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文章
残月半钩,挂寒林之末,世间万事都增价,老了文章不值钱。别说是文章,容颜、骨头、身段、气色,哪个值钱。
月正圆,蟹正肥,可惜落叶飞霜,岁至中秋。老了文章,出众者稀,出局者多。锐气不足,灵感欠乏,结构简单,用词粗糙,非特点;拖泥带水,芜杂繁琐,单曲循环,絮絮叨叨,乃特征。说教多,无非栖迟失意后的求生之术;导谕多,不过天地薄凉处的为人之道。而最大特征还在于回顾,没完没了的回顾,且画不够,题诗凑,文不足,照片补。文化老人的盛年之作确也观止,时下笔墨,拼凑之嫌,所谓衰年变法,老骥伏枥,力不从心,不得已而为之。
懂事的孩子,让人心疼,糊涂的老人,令尔心酸。据楼适夷回忆:“有人在鲁迅先生生前,请他写自传。先生说:‘人各有一生,人人可自传,那么中国可出四万五千部。太多了,图书馆也装不下。’这话是胡愈老当面对我说的。他还说:‘现在大家要我写自传,则中国七亿五千万人都写,要出得更多了,我不写。’”鲁迅毕竟是鲁迅,其文犀利,其言也锐。其实文章大家,皆不必作自传之作,现成文字,早已勾画出一生行迹。虽被贴上年龄的标签,但始终还是起初的样子,虽不再丹唇鲜目,肤腻如脂,却也秀拔天骨,玉树临风。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老了文章,如老了之人,越发谨小慎微,循规蹈矩,还归纳出许多的人生经验来,读后长城府而退朝气。七九六十三,命在两难间,今天做不到,明天也不会完成,杨绛《我们仨》伤感道:“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前几日校自己的书稿,发现先前所发文字,未有当下顺溜,却是东风解冻,春水荡漾,较之当下灵动机变,急若鹰隼,心里遂咯噔一下,是否我也“老了文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者,无非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文章者,有了相当的认同者,作品方为艺术。观我这一代人,先天不足,文字功底不比上一辈人,后天失调,做官经商逊于下一辈人。就文字而言,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内浅,出乎其外迟,难免流于形式。
往事回首,金陵子弟来相送;点滴温柔,欲行不行各尽觞。木心《即兴判断》云:“爱情,亦三种境界耳。少年出乎好奇,青年在与审美,中年归向求知。老之将至,义无反顾。”爱情如此,文字何不然。嬉笑怒骂中左右穿针,八方拈线;从容不迫间俯拾即是,尽得风流。无意伤人,难免伤人,否则精明圆滑,百无可用,未出几年,人稿俱亡矣。文如其人,没有缺点之人,往往优点也少。
奋发图强易,垂衣而治难,盛年之作易佳,老了文章难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