到在一个地方一起经营,这些人往往带着全家而去,也在当地扎了根,有了房产和产业。他们属于新“迁徙”的农村人,社会关系网络也迁到了该地,没有必要回家建房。还有的人是因为忙于生意,除清明回老家扫墓外,其他时间基本不回老家,家里的房屋摆在那里时间长了,既没人住,也没人打理,自然也就破旧了,庭院也长满杂草。

2、老祖屋难再建

农村一些破旧的房屋,有一部分是祖上留下来的房屋,时间短的也有六七十年,时间长的有几百年历史。这些老祖屋经过了几代人,或十多代人,拥有房屋产权人的复杂,就像一副网,涉及的人较多,往往一家只有半间或一间,要想拆除重建,家族之中统一思想的难度比较大。农村有一种说法,“发财还靠老屋场”,也就因为有这种老思想,老祖屋的宅基地谁都想要,但是谁也得不到。家族中有大方一些的人,经常捡一下瓦,维修一下,可以保证不倒塌,无人打理的老祖屋,只能任其烂掉。

当然,这些想法,大多是老一辈人的想法。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大多只想地盘宽一些,交通方便一些。过去的老祖屋,由于那时候先,通常遵守“屋小人多”的规矩,认为很吉利,同时又为了节省土地,老祖屋通常修建得比较小,拆除后也建不了现在的新式楼房。再说,过去农村建房时大多要避开人来人往的大路,又喜欢群居在一起。这样,房屋连着房屋,出入祖屋的路比较狭窄,无法进出农机和小汽车,非常不方便。这样就很少有人想翻修老祖屋,宁可选择别的地方建房。

现在农村很多农村年轻人建房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建房的传统风水,而是要看建房的地方交通是否便利。

这些年来,乡村出现一种现象,新修的乡村道路通到哪里,农村的新房屋就建到哪里,尤其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农村更是如此。现在的农村人都喜欢在乡村道路的两旁建房,看重的就是交通方便,自家不用花钱把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节省了一大笔资金。对些山区来说,如果修建的新房屋离乡村道路太远,有的人家在修路上花的钱,往往比修房屋的钱还要多,这种是否划算的账,农村人当然会算,选择交通好的地方也就成为他们的首选。

也就是因为如此,现在很多农村出现了两个村庄,一是原来住的老村庄,房屋自然就很破旧,村庄也很传统;二是沿乡村道路建起来的新村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新式楼房,呈现出现代化的农村气息。

如果把这种老祖屋,或者破旧房屋说成是“有本事”人家的房屋,那只能说,这些到祖屋以外建了新房屋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家,与平时农村人所说的“有本事”的人家有很大的区别,当然是很不准确的。

3、未建好的房屋不再续建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农村人建一栋房屋太艰难了,有的人家是一块砖一砖,或者一根柱子一根柱子地凑,集累一些材料,又有了一些钱之后,再修建一下。很多农家房屋都是一边住在里面,一边修建的。没有建好的地方,有的就临时用塑料布、树木、竹席遮拦一下。按照农村说法,有一个“藏头”的地方就不错了,这也说明当时农村人对生活的要求不是很高,生存是第一位的。像这种人家,直到有了外出打工赚钱的机会,房屋还未完工。这就是农村常见的,住了人还是半拉子工程的房屋,那时还非常普遍。

这些人家经过在外面多年的打拼后,口袋里鼓起来了,于是就回家建房。建新房屋肯定要跟得上时代的潮流,过去自己辛辛苦苦建起来,尚未完工的房屋,早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了。再说,过去的房屋从交通条件、地理位置以及宅基地的宽窄等因素来考量,所受的限制太多,已不能满足现代农村美好生活的需要。少数人家拆除旧房屋,重建新房屋。多数人家则重新选择更好的地址建新房。

新房屋建起来之后,旧房屋怎么办呢?多数人家放任不管,也无法去管了,哪怕长满了野草和树木,也没有人心疼一下,让其自生自灭。因为这些旧房屋的材料,建新房屋用不上,卖给别人,没有人来买。现在的农村空房屋多的是,谁愿意出钱去买旧房屋呢?可把旧房屋拆除,主人也得花一笔钱,还要花时间,不如把这些时间用在打工上,这样更加划算。因此,农村又多了一种破旧的房屋,这种破旧的房屋自然不能纳入所谓的“有本事”人家的范畴。

4、家庭经济困难的房屋

这类因家庭经济房屋,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家里无力翻修,或者维修房屋,使房屋显得破破烂烂。十多年前,在农村有一定的比例。由于近些年来,国家对农村危房进行了多轮排查,并在农村实施了一系列的危房改造工程,符合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家庭,通过申请,可以得到了危房改造补助金,因此,大多数人家都翻修了房子。有少数人家的房屋虽然显得很旧,但也进行了除险加固,并不是很“破”,屋居安全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再加上扶贫攻坚的兜底保障,这些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普遍的改善。

5、保护之中的房屋

随着农村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也正是农村建房热潮到来之时,我国农村传统村落有迅速消亡之势。对于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旧房屋,是我国农村宝贵的具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是人们心灵深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寄托。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为了不让农村各具地方特色,具有历史人文价值的古村庄消失。因此,古村落中破旧房屋的保护,与乡村振兴不相矛盾,反而是乡村振兴之中,一种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有些古村必须进行保护。

为促进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由当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2018年,调整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从2012年开始,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一次传统村落摸底调查,之后,于2013年、2014年、2016年,2018年,总计公布了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总数为6799个(截止2018年)。

传统村落在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都保留了历史沿革,变动不大,特别是古民居大多为破旧的房屋,有很大一部分仍然为村民所使用。既然列入了国家保护的名录,就不可能大拆大建,破坏传统村落原有的历史风貌。即使要进行维修,也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整个村庄破旧的房屋,就来认定现在房屋的主人谁家有本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