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屡次向主席“催债”,主席却坚持不还,背后的品质让人崇敬
作为一名国家领袖,主席时常会有些意外之举,使得他更加具吸引力。
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主席床头时常堆满各地需要批复的文件,在百忙之余,主席会通过畅读小人书来休养生息。一套老版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册被主席奉为心头之物,时常看的有滋有味,废寝忘食。
身边的工作人员时常疑惑地问道:“主席,您老人家还爱看这些书呀?”这时主席会回复道:“小人书多好呀,这书看着简单,实际能用极为简洁的语言将如此多的复杂故事表达出来,是非常不容易的。”
情到浓处,主席还会和周边工作人员侃侃而谈,畅谈历史故事。
主席说,三国演义的开头片“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他最为欣赏的一句话,这句话符合辩证法。汉朝的张亮和后来的诸葛亮都是主席尤为敬重的历史人物。
那一年,主席放弃共和国主席的位置,退居到二线,准备做个陶冶情操,勤练书法的闲散老者。
面对闲下来的毛主席,时常会有民主党派人士前来看望他。这里面就有黄炎培。
黄炎培和主席一样,也是个书法爱好者,并且让人艳羡的是他手里有一副王羲之的真迹笔贴。毛主席知道后,亲自上门向黄老借用,规定一个月后归还。
当主席看到王羲之的真迹以后,果真爱不释手,像个孩子见到令自己欣喜的玩具一样,不停地翻阅着。身边的工作人员给主席添茶倒水的时候,主席的眼光就一刻不停的停留在字帖上,他一边聚精会神的思考着,一边手还不停地在空中比划着。
身边的人都明白主席这是在学习别人的长处,取其神韵,想着怎么与自己的书法相结合。练到兴趣正高昂时,主席连饭也不吃。
黄炎培故居及蜡像
可能王羲之书法太珍贵,据说价值连城。答应借给主席书帖的黄炎培时刻担心,总是隔三差五打电话到警卫员那里,说主席书看完了没,什么时候可以归还?有一次,黄老没有忍住竟直接将电话打到主席那里。主席接到电话后,不紧不慢的回复道:“不是说借一个月吗?”对方如梦初醒,赶忙回复到:“对对……”
可是,时间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黄炎培那边还是忍不住打来电话,询问同样的问题。当时的工作人员都忍住不住吐槽到:“天呐!这也太抠了吧?”虽然内心很愤愤不平,但工作人员还是要把这件事告诉主席。
当工作人员来到主席书房时,他老人家正饶有兴致的看着王羲之字迹,主席的下巴就像一支笔,脑袋沿着真迹上的笔迹在晃动。身边的警卫人员不敢贸然说话,怕打扰了主席的雅兴。但一直不说又不好,就找了个间隙向主席汇报:“主席,黄炎培那边又来电话了。”
图为1953年,毛泽东在聚精会神鉴赏古字画
“嗯?”主席嘴里发出疑问声,原先晃动的脑袋也停止了,掀起那双很深层的双眼皮。“他们又催了?”
“怎么也学着逼债了?约定好的一个月,还有一星期,我这都数着呢。”说完这番话主席就将烟头丢在了桌上。
身边的工作人员暗自一惊,糟了,主席生气了。
他们知道主席这个时候不是再生黄老的气。当时赶上三年苦难时期,中国又和苏联的关系闹翻,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人天天催着中国还债。主席看着吃苦受难的百姓,内心无时无刻不心急火燎。
他老人家就是通过看看书画来缓解心中的苦闷,适逢黄炎培的“催债”电话让他想起了难堪的事,自然内心很久不愉快。
对于赫鲁晓夫主席可谓是恨之入骨,曾经身边有个卫士擅自剪了个光头,主席还非常严肃的问道怎么回事?主席对光头还是很介意的,主要还是因为赫鲁晓夫的形象就是光头。
赵朴初同志曾经发表过《某公三哭》,“赫秃儿”一词便流传中国。毛主席因此变得很喜爱读赵朴初的诗。
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到主席生气了,赶忙找个由头想要岔开这个话题,就替对方打了个马虎,说:“主席,他们不是催债,就是问你还看不看?”
主席铿锵有力的说道:“我看!”说话间,喝了口浓茶,重新点起了之前掐灭的烟头,并说道:“约定好的一个月,就一个月。一个月时间不到,我还了就是我失信。不到约定时间,他们催,就是他们违约。大家谁失信都不好!”
由此可见,虽然黄炎培多次向主席“催债”,但主席却坚持信守承诺的品质,由不得让人由衷敬佩。
一星期过后,主席将字帖用木板极为小心的包裹好,托身边的警卫人员千叮咛万嘱咐的吩咐道:“今天务必送到!”
这时工作人员赶忙答复道:“黄炎培那边打来电话,说主席你喜欢的话,可以再多留几天。”
主席答复道:“约定好一个月就是一个月。好借好还,才能再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