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内丹功双修派
双修是内丹功法类别。指人的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命指人的身体、生命、能量、命运、物质等。性命双修也就是指“神形兼修”、心身全面修炼。
《性命圭旨》说:“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何为之命?先天至精,一气氤氲是也。”又说:“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大师说:“性即是吾人之灵觉,命即是吾人之生机。”可谓既深刻,又生动。
人的生命实际上是两个生命即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的双重融合,人们通常说要身心健康,亏其一即残缺不全。所以性命二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两大要素
内丹是隋唐以降,尤其是宋元时期盛极一时的道教炼养体系。该体系以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与北宋张伯端《悟真篇》为主要经典,主张以人体内部精、气、神为“药物”进行炼养,长生成仙。
道教内丹修炼在历史上分为南、北两宗。南宗以北宋天台人(今属浙江)张伯端(紫阳)为开派之祖。北宗奉金元时期王重阳及其弟子们为首。内丹北宗即金元全真教。在教主王重阳及七个弟子(全真七子)的倡导下,形成了一个以佛教丛林制度为楷模、要求住庙、出家、吃斋、断欲的新道教派系。
传统道教房中术是这一教团所彻底捐弃和坚决抵制的。内丹南宗却不同。其道徒大多属于云游道士或居家信徒,并无多少戒律和组织约束。因而他们中间又分为两大炼养派别:一派认为《参同契》、《悟真篇》中所说的乾坤是心肾,坎离是己身神气,炼丹即是“自家精血自交媾,身里夫妻是妙哉”(白玉蟾诗),也就是自我清修独修。由此形成道教内丹南宗清修派或清静派。另一派则坚持乾坤是男女,坎离是男女精气。认为内丹便是求先天真铅于女阴,以“取坎填离”,修成纯阳之体,变形而仙。这就是道教内丹南宗双修派,也叫作阴阳派。清修派公开炼养,由张伯端传石泰、石泰传薛道光,薛传陈楠,陈传白玉蟾。这便是所谓道教内丹南宗五祖。这一派系也与房中术没有多少关系。
双修派以生理变化心理,以心理变化生理。体弱多病者先从命功入手,炼精化气,去病健身,然后心神安定,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提高精神境界。心理脆弱或行为不良者,则先从性功入手,炼己筑基,排除私心杂念,调整平衡,提高追求层次,开拓心胸情怀,然后配合服药和炼气,性能得到良好的效验。性功与命功可以在不同时候有不同侧重,但要互相带动,共同长进。性命双修要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内丹家有“初关、中关、上关”之说,有“得窍、炼己、和合、得药、脱胎”之说,有“先摄心修性,次炼化精气修命,最后粉碎虚空”之说,要不出初级、中级、高级三大阶段,次弟而上,不可躐等。无论心灵的净化、境界的提升,还是气血的调适、体质的强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勤学苦练,长期坚持,不断体悟和反省,才能渐入佳境。当然渐中有顿,这是自然得来,不可强求
性命双修派与内丹清修振一致,双修派也奉《周易参同契》与《悟真篇》为至典。《参同契》本身既包含内外丹内容,前面已论。《悟真篇》为北宋张伯端所著。张伯端(987年 - 1082年)中年以后在四川成都遇道教内丹重要人物刘海蟾卜一说为青城丈人)传与内丹之道。遂根据自己炼养所得,作《悟真篇》、《金丹四百字》、《青华秘文》(也有人疑后二者系伪托)等传世。
内丹双修派与外丹不同,他们以《周易参同契》与《悟真篇》为武器,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信仰和理论体系。
与道教传统房中术一脉相承并予以发展演进的是道教内丹南宗双修派。其派系一般认为始于两宋间道士刘永年(字广益,号顺理子),刘传与南宋翁葆光(字象川,号无名子),翁又传与若一子。元、明、清三代,双修派著名道士和炼士有陆墅、陈致虚、戴起宗、陆潜虚、李文烛、彭好古、甄淑、陶素耜、仇兆鳖、付金铨、汪启贤等。;由于内丹双修振掘起于宋元这样一个理学倡行的时代.社会环境和舆论压力很大,因而决定这一派既不能公开活动,也不能形成公开的教团,而只能采取秘传秘炼的形式。其著述也大多使用隐语代辞,神秘玄虚,让人难窥其究竟。
却老防衰别有方,不须身外觅阴阳。玉关谨守常渊默,气足神全寿更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