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秋来了,风变得重了一点儿,掠过窗子,轻轻地扑在我心上。又一次进入学园,又一次新的体验。看着学园,听着学园,甚至抚摸着学园,我觉得它像诗一样美丽,美的似乎要与我的生命融为一体。因为,在与学园的厮磨相守中,我领悟到了教育的伟力、教师的使命,从而我也更加明白了当初老师给我说的那些话的深意,他或者他们并不是说一个故事,而是在告诉我事实,他们不仅在教给我生活的知识,还在启示我应该尽快做出生命的抉择。而且,他们只能启示我,而不是劝诫我。因为如果自己没有领悟,劝诫、告诫都收效甚微。
“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人梯,对自己,我已经不期待成为享受安逸的人。相反,我会找辛苦的事情来做,磨砺身心,为孩子探索出一条道路。当然,这条道路也不是安逸之路,而是成长、发展之路。”曾经,我和朋友认真地说。“他说谁不是呀,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当然,听了我严肃的表达之后,朋友一笑,淡淡地说。如今,再回首这段相谈,我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朋友说的对,甘做人梯,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但此刻,我更清晰地、更具体地体会到教师的使命有所不同,教师是人梯,但绝不仅仅是自己的孩子。或许,我们会认为这种甘当人梯是教师的特殊品质。我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认为,还要看看朋友的回答,“谁不是呀,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可见,甘当人梯的品质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有,只是教师不仅要做自己孩子的人梯,还要做别人孩子的人梯。当然,这不是强制性的道德绑架,事实上,受过适当的知识教育,再经过一定量的能力培训,谁都可以成为一名好老师。然而,成为一名好老师最重要的力量并不在知识教育和能力培训中,而在于孩子们中。人(教师)有各种性情,有的人(教师)认为自己性格不是做教师,或者说自己根本不喜欢做教师,可是事实上,他们也做了教师,做了好教师。这其中最强大的力量就是孩子们的生命期待,做过教师,一般都受不了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教育的眼神,面对它们,铁石般的心肠也会变暖变软。
这样,教师在孩子们的期盼中越来越喜欢孩子,喜欢教育,孩子们也在教师的教育下越来越喜欢教师。当然,这并不是生意,因为这是生命与生命的互动。所以信金焕老师说教育是生命的彼此成就,这是很深刻、很准确的,这是一句成长的智慧话儿,也是成熟的良心话儿。那么,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教师并不是一个神秘的职业,它其实就存在于我们每一个时刻的生活中,我们可感、可见、可闻。学校教育只是家庭教育的放大,由此我们也发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要做孩子的楷模和人梯,而且要高度自觉地做楷模和人梯,没有这种意识不行,没有这种行为更不行。再者,我们还可以发现教师职业不神秘的另一个方面,即教师的工作不仅是在教室中施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还有更重要的,即陪伴孩子,陪伴生命的成长。所以,有时候并不是教师多么神奇,而是教师与那么多孩子朝夕相处,对比反思,孩子成长的各种问题都见过了,都处理过了,做起教育工作自然显得很神奇。家长只是看自己一个孩子,还不一定朝夕相处,对比不够,陪伴缺乏,时间久了,亲子之间的了解还不如师生之间的透彻。当然,这不会让我们感到愉快,但这是事实,我们必须直接面对。对这个道理,我们衡中不一定每个人都自觉地认识到,但我们真的做到了对生命的陪伴。在衡中学园中,有学生的地方就有老师,简简单单一句话、一件事,其实内在的道理很深刻、很强大。昨天学校培训课上,宋老、宋淑窕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深入的分享。她说她在衡中工作了37年,今年退休了,但她选择退了不休,继续留在衡中任教,所以她给自己分享的内容取名为《不说再见》。对此,大家都感到很震惊,在一个学校工作37年,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除了这个感叹之外,我又发现一个让我深深敬佩的信息。
“1993年到2002年,我所任教的生物学科不在高考范围之内,只要通过学考就行。于是,正想大干一场的我,只能默默等待。好多生物老师转了行,我也有机会走上行政岗位。但我还是选择留在了学校。”宋老匆匆地说着,说的轻描谈写。但这一点深深地扎在了我心中,10年,一等就是10年。在我们国家,尤其是在那个时候,高考不考,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但是,宋老坚持留在学园。这其中的原因肯定不是一种,但肯定有深爱教育这一种。这种深爱可能是一种朦胧的爱,甚至是一种糊涂的爱,但这种爱却是一种真实的爱、强大的爱,它隶属于精神、心灵,也隶属于能量。当然,这种爱也可能是一种清晰的爱,甚至是一种自觉的爱。那么,这种爱更是一种真实的爱、伟大的爱,它更隶属于精神、心灵,也更隶属于能量。前些日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携妻子拜访我的一位恩师,他已经70岁了,真正的鹤发童颜。听恩师说,他也有近四十年的教龄。虽然多年不见,但我们之间没有一点生疏感,似乎比之以往更近了些,像家人一般。“做老师,在学园中,相对来说还是简单一些。读读书,备备课,讲讲课,辅导一下学生。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自己的舞台,让程度差一点的学有所用,让程度好一些的学有所创,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总之吧,教师的生活就是读书人的生活,自觉地担当一些责任,想的远一点,尽量留下可以传承的东西。”恩师缓缓地说,清朗而深刻。点头之余,我在思考拜访恩师这整个事情,不仅仅是他跟我说的话。这样,我的收获才更大了一些。之前我不大爱领读书人这个帽儿,但此刻我想通了。学园美如诗,如诗就在于学园其实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精神乐园。而这也是诗最本质的含义,正能量、理想、希望、温暖、光明、公正、乐观、向上等。如诗般的学园,也是我心所许的,既然心已许之,做个读书人也是自然、应然的事情。
近日,我跟学生们有一些关于读书、写作的活动,当我和他们在课堂之外相聚时,我总有一个奇怪的感觉,看着他们或者热烈讨论,或者静静聆听,我总觉得自己像一个慈爱的父亲。那时,我感到万分幸福。
夕阳近了,风变得更重了一点儿,穿过竹林,轻轻地扑在我身上。我已知我心所许,我已知学园如诗。“学园我为师,园外我如父。”之前总有这般感觉,如今这般想来,可不就是如此了吗。江一,青年作家,诗人,编剧,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荣获教育部关工委和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好老师”主题征文特等奖,写作教育事迹被国家级教育人物杂志《中国好老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