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在中学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认识范仲淹,因为他写了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一生中,他敢于直言,不畏权贵,在1029到1034年八、九年里,范仲淹三次被贬官,依然无怨无悔,真是应了网上那句话,“世界虐我千百遍,我对世界如初恋”。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有个叫朱说的年轻人对大哥说,你不要那么浪费好不好,哥哥怼了一句,我们用的是朱家的钱,你管的着吗?朱说愕然道:朱家不就是咱们家吗?大哥说,呸,你姓范好不好,你叫范仲淹。

朱说就是范仲淹,范仲淹就是朱说。范仲淹身世悲惨,爹死得早,2岁时娘带他嫁到山东朱家。从大哥口中得知自己的身世后,范仲淹伤心了好几天。一向自尊心很强的他,更加发愤读书,希望通过读书赢得自己的尊严。

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年后,范仲淹考中进士,从此步入官场。孝顺的他还把母亲接到身边,并正式改名范仲淹。

1029年,范仲淹刚刚调回京城,就有了惊人之举。事情是这样的,仁宗12岁即位,由于他当时年纪太小,国家大事都由太后决定,但仁宗满18岁后,太后依旧主持朝政,仁宗也无可奈何。于是,宫中大臣无不唯太后马首是瞻。

这年冬至,有个拍马屁的,让皇帝率领百官给太后拜寿。很显然,这个做法不符合礼制,但满朝文武都惧怕太后的威严,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话。

这时候,耿直的范仲淹开口了,他说:陛下你尽孝自己去就行,哪有拉着大臣一同下拜呢?这有损皇上的威严,请皇上放弃吧。范仲淹还给太后上书,要求让太后把权利还给皇帝,因为皇帝长大了。

太后暴跳如雷,她气急败坏地送给范仲淹一个字,贬!

当时的国防部长晏殊听说后,大惊失色。晏殊是范仲淹的伯乐,对范仲淹有知遇之恩。他把范仲淹叫到家里狠狠地骂了一通,你小子也太轻率了,你这样做不仅会影响自己的仕途,还会连累老夫我啊。

范仲淹听了晏殊的话,颇为不解,他疑惑地说,这不是一个臣子应该做的吗?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呐。

回到家中,范仲淹越想越不对劲,自己并无过错,何至于此?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他干脆写了《上资政晏侍郎书》给晏殊,他说:我受您的推荐做官,总担心自己不尽责任,让您蒙羞。如今我仗义执言,却给大人带来麻烦,不可思议。但范仲淹我不是阿谀奉承之人,凡是有益于朝廷的事情,要秉公直言,即使引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晏殊看了信,竟哑口无言。

这事给范仲淹的仕途之路蒙上一层阴影,意味着今后的路更加难走。万幸的是,范仲淹的直言不讳,却给仁宗留下一个忠心耿耿的好印象。

在他被贬往河中府任通判四年之后,太后去世,仁宗立马召回范仲淹,任命他为右司谏(谏官)。当上了谏官,范仲淹更是恪尽职守,不遗余力。

7月初,天下大旱,江淮一带更是连续多天没有下一滴雨,蝗灾开始蔓延,灾情非常严重。范仲淹上书仁宗,请朝廷派人视察灾情,但没有引起仁宗的重视,皇宫中仍旧过着奢华的生活。范仲淹再也忍不住了,他大胆质问皇帝:“如果宫中半天没有吃的,陛下会如何处理?”仁宗幡然醒悟,马上派范仲淹去安抚灾民。

范仲淹到了之后,当即打开粮仓救助百姓,并把灾民充饥的野草带回朝廷,开了一个展览,让所有的达官贵人都去看看。

平心而论,范仲淹的一举一动皆出于公心,无可厚非,仁宗皇帝当然明白,但范仲淹事事较真的态度,让仁宗颇感不爽。

不久,宋仁宗因为家庭小事要废掉郭皇后,而宰相吕夷简恰好跟皇后有矛盾,就撺掇皇帝要废掉她。这在范仲淹看来非常不妥,皇后没什么大错,为什么说废就废呢?他想上书皇帝,但仁宗说这事不接受上奏。

无奈之下,范仲淹只好跟吕夷简当庭辩论,他旁征博引,滔滔不绝,驳得吕夷简一度词穷,无言以对。而仁宗这才明白,当初范仲淹力挺自己,并非要跟自己站到一个战壕,这个人只认死理,他的字典只有“什么事”,不看“什么人”。

结果怎么样?范仲淹赢得了比赛,丢掉了乌纱帽。

范仲淹第三次被贬官,是实名举报宰相吕夷简。因为这个吕夷简实在太不像话,拉帮结派,培植党羽。有图有真相,范仲淹画了个“思维导图”给仁宗,这就是“百官图”,在这个图上,皇帝对吕夷简买官卖官的勾当一目了然。结果是吕夷简被撤职,而范仲淹也没得到好,皇帝各打五十大板,他再次被贬谪到饶州任知州。

由于朝廷有许多吕夷简的党羽,所以范仲淹被贬出京时,根本无人给他送行,场面非常凄惨。

好友梅尧臣倒是写了一首诗劝他。收到梅尧臣的《灵乌赋》,范仲淹心里暖暖的,但他却坚持自己的想法,当官不为国家着想,不如回家卖红薯。至于让他少管闲事,少说话,或者装傻不说,这办不到,他的人生格言是: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刘小麦

(0)

相关推荐

  • 文韬武略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丨 仓央容若   ...

  • 如果宋朝有完人,他的名字应该叫范仲淹

    ◆◆◆ 01 明朝洪武年间,苏州人范文从在朝为御史,因敢言直谏得罪朱元璋而下狱,问成死罪. 后,朱元璋翻阅案卷,看到其姓名和籍贯,心中一动,召其问之: 你该不会是范仲淹之后吧? 范文从回曰: 我是范仲 ...

  • 有一件事,吕夷简比范仲淹高明

    北宋仁宗年间,西夏皇帝元昊入侵,大将刘平率兵抵御.激战中,监军宦官黄德和畏敌先逃,宋军大败,刘平被俘而死. 事后,朝廷腰斩黄德和,讨论失败原因.有人建议不要再向军队委派监军宦官,皇帝询问宰相们的看法. ...

  • 因“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结果他一生三次被贬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曾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的童年十分不幸,在他出生的第二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迫于生计改嫁长山朱氏,范仲淹遂改名朱说(yuè).年龄稍长,他得知自己的身世, ...

  • 别被《清平乐》骗了,历史上的晏殊明哲保身,曾被女婿骂作奸邪

    <清平乐>开播,最早出场的人物之一晏殊可谓大放异彩,在年轻的仁宗迷茫.彷徨.无助时,晏殊总会适时的出现,给仁宗答疑解惑,帮仁宗排遣心中的不快.晏殊原本是宋真宗为仁宗选择的陪读官员,电视剧中 ...

  • 天下智慧 (73) ​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两宋之时,士林兴盛,其中有一位人物,被众人公认为"一代之师,由初迄终,名节无疵",这位大贤,便是以"先忧后乐"享誉后世的范仲淹. ...

  • 宋朝历史名臣范仲淹:不忘旧恩、不念旧仇,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都说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人,古来多少豪杰名士,多多少少都有些小"黑料",毕竟人都有自己的小个性,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也就罢了. 但范仲淹真是个异类,有人说他是史上"最干净&q ...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梅尧臣的两首诗终究还是没能劝住范仲淹!

    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范仲淹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北宋诗人梅尧臣写过一首<啄木>诗,一篇<灵乌赋>,写的是两种鸟类:啄木鸟和乌鸦. 写完了,他把这两首(篇)奇怪的诗文寄给范仲 ...

  • ⏩卿听格言 | 第153期 | 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 点击上方绿标聆听张士卿为你读格言 今日格言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 格言释义 这句话的原意是宁可大声告诉世人并因此被误解而死,也不能沉默偷生.这是范仲淹的人生态度.在历史上,有无数为了让世 ...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过原创的人生 原创是一种态度 摘要: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李广生 说起范仲淹,大家都知道一句话,& ...

  • 七传者死   间藏者生

    难经五十三难 经言:七传者死,间藏者生,何谓也? 然:七传者,传其所胜也.间藏者,传其子也.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一藏不再伤,故言七传者死也.假令心病传脾,脾传肺,肺 ...

  • 丈夫死后她连生三子,大儿子感到羞耻,她用一个谎言将不洁变神圣

    文章看完了,你有何感触啊,欢迎下方留言今天小编就一切从简,直切主题!在秦汉时期,北方的草原上有两个比较强大的游牧民族,一个是匈奴,一个是东胡.东胡和匈奴东西并立,在匈奴头曼单于时代,东胡的实力远强于匈 ...

  • “宁穷死,别娶生妻”,古人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却被后人彻底推翻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古人为了总结生活经验,通常会改编成俗语,既能方便记忆,又能朗朗上口,大部分俗语都暗含一定道理,比如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说的这句"宁穷死,别娶生妻."虽然读起来有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