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有计划地挑战读书,我读完了39本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过了今天,2021年就过去三分之二了,在阅读方面,我自行设定的挑战,也在如期地完成中。
八月,是我在阅读上对自己发起更难挑战的一个月,量上,在控制之下,读完了39本。在质上,挑战了纯文言文的阅读,和触及自己不理解的领域阅读。
在纯文言文阅读方面,读完二十一本。在这二十一本小书的加持下,阅读文言文的功力有所增长,我想,如果把今年剩下的三分一的日子每天都读上一本,那么明年我就可以完全挑战阅读纯文言文版的史记了。
还记得前几个月,突然想读《史记》,纯文言文版的我已经收藏好,而且还打了出来,结果没想到,硬撑着从五帝本纪读完项羽本记后,就再也读不下去。
其实,现在回过头去看,读《史记》最难读的部分就是五帝本纪,生僻字众多,如果读纸质,单查生字,就直接劝退很多想顺利通读《史记》的人。
在这部分,我也是通过微信读书来读,无他,只为查询生字方便。接着,文言文阅读能力太差,很多东西难以理解,只能连蒙带猜地读完项羽本记。
没办法,只能另寻他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微信读书上有公版的文言文小书,有些千来字,也有千字以下的,普遍的是三千到九千字之间,但也有不少十万字以上的古书。
而我现在对自己文言文阅读的定位是在字数在三千到两万以内的小书。之所以这样定位,一来字数少的书尽管阅读起来比较费力,用时较长,但每天基本可以看完一本,增加了阅读量上的成就感,容易激励自己不断向前阅读;二是小书不长,内容却是各不相同,容易体会古代人智慧的处世方式及生活方式,慢慢消除对古人的认识偏见。
重要的是,我可以在有了更多方面的文言文阅读积累后,可以方面以后有计划地阅读二十四史,也能更从容地从各个方面去理解历史。更为重要的是,我阅读在前,以后孩子问我关于历史方面的阅读问题时,我就可以从自己的阅读库里随时调用出阅读资料来告诉他,从哪里开始读比较好,从哪些方面理解历史,更为全面。
受冯唐影响开读的《曾文公全集》,也是读了开头一卷就放下来,因为在此文集中,很多东西是关于朝廷政事的。在这些方面,当我连基本阅读都无法达到时,更别说去理解我不懂的东西。
对于古代文化的理解,单凭一时的兴趣,是无法持续下去的,还是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在这个计划当中,需要的是兴趣与目的相结合,否则,所有的计划,无论粗糙还是精细,都会流于表面,最终被放弃。
在挑战文言文阅读的同时,我打开了在收藏夹里被冷落已久的书。比如施展的《枢纽》、马克思的《资本论》、好评众多的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等,还有几本心理学方面的书。
在关于深度历史类书籍和经济类书籍方面,我完全是一个小白。这个月之所以读,是出于打破自己常规阅读的想法。
我发现,一个人如果在阅读的安逸区呆久了,不去读一些自己完全看不懂的书,那只会让自己思维受困,看待和理解社会的发展会有非常大的局限。
最初看《人类简史》时,我很是无法接受尤瓦尔·赫拉利的看法,只看了几页就弃读。然而在咬着牙看完施展的《枢钮》和马克思的《资本论》后,我再看《人类简史》,那思想上的转变不是一般的大:觉得他的主观猜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讲述的历史进展和对人类未来的担忧,也能更加理解。
在我看来,通过有计划地硬啃自己完全看不懂的书后,多有几本的积累,就会发现再读后来的书就得简单了。
有了八月的阅读体验,而且收获甚大,那么在未来的阅读模式也会照这样操作很长时间。
202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