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体的,但确实太肉体了|高翔·早茶夜读656

656 | 读城记2020

👆一定要开音频👆
肉体的,但确实太肉体了

文/ 高翔

30+,整个的商人,半个作家和诗人

这个月开始说桑内特《肉体与石头》,之前读过作者另一本书《匠人》,很不喜欢他长篇大论、拉杂啰嗦,又有意凸显自己浩瀚渊博、无所不知的大杂烩叙述风格。既无阅读快感,也少有认知的快感。客观地说,认知的快感还是有的,比如《匠人》中的:

我们往往需要暂时放开一个问题,才能更好地认识它,然后再予以解决。身体的和认知的松开能力,是人们摆脱恐惧或者痴迷的基础。

比如对阿伦特的反面意见,包括1666年伦敦大火,雷思重建伦敦城的史实。顺带说一嘴,后边这个史实,也在《肉体与石头》这本书中进一步发挥,也算是没有白白浪费。但是太显理念先行,屁股决定脑袋,看到他举出浩瀚事例,总是一件悦事,然而悦事之间的过渡令人厌烦,最后导出来的观点,总不能让我信服。

《肉体与石头》也一样,其实核心观点我看就几句话:

文化在创建和利用城市空间方面曾经起到过重要的影响,但现在的城市理念却在造成文化的缺失和人们心灵的麻木。人类只有重新回归身体,回归感觉,才能真正恢复被现代城市文明所排挤掉的人的身体和文化。

其实也未必。很多作者为了推销自己的观点,总是会天上地下竭泽而渔,然后急匆匆当法官。我觉得,只要不是上帝,还是当个律师好罢。

比如,历史上文化对城市的构建起到了重要影响,往往是由于过去城市体量太小,决策到实行,过于依赖高层权威,财力不足,动辄耗费国库大半,不得不精打细算。过去,文化的“独尊”地位,恰恰是由于资本力量的不足,政治力量的博弈空间不够,所导致的,起码有一部分。

我说得也可能都是错的。

谈古希腊雕塑-一部分

书名“肉体与石头”,太看重肉体了。里头的叙述也太围绕着肉体了。这也很正常,他们天天讲“道成肉身”,从古希腊雕塑开始,男人生殖器的大小,就集中反映出古希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当然,身为一个拍女性私房照日均收费一万人民币的二流技术一流艺术超一流职业道德的我,肯定是足够热爱肉体的,但是难免想到中国古代城市的营造。

如果鲁莽点,可以说,有的力图复现身外的世界,比如城内纳天地造胡泊,有的力图掌握终极的宇宙规律,如青龙白虎背山面水,有的具有扑面而来的扼险要的军事功能,有的甚至还要把天上的星辰搬到地上。很多城市不仅关注城墙内的所有,更关注城墙与外在世界的你我关系。这种关系是政治的,军事的,也是玄学和美学意味的。比如我们熟知的长安望南山。关于这点,唐克扬的《十城画记》说得挺好。

唐克扬-十城画记

我总觉得这种感觉更亲近。

比如前几年去悉尼歌剧院,里头有一个纪念建筑师乌松的小房间,极小,仅能容纳几十人。三面是歌剧院巨大的腔体,一面是海湾,能够看到海湾另一边的远景。室内一无所有,但是我能感觉到建筑师的精神灌注。官方的引导路线也很有意思,先去乌松小房间,待那么十五分钟,然后再进大剧院不同的房间。音乐厅戏剧厅都很富丽堂皇,但是前边有了乌松小房间的铺垫,抑扬得当。

悉尼歌剧院-去音乐厅途中

悉尼歌剧院-乌松房间

悉尼歌剧院-歌剧院内景

悉尼歌剧院-音乐厅内景

后来去法国,看了朗香教堂和圣皮埃尔教堂,进去的瞬间,会兴奋地惊叫起来。建筑墙壁有各种采光口,建筑师,同时也是上帝。的意图、能量、话语从采光口射进来,用光线的不同形式。它让人兴奋,也让人安然入睡。

最近这几天,关于江苏高邮汪曾祺纪念馆“抄袭”浙江嘉兴乌镇木心纪念馆的事,也闹得小有波澜。我也算是半个设计同行,因此总认为,不太会出现抄袭这档子事儿。毕竟,建筑物这种东西,造完了就杵在那,好了,是个纪念碑,是个小世界,不好,是个——说耻辱有点重,不过对于以后还要接活儿的设计师来说,确实是这样,臊得慌——很尴尬的所在,想格式化也做不到。

所以,我是不信的。还得最近去两个馆里分别走走,每个馆,每个空间,呆个半小时,体会一下这个馆、这个建筑的呼吸,感受一下建筑师通过这个建筑,展示出来的能量场。

某中国建筑内景

本来6月底要去高邮汪馆听讲座的,然后回头再去乌镇木心馆,还专门多买了一套汪别集,让讲座的嘉宾、主讲纷纷签名。出发之前,还很兴奋,老夫聊发少年狂,把塑封的两套各八本书逐一拆开,共十六本。没想到,局势有变,大家都出不了京城。所以只能作罢。

上次交文章,讲了一本书标题的一半,留下“日常生活”四个字。这次没有继续说。这次交文章,留下一个实地走访、体会木心馆和汪馆的扣子,不必投以希望。

今晚二条

肉不是肉,是沉默的宇宙

我感到了一种艰难
什么可以称为“肉体”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往期

TAN

回顾

看见“看不见”| “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当城市已经是你家,你得……| 所有的东西,原地刷成了静物| 给城市分类,他很有想象力| 千城一面:最经济的享乐| 道在屎溺垃圾中| 十八年前,几个中学生采访了一位老北京小吃传人| 如此包装,包装如此| 湮没在城市里的女人| 大卫是肉体,还是石头?| 伊通河畔的芝麻花| 真实一幕及城市幻想曲| 北京,你的北京在哪里?| 罗马:石头筑成的永恒之城| 地上单车,地下轨道| “每个黄昏经过一座广场”| 石头即建筑之肉| 城市:身体功能的富余之物| 或许不朽的石头与终将消亡的肉体| 里斯本:爷当年也阔过| 舒适是一种怎样的姿势| 这么远,那么近| 墙为什么没能最终守住雅典城邦?| 迷失在CBD中,是后现代城市的一种浪漫| 庆历三记| 意识、容器、材料及空间| 古希腊素描| 想要自由的你,只体验了肉身“新感觉”| 看得见的城市| 我的婆家在安庆| 想握手就握手,想拥抱就拥抱|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