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园》:被人间温暖的灵魂“壁咚”| 土城·早茶夜读404

404丨憩园

土城的金句

说实话,我读的时候

觉得这部小说有点怪

我想,这种怪乃是一种代沟


《憩园》:被人间温暖的灵魂“壁咚”

文/ 土城

大家好,我是土城,欢迎收听早茶夜读。

巴金先生的《憩园》,我是第一次读。读之前,杨早老师下定“定论”说:几乎是巴金最好的小说了。

搜索电子书时,我也发现网上很多称赞的评论。但我还是要真实地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谈谈它的“短与长”。

说实话,我读的时候,觉得这部小说有点怪。我想,这种怪乃是一种代沟

先说它的写法。《憩园》采用第一人称的见闻形式叙事,作为一名当过记者的读者,“我”在文里参与度之深,让我很不适应。

“我”不仅是故事的叙事者、发现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在其中有许多的情感表现。慢慢地,“我”出场直接介入了事件的发展。做过记者的人,看到第一人称,就起疑心。写新闻,作者最好不要介入事件,当然写小说,无套路,应该不受约束。

所以,出于写作习惯,初读《憩园》颇不适应,尤其是,当“我”对姚家太太流露情感时,很有出离小说的尬。

比如,“可是怎么能够让她明白我这种感情呢?我不能对她说我爱她,因为这也许不是爱。我并没有别的心思。我只是想给她带来幸福,让她的脸上永远现出灿烂的微笑。

再说它的开头,以今天的影视剧手法看,缓慢、冗长,无效信息过多。如果把前面两章砍掉,舍弃“我”遇到老友的铺垫,直接从“我”进入憩园开始写,不会影响小说的发展,反而可以加快其进度。但同样,我们也应反思,能不能站在今天的立场去反观几十年前的小说?孰优孰劣,有那么分明?

我提醒自己,不能因为一部小说的怪,就否定它的价值。《憩园》的怪,大半感觉来自我之前的职业习惯。

要知道,正是“我”总是带着丰沛的情感,随时融入一段浓烈的情绪,才让读者无法躲藏、不能隐藏,直面触碰到文学作品里的善良,就像被善良壁咚一样。一部作品,能在展现想象力的时候,能让读者领悟到情感撞击,当然就是了不起的作品。

巴金的纯真和善良,体现在每一章里,浓浓的,十分温暖。他对每一个受苦的人,都饱含深情,如果想通了这一点,前面让我觉得很尬的“我”对姚家太太的情感,其实与“我”对老公馆的三少爷以及他儿子的情感是一样的,真诚、无私。

除了“我”,还有杨家的小儿子,姚太太,《憩园》里塑造了三个善良的人,他们是滚滚红尘里的令人留恋的因子。因为同病相怜,所以最能理解。姚太太不是评论家,但她凭着善良的秉性,成为最能解读“我”的评论家。她说,小说家有“菩萨心肠”,“然一个人的肚子里怎么能容得下许多人的不幸,一个人的笔下怎么能宣泄许多人的悲哀”,“我想你们的生活也很苦,看得太深了恐怕还是看到痛苦多,欢乐少”。

有善良就有狠心。《憩园》里杨家三爷的遭遇,便是狠心人结下的果,杨三爷大儿子为了卖公馆,排挤父亲,替父签字,其伯伯、叔叔对自己的兄弟,冷眼横对,现实中这样的情况比善更常见,更真实。现实逻辑里,杨三少这样的人,自作孽而已,他既然自作孽,也就再无权做选择和决定,即使他的选择和决定可能更加可靠、符合逻辑。败家,扯谎,讨小老婆,欺负妈……杨三爷大儿子对父亲的“审判”便是站在这样世俗的立场上,最终审判的结果只能是放逐。

然而,即使《憩园》里写了狠心的世俗事,但其底色是善,小说通篇以善为原子

悲悯的人,无法向自己的心灵隐瞒。他受煎熬,因为别人的苦;他悲苦,因为无法替人受苦;他在一点一滴的细缝里,敏感地捕捉别人的痛苦。别人的痛,也痛在他的心里,这种人,是人间的温暖灵魂。

给人间多添一点温暖,揩干每只眼泪的眼睛,让每个人欢笑。”“把人们的心拉拢了,让人们相互了解。”

巴金,我以前只读过他的《家》,那好像是我读过的第一部严肃小说,在很小的时候。这次读《憩园》,真正领会到巴金对受苦人的善意,这与他对旧家庭的怨恨同样强烈,这两种交织的情感真是浸透了他的骨头。

本周主题书

2019.9.16~2019.9.22

「憩园」

《憩园》像巴金本色出演的电影  | 洋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每晚9:30,不见不散

本期主题

寒夜

下期主题

上期主题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