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3.27【2017-6-9】
#每日学论语#13.27
【原文】
子曰:“刚、毅、木、讷(nè,旧读nà),近仁。”
【译文】
孔子说:“性格刚强正直、做事果敢坚毅、为人质朴醇厚、言谈谨慎而近似于迟钝,具备了这四种品格就接近于仁了。”
【微言微感】
关于“仁”,孔子有很多定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贡问仁。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张问仁。子曰:“恭、宽、信、敏、惠。”
樊迟问仁。第一次,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第二次,子曰:“爱人”;第三次,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这一次,孔子又说:“刚、毅、木、讷,近仁。”
“无欲则刚。”仁者之所以能腰板硬,是因为没有迫不及待的贪欲。
人,一旦有了贪念,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有求于人矮三分。
我们看《白鹿原》上的朱先生,饱读圣贤之书,对各种事情看得很透彻明了,一生淡泊名利,只做对民众有利的事情。他可以拿起铁犁去犁了危害四方的罂粟;可以只身前去劝说清朝遗将以及他手下的二十万虎狼之师,最终使西安古城和百姓免遭涂炭;可以自己背着粮食去帮政府赈济灾民,绝不跟灾民抢一粒粮食;在民族大义面前可以慨然奔赴国难;绝不参与党派争斗……
茫茫白鹿原,平常一书院,无欲无求一书生,何以死后让万千人自动送行?
很简单,自信平生无憾事,死后方敢对青天。只因无欲去求,仁爱在胸间,不惧生死,还有什么可怕的?
当然,如果有浩然正气在,骨头就硬钢,腰杆就挺直,做事就果敢,行事就坚毅,不信邪,不屈服,不达目的不罢休。
这就是“毅”了。
然后,人如果内心强大,意志坚强,也就稳重厚重庄重,不轻浮,不巧言令色,不哗众取宠,不献媚取宠。
儒家推崇的是“讷于言而敏于行”,故把不善言语而行动力强视为美德。但是,我不以为孔子反对雄辩,他还是非常重视弟子的口才培养的。孔子自我评价,子弟中德行见长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见长的弟子是宰我、子贡;政务见长的弟子是冉有、季路;文事见长的弟子是子游、子夏。也就是说,尽管孔子反对“巧言令色”,但是他还是欣赏子贡和宰我这些能说、会说的弟子,孔子讨厌的只是华而不实,言不由衷,言行不一,油嘴滑舌的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尽管我们说不让老实人吃亏,但是往往是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只知道低头拉车埋头干活的,往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
在领导力中,影响力至关重要,而影响很多时候,既需要思想影响,更需要言语影响。好的口才,是顺畅沟通的有力保障。
说谁有才,我们会夸他能写会算,能说会道。怎么会排斥一个人的口才呢?
不过,卡耐基似乎说过,“最高明的沟通,不是滔滔不绝地说,而是用心聆听。”从这个角度,孔子提倡的慎言,还是非常具有智慧的。贵人语贵。一言九鼎。
老子也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看起来,能言善辩很好,但是需要懂得分寸,适可而止;不能口吐莲花也没有关系,那就说遵从圣人教诲——“君子讷于言,敏于行。”
很多时候,人们不是看你如何说的,而是看你如何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