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路上遍地是魔,要始终检验自己的“心”

要始终检验自己的“心”。就像前辈真人给一位道友所赠的话:“修真路上多奇险。”对这句话应当很好地参悟,那真是触目惊心!在修真路上难关重重,八十一难,一难比一难量级高,隐蔽性更强,颠倒心性的力量更大,越往后修越要高度警惕。

要时刻检查自己是否真心做到了定心定志,铁心证道。“忘我无为”这四个字,“忘我”好说不好做,“无为”好说不好行。如果真心无我无欲了,魔相怎么生得了?无欲即无魔。正因为有了欲望,有了贪嗔痴,魔就有了坐卧的地方。

传法,一方面要达到为道友铺路的目的,同时暗含着一种“天仙大戒”的授持方法。

受此大戒以后一定要严格信守玄门的戒律。随着修真层次的提高,越往上修,戒律的范围越广,内涵更深刻,要求更严格。

每个人的修真都是“自己救自己”的过程,能否“自救自度”,“修心”是关键。

只要你愿意自度、自救、受度,就要敞开心,师父才能帮上忙,如果不是真实地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呼唤,师父们是难以相助的,正像《西游记》所说的“神仙难下手”。关键还是我们自身“主观意识”的转变,神意、元性的解放,内阴的清理,业障的扫除。这些集约性的条件要整体性地达标,完成内环境各项基本条件的准备,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说顺利地进入高层次修证之中。

道友们要进入平静的状态,守住自己的三盏灯,继续在功态下去感悟深层次的内涵,进行消化吸收,观察这个状态。如果不能保持玄元功态,那就进入恍兮惚兮的状态。

“一念思量”就是“变化”,后天意识一动,都能产生某种变化,激起某种能量的波动,动的本身就是变化,它对寂然不动的元性,对元性的道性会激发起一种变化。后天的凡欲俗念一旦产生就有变化,这种变化有两种趋向:一种是趋恶,一种是向善(主按:还有一种是“无记”,即不善、不恶的状态)。

当你思量变化为恶的时候,就是一恶为端,作恶多端,内外环境都会随着变得一塌糊涂;当你思念为善的时候,内境外境都可以变为天堂。后天的识心一动,它所产生的能源、能量,质元对物元所产生的作用力,对那个寂然不动的本性,对自生万物的道性来说,都是有害的。

严格地说,即使你动念为善,这个善念本身对先天物质也不是时常有利的,因为“上德不德”,“有念为善不为善”,它的真正含义就在这里。戒律制约和规范后天的意识心不妄思、不妄想,根据人体生理组织的客观规律进行生命再造活动。

由于在古代修真界师道尊严、修者重视了“以戒为师”,没有像现代修真界出现的那么多“狂人”。现在修真界多是以“我”为大,以“我”为真。他练功是为了治病,病好了就想“功能”,想了功能再想“发财”,想了“发财”就再想当“一代大师”,当了大师还想当什么、什么……。都是一步步地“妄”,一步步地“贪”,一步步地“狂”,污泥浊水充斥着他的心理活动。

这样一来,他的内环境就始终处在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不能达到有序化,不符合生理指标的要求,长此下去,肯定要出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