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的爱猫

日本人爱猫,世人皆知,日本文学家们对猫的溺爱更是传为美谈。
日本文学作品中,猫自然是客串的常客。
要说缘由,笃行又好静是猫的天性,大概也是伏案作文的文人墨客们的日常写照吧。
提到日本作家的猫,最有名的莫过于夏目漱石笔下的苦沙弥的猫。
夏目漱石先生步入文坛的首部作品《我是猫》,即是借猫眼窥视现实世界。
夏目漱石《我是猫》书影
这猫,生来平凡短寿,死也平淡。
三岛由纪夫也爱猫,但并非大众皆知。
在其短暂而高产的一生中,擅长以细腻笔触刻画感受的三岛,生活中养猫的故事颇为曲折。这在他人看来也很有妙趣,但其细致描绘猫咪可爱之处的笔墨却是近乎全无。
提及猫,他也只在为数不多的几处轻描带过。
倒是《金阁寺》里提到的斩猫公案,情节简单,但故事想来极为残忍,不免骇人。
「南泉斩猫」公案
《丰饶之海》中,倒是提到一只老鼠幻想自己是猫,以及这老鼠求死以证实自己的确是猫的小片断。
那么,猫在三岛的世界里是怎样一种存在呢?
据说,三岛养猫的时间仅限于他单身的时候。
婚后因其太太瑶子夫人不喜欢猫,三岛便爽快作罢。
后来偷偷养野猫的事也是偶然。说是一只野猫敲着三岛的门窗,便成了他的秘密玩伴,不料最后仍被太太发现,以至三岛不得不痛心放弃。
三岛与猫旧影
男人爱猫,有人说,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其性格。
幼时的三岛远离父母,在祖母的溺爱中长大,缺少父爱,性格柔弱,虽然内心叛逆,但还算顺众,喜欢独行,据说清秀得甚至显得乖巧。
少年时期清瘦的三岛
至今仍有人对其性取向持疑,其现实看似正常的婚姻一度被以为只是刻意伪装。
三岛年幼时的孱弱使其执迷于体育锻炼,尤其是剑术和武道,这使得他在成年后,竟一改从前,成了壮汉的形象。
成年后的三岛
谁能想到,在他内心,暗藏着的是一名真的武士。这伪装,如潜行夜间、白天温柔可驯的猫。
三岛爱猫,现存的关于他的照片里,有好些张与猫的合影。
在一张三岛年轻时的照片中,他大概不过30岁斜躺着,身着浴衣右手支着头,左手托着一只花猫的胳膊,面庞清秀,微笑着,那么自然,甚至让人觉得温暖。
三岛与猫
很难想象,十多年后的他会冲上自卫队的阳台,振臂呐喊,然后在绝望中惨烈孤独地死去。
另一张照片里的三岛,与猫隔着堆满纸笔的案桌,相对而坐像是在互相凝视。一边的三岛抽着烟面无表情,看似还沉漫在写作的思绪中,身后堆满的书几乎要将整个书架压成了一道抛物线。
书桌前的三岛与猫
背对镜头的猫一言不发,似乎他们之间有着不可言说的默契。这主人与猫的情感,恐怕爱猫的人才可以领会。
爱猫的三岛,却从未在书中描绘过猫温和的样子,是不是另一种伪装呢?
猫的笃行,却时常让人觉得冷酷。
三岛由纪夫作品中无数次深刻地讨论生死。甚至可以说,他的作品,几乎都围绕着生与死,关于自杀,关于忠于纯粹的理想。
想起《丰饶之海》中那只老鼠的故事:
想象自己是猫的鼠,认为自己之所以肉身呈现的老鼠形体,无非是猫这一观念赋予的伪装。
鼠相信思想才是至高无上,肉身并不重要。只要具有自己是猫这一思想即足矣。
鼠叫道:「为什么吃我?」
猫说:「因为你是老鼠。」
「不不不,我是猫。猫不能吃猫!」
「不,你是鼠!」「我是猫!」
「何以为证?」
鼠当即跳入旁边泛着洗衣粉白沫的盥洗盆,自杀而死。
猫拿前爪往盆里蘸水舔了舔。洗衣粉味道最糟,不过,只好扔下鼠浮起的死尸离去。
猫离去的理由很简单:那是吃不得的。
《丰饶之海》选段
可见猫在三岛心中是怎样一种高傲的存在。而那只老鼠与现实中的三岛又何其相像。
终其一生都以为自己是猫,他想象自己已成为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人,不惜赴死。
而那个人,又是什么样的呢?是那只猫吗?
据说年轻的三岛曾追求过后来的皇后美智子,他发起了爱的攻势,中间的插曲颇为值得玩味,故事当然无果而终。
三岛虽对爱人有着极其明确的要求,而现实的婚姻在现在看来相当草率。二人在川端康成的太太牵线搭桥下,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发展。
初春的3月三岛与瑶子才见面,隔两月就敲定了婚期。
三岛与夫人瑶子
6月,不到夏天,就已完婚。婚后两人相敬如宾,三岛对太太相当依从,如养猫这事,就因为瑶子不喜欢猫,就完全依了她。
说是婚姻对他来说是个幌子,看来不无依据。外界都难想象,年纪尚轻的三岛为何这么快地走进了婚姻?
又说,瑶子还是从出租车的收音机里听到三岛在自卫队楼上剖腹的消息的。
她的心情我们不得而知,但后来人们看到她相当平静地接受了一切,从容地处理丈夫后事。
这个陪伴三岛仓促一生的女人,倒也是值得称道的伴侣。
在三岛的内心里,也许就像那只想象中的猫一样,有着潜藏秘密的能力,别人也无法参透。
和很多日本作家一样,三岛允许猫在自己的书房里随意行走,当然,是不是在夫人的视线之外,那就不得而知了。
创作中的三岛,时常停下来与猫嬉戏,孤独的写作生涯中,猫给他带来的心理慰藉,可能远超过了很多可以相谈却不可相知的人吧。
三岛与猫
《金阁寺》中,老师在战败那天讲了「南泉斩猫」这个公案,为何老师偏偏在那一天讲这个故事呢?
作者一定有着自己的安排。
猫死了,日本战败了。也许在我们看来,故事中的师父告诉我们要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这些事。
读者以为作者是放下了。而对于三岛,内心的挣扎将持续更久。
「三岛事件」的新闻摄影
对于一个幻想忠于自己「高贵」理想的人来说,像想象中的猫那样,也许只有以死才能成全自己内心的立场吧。
魏鸿 / text
Google / photo
符博文 / edi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