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4步,让工作效率翻倍提升
工作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平时交代的事情没有反馈,出现问题得不到解决…
▪团队工作流于形式,规划仅仅是走过场,没有任何进展…
▪项目过后,复盘时间冗长,分析问题却不深入,仍有漏洞…
为了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常常会陷入繁忙的状态。
而这种繁忙会让你感觉在快速前进,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那我们该如何拒绝那些低效或者无效的“繁忙”呢?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PDCA。
别看只有简单4步,却能产生巨大的“规模效应”。
01
什么是PDCA
PDCA是一种企业常见的管理模式,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又叫“戴明环”或“PDCA循环”。
PDCA主要分为4步,分别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
按照P、D、C、A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且不断循环。
这就很像我们小时候读书,老师布置作业要背课文,说明天要默写,这就是Plan(计划)。
接到计划之后,晚上在家努力背书,这就是Do(执行)。
第二天到学校来默写,Check(检查)。
默写没通过,老师让你罚抄几遍,Action(行动)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
这种循环看起来很简单,实则层层嵌套,“大环套小环”。
但PDCA循环应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在个人的目标管理上,无论是年度、月度,还是某一事项,PDCA循环工作法都适用。
02
什么是高效PDCA?
我们大脑里通常并行着两套运行系统。
一套是快速、自动并且基本无意识的“自动驾驶系统”,一套是缓慢、刻意和深思熟虑的“主动控制系统”。
通常所说的“普通”的PDCA 循环是这样的:
但事实上,对于自己制定的计划,我们通常都会有计划(Plan)和执行(Do)的部分。
当我们的思维,习惯将自己熟练的事情交给“自动驾驶系统”后,就可能会丢失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两个环节,而被忽视的这部分,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新的PDCA循环(高效PDCA):
计划(Plan)
设定目标,提出课题,制定KPI指标,找出解决方案。
实施(Do)
将解决方案具体转换为行动措施,制订KDI指标,将行动措施进一步落实为具体任务(ToDo)并予以执行。
验证(Check)
对KGI指标、KPI指标及KDI指标进行验证,找出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
调整(Adjust)
根据验证结果找出调整方案,为下一个循环做准备(或者终止循环)。
03
如何使用高效PDCA循环,实现效率翻倍?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们只有在应用过程中才能够熟悉应用,并从中获利。
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个PDCA循环。
因此也都需要计划、实施、检查结果,让正确的结果不断重复,错误的事情尽量避免,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因此,掌握好以下4步,至关重要:
第一步:计划(Plan)
顾名思义,在计划阶段,首先需要确定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必须详尽。
只有与目标的距离明确了,达成目标的路径也就明确了,目标不确定,任何事情也都无从谈起。
那我们该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呢?
定量化目标管理
设定目标的截止日期,尽可能将目标数据化,理想的目标值通常为1~3个月,具体可以参考OKR模式。
找出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
根据问题的特征,设计出几个可行方案,每一个方案对应一个最终结果。
按照轻重缓急排序
按照优先顺序排列,锁定三个主要课题,在决定“暂时搁置”事项的同时突出重点,将“务必实施”的课题排列出优先顺序。
问题指标化
简单来说就是将问题转化成可衡量的KPI,该KPI指标能够得到反复的验证。
比如,拜访顾客没有合理规划,那么根据此项,KPI就可以定为预约走访客户一天3家/6家等以此类推。
将计划可视化
利用各种手段让设定的目标强制进入自己的视野。
因式分解
要尽可能详细地罗列出构成“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各种因素。
具体来说,就是将一个问题先进行抽象化,然后将其分解,并深度挖掘,追究原因。
很多人在进行因式分解时总是浅尝辄止,分解到逻辑树的第三层,便不再继续往下进行。
这样只能接触到皮毛,因此深入因式分解的标准至少应当至少挖到第五层原因。
例如,当一个项目未能达到预期,我们可以这样拆解:
因式分解
为什么目标未能完成?因为运营方法出了问题。
为什么运营方法会出问题?因为缺少了一个环节。
为什么缺少了一个环节?因为某细节被忽视了。
为什么细节会被忽视?因为突发性事件。
如何处理好突发事件?……
这样找到了具体的问题,也就容易找到解决方案。
第二步:实施(Do)
所谓实施阶段,从公司角度来说就是将解决方案落实到日常工作当中。
从团队角度来说就是把任务分配给团队的每一位成员。
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
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将行动措施“Do”落实为具体任务“ToDo”。
以客户聚餐为例:
“Do”:每月与客户聚餐一次
具体任务“ToDo”:
(今天)发邮件确认对方日程。
(确定日期后)上网物色餐馆。
(确定日期后)电话预约餐桌。
(确定日期后)锁定自己的日程。
(预约后)发邮件通知对方安排。
(预约后)向上级汇报请客计划。
通常我们只停留在行动措施“Do”阶段。但具体任务,是明确了什么时候做什么。
团队中,若想将“ToDo”同步给每一位团队成员,这里推荐6W3H法则。
6W:who(关联对象)、when(何时)、what(做什么)、where(场景)、why(为什么)、which(备选方案)。
3H:how(怎样)、how many(多少个)、how much(多大程度)。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确认落实的同时,切忌“贪大求全”,始终保持最重要的事项安排在最前面。
第三步:验证(Check)
根据措施计划的要求,检查、验证实际执行的结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检查效果要对照措施计划中规定的目标进行,将采取的对策进行确认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总结分析。
把完成情况同目标值进行比较,看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如果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时,应该确认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对策。
如果是,就意味着对策失败,那就要重新进行最佳方案的确定。
第四步:调整(Action)
对总体目标进行调整有三个方式:“终止”、“变更”和“追加”。
每一件事情,通常我们会先做计划(P),计划完了以后去执行(D),执行的过程中进行反复检查(C)。
检查执行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分析影响的因素、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然后再把检查的结果进行改进、实施、改善,做出最终的总结(A)。
对已被证明的有成效的措施,要进行标准化,制定成工作标准,便于以后的执行和推广。
在涉及更改标准、程序、制度时需要慎重,必要时还要进行多次PDCA循环加以验证。
对于方案效果不显著的或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PDCA循环提供依据。
04
总结
PDCA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
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就像翟老师曾提到过,“疯子”与“傻子”的背后,其实代表了成功最需要的两种特质,狂热和专注。
只有狂热的兴趣,才能挖掘出人最大的潜力。
只有专注,才能摒除各种杂念和诱惑,一心追逐成功的方向。
一块玉被挖出来之后,需要不断地打磨,才能成为有用的“器”,这个打磨的过程叫“琢”。
只有在日积月累的渐进改善中,才可能会有质的飞跃,人也是如此。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生有无限的可能,只要保持每天学习、每天进步,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Reference:
《高效PDCA工作术》by 富田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