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李军:雪域高原追踪野生动物-寺庙
李军言:
世界才是最大的课堂
2021年2月21日 星期天
在路上行走有顺意顺心,也有不如意所愿,所以风景有外在风景和内在风景两个世界。
从尼玛到班戈总共行程距离:330公里,驾车时间10个小时,平均时速30公里。
本来期待的野生动物没有如约而至,但是收获了意外惊喜。
人与自然之间需要一个媒介去了解和探索,每个人了解探索的方式各不相同,而我的方式是:摄影。
摄影不是目的只是了解探索世界的手段。
通过了解探索自然最终还要回到了解探索自己的内心,看清自己,只有看清自己才能更好的驾驭自己,让自己能够走向自己想要的方向,从而不会遗憾这一程人间的旅程。
这一路都是高海拔地区,在无人区里我们都没有吃中餐,很多时候连早餐也没有,只有到了住宿地才有晚餐可吃。
离开尼玛没多久向导老师照明就发现了一只藏狐。
藏狐嘴里似乎叼着猎物,当它发现我们停车的动静,就加快速度离开。
其实在草原上狐狸的天敌还是挺多的,比如:藏狼和各种鹰。所以它们不仅要防范来自地面的攻击,还要防范来自天空威胁。
所以每天的每个当下,它们都会很警觉小心,平时它们把吃剩下的猎物藏匿于各处,到了食物匮乏的季节就到处翻找之前藏匿的食物以维持生计。
在大自然中野生动物们,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每个活生生的当下。
对于生和死,没有欢天喜地也没有悲天悯人,都如刷牙洗脸一样普普通通,正正常常。
一路上各类猛禽依然不少,它们就像哨兵一样站里在高高的电杆顶端,注视着田野,维持着生态的稳定平衡,草原上的鼠类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没有各类猛禽和狐狸,估计鼠患无穷,泛滥成灾。
这一路上是行程开始以来最乏味的一段,首先车速很慢,太阳很大,风力很大,风沙也很大,唯一就是动物很少。
动物少的意思是在强光下拍摄动物没有层次感,没有立体感。
一路的风景也乏善可陈。
在这种情形下,我就开始观察自己也没有烦躁不安,思绪是什么?感受是什么?
我发现自己挺平静的,思绪是拍不了动物就去了解沿途的风土人情,走进正真长年在牧区放牧的牧民家里,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奇闻逸事。
正想着,就发现公路边有一个路标山上有一座寺庙。
于是我就跟向导老师说去山上看寺庙。
从公路上下来,都是土路,大风一吹风沙蔽日,沿途立着很多还没有架好的电线杆,说明寺庙里是没电的。
汽车开到山顶,我就下车了解可不可以参观寺庙。寺庙里的工作人员说藏语我也听不太明白,就自行拾阶而上走向寺庙大殿,结果发现大门紧闭,就在这时听见有人呼喊,原来是要检查行程码才能进寺庙。
检查完毕,说明来意后就带我去他的住地歇息。
门内暖洋洋的,屋内的喇嘛很热情地给我倒酥油茶,还端出各种藏族的食品让我品尝。
我们各自介绍了自己的生活背景。原来刚刚检查行程码的是这里主持(不知道的这样的称谓是否准确,反正是这里的最高长官)。
休息一阵之后他就亲自带我参观他们的寺庙。
寺庙不大,建设在人烟稀少的山顶,但是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远方的色林措。
这里是红教,庙里供奉的有释迦牟尼佛和莲花生大师,还有绿度母药师佛,其余的我就叫不出名字了。
虽然没有大昭寺和布达拉宫那么宏伟壮观,但是这里依然很庄严肃穆,干净整洁,僧人们下课后的僧袍也叠成人形装,就好像"无论在与不在我都在那里"一样。
我们礼拜了每个殿堂的每尊佛。一路上遇到很多当地的藏族同胞,向这位主持顶礼,主持也慈祥地给他们祈福并带上哈达。
参观完佛殿,主持又把我带回他的房间,也给我带上哈达,还跟我一起合了影,他告诉我:在外学习佛法20多年,现在已经是堪布了,去过国内很地方,北京,上海,广东,海南······,欢迎我下次再来。
有点依依不舍离开,在这里让我想起了不丹的日库仁波切,想起了不丹的朋友们。
离开了寺庙我们又去到一户牧民家中,他们一家5口人,妈妈在放牧,爸爸在家洗衣服,有两个女儿,一个上高三,一个初三,还有一位长者靠着墙边在念经。
家里养了很多羊,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小羊羔,爸爸不会说汉语,就让女儿做翻译.
我问她们这里冷不冷?
她们说:很冷,很冷。
我走进她们的家里,还好是有电的,一家五口人挤在一起。
我又好奇地问:为什么不是爸爸去放牧?
女儿俏皮地说:爸爸在家要洗衣服啊!
看来女儿总是护着爸爸的.
我接着问这里有没有狼?她们回答:有,有很多就在山里。她们手一指背后的深山。
最后我从车里拿出很多零食给两位可爱的女儿。
我不太好意思和她们合影,就和她们挥挥手,离开了。
车开出了很远发现她们还在门口,也许很少有人来这里和她们聊天吧。
旅行的意义就是能够深入一线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在回班戈的路上,夕阳西下,这时在夕阳映照下的藏原羚显得特别生气勃勃。
一天能拍照的时间就是一早一晚,因为只有早晚的光赋予生命以灵魂。
在我们的生命中赋予生命灵魂的光,就是母爱,母爱的光芒伴随孩子一生,母爱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就是无限喜爱自己的孩子。
母爱赋予生命以灵魂。
文字 I李军
图片 I 李军
排版 I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