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画家郑遗孙山水小品两页
仁和(今浙江杭州)郑遗孙(1871~1931)持画艺享名南北,民国(1912~1949)间鬻画沪上,画价虽高,但却门限为穿,说明伊之绘画水平不低。郑氏以山水驰名,尤善尺幅小品,气息高古,咫尺天涯之势。拍卖市场时或有伊之绘画投拍,不才也追过几次,但因缘未熟,始终没有拍得。今年夏末,机缘终于熟了,上海朵云轩四季拍卖一举拍得两页郑遗孙的山水小品。
两页山水小品皆为33×23cm的直幅,亦皆为设色纸本,并且还都是临仿的古人画意。两页又皆是无题山水,若加上题目,一页应为《松下抚琴图》、一页则是《秋岸待渡图》。
“松下抚琴”,乃两棵高迈的古松下有一座简陋的方亭,亭中席地而坐一位抚琴的隐逸之士,因为画图很小,亭中人物不见五官,只几笔便勾写出一位远离嚣尘、寄情林泉的抚琴高士,活脱脱一副睥睨超迈,傲世不羁的神情。松側亭后,是一小丛红叶树,点明秋深清萧,正符合抚琴高士清逸孤寂的心境。画笔松秀,清嘉淡逸;设色轻雅,明净洁碧。画题:“王小农小品极精到,所谓惜墨如金者也。民国纪元夏五月五日,逸园外史郑遗孙并记。”钤印“遗孙”朱文、“履徴”白文,右下角押“遗孙”朱文。“王小农”不知何指,大概应是王宸?王宸祖辈王原祁有称“王司农”,是否王宸有自称“王小农”?或是郑遗孙为王宸自拟的名号亦未可知。不过画风倒是贴近王宸的气味荒古,脱略形似。“民国纪元”民国成立的1912年。“逸园外史”是画家号,“履徵”是画家的字。
《秋岸待渡图》中大的精致是水岸边三棵古树,三棵古树中有两棵是红叶,秋意明显,故命名“秋岸”。岸边树下,丛竹半遮半掩之中,一叶乌蓬船停泊其间,船头直插撑杆。画题:“吴墨井得香光之墨,故取境相似,而余味特厚。民国纪元夏五月四日,遗孙并记。”钤印与“抚琴”同,右下则是押着“遗孙画记”白文印,而有别“抚琴”。“吴墨井”吴历的别号,吴氏山水强调情景逸趣,画面多是旷野辽阔,江边荒疏的景致,郑遗孙此页山水,深得吴历山水的个中三昧矣。“香光”是董其其昌的别号,董氏山水崇“南”贬“北”,追求笔墨趣味,古雅秀润。郑氏山水对香光山水亦有深悟,得“南宗”文人山水正宗。
郑遗孙又名贻孙,又号七松居士、梅庵。除工山水,人物、走兽、花鸟,亦享名声。早年入西泠印社,乃印学家葛昌楹之师。与高时丰(1876~1960)友善,一同又加入东皋社。天不假年,郑氏刚入耳顺之年便驾鹤西去了。
这两页山水小品,每页为0.7平尺,不足1平尺按1平尺计,郑遗孙这些年山水的拍卖成交价一般在三四千一平尺,那末这两页山水小品市场价即七八千元。
作者
于建华,法名智凯,“大河鉴宝”书画鉴定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精书画鉴定,富书画收藏,参修禅宗,以笔墨做佛事,善诗文,现已出版书画鉴定方面书籍二十余种。
于建华朱砂《佛像》,斑竹扇骨
智凯居士作品—无量寿佛
即阿弥陀佛,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此画中无量寿佛红衣端坐于蒲团之上,神态宁静安详,庄重肃穆,似在传经说法,又似在参透禅机。上题禅句,亦为玄妙法门。配上飘逸灵动的字体,使得扇面妙意横生
于建华《行草》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