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风寒药的简单归纳

【麻 黄】 《神农本草经》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主产于山西、河北、甘肃、内蒙古、新疆。

气微香,味涩、微苦。

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药性】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风寒感冒: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2.胸闷喘咳: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胸闷的要药。

3.风水浮肿

【用法用量】 煎服,2~10g。发汗解表宜生用,且不宜久煎;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捣绒后作用较为缓和,小儿、老人及体虚者宜用麻黄绒。

【使用注意】 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又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使血压上升,故失眠及高血压患者慎用,运动员禁用。

【桂 枝】 《名医别录》

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主产于广东、广西。

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以质嫩、色红棕、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

【药性】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应用】

1.风寒感冒

2.脘腹冷痛、经闭痛经、关节痹痛等寒凝血滞诸痛证

3.痰饮,水肿

4.心悸,奔豚

【使用注意】 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叶】 《名医别录》

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

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

气清香,味微辛。以色紫、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

【药性】 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应用】

1.风寒感冒,咳嗽呕恶

2.脾胃气滞,妊娠呕吐

3.鱼蟹中毒

【紫苏梗】

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

性味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适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生 姜】 《名医别录》

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广东、广西。

气香特异,味辛辣。以质嫩者为佳。

切厚片,生用。

【药性】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应用】

1.风寒感冒 

2.脾胃寒证

3.胃寒呕吐:“呕家圣药”之称

4.寒痰咳嗽

5.鱼蟹中毒,解半夏、天南星毒

【使用注意】 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生姜皮】

姜科植物姜的根茎切下的外表皮。

性味辛、凉。

功能和脾行水消肿,

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生姜汁】 

用生姜捣汁入药。功同生姜,但偏于开痰止呕,便于临床应急服用。如遇天南星、半夏中毒的喉舌麻木肿痛,或呕逆不止、难以下食者,可取汁冲服,易于入喉;也可配竹沥,冲服或鼻饲给药,治中风卒然昏厥者。用量3~10滴,冲服。

【香 薷】 《名医别录》

唇形科植物石香或江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习称“青香薷”,后者习称“江香薷”。

青香薷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江香薷主产于江西。

气清香而浓,味微辛而凉。

以穗多、质嫩、叶青绿色、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

【药性】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应用】

1.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夏月之麻黄”

2.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

【用法用量】 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使用注意】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

【荆 芥】 《神农本草经》

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

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河北、湖北。

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以茎细、色紫、穗多、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应用】

1.感冒,头痛: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

【荆芥炭】

荆芥的炮制加工品。取荆芥段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性味辛、涩,微温;归肺、肝经。

功能收敛止血。

适用于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防 风】 《神农本草经》

为“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

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主产于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

气特异,味微甘。以切面皮部色浅棕、木部色黄者为佳。

生用。

【药性】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

1.感冒,头痛

2.风湿痹痛

3.风疹瘙痒:尤以风邪所致之隐疹瘙痒较为常用。

4.破伤风

5. 以其升清燥湿之性,亦可用于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所致的泄泻

【羌 活】 《神农本草经》

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

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

气香,味微苦而辛。以外表皮色棕褐、切面油点多、气味浓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应用】

1.风寒感冒,头痛项强 

2.风寒湿痹,肩背酸痛: 善入足太阳膀胱经,以除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故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酸痛者尤为多用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血亏虚者慎用。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白 芷】 《神农本草经》

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主产于浙江、四川、河南、河北。

气芳香,味辛,微苦。以粉性足、棕色油点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应用】

1.风寒感冒:以止痛、通鼻窍见长

2.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风湿痹痛:善入足阳明胃经,故阳明经头额痛以及牙龈肿痛尤为多用。

3.鼻鼽,鼻渊,鼻塞流涕

4.带下

5.疮疡肿痛:疮疡初起,脓成难溃

6. 祛风止痒,可用治皮肤风湿瘙痒。

【使用注意】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服。

【细 辛】 《神农本草经》

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前两种习称“辽细辛”,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后一种习称华细辛,主产于陕西。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均以根灰黄,干燥,味辛辣而麻舌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温。归心、肺、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应用】

1.风寒感冒:入肺经长于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辛香走窜,宣泄郁滞,上达巅顶,通利九窍,善于祛风散寒,且止痛之力颇强,尤宜于风寒头痛、牙痛、痹痛等多种寒痛证。

3.鼻鼽,鼻渊,鼻塞流涕:为治鼻鼽鼻渊之良药

4.寒痰停饮,气逆咳喘

5. 辛温行散,芳香透达,研末吹鼻取嚏,有通关开窍醒神之功,故可用治中恶或痰厥所致卒然口噤气塞、昏不知人、面色苍白、牙关紧闭之神昏窍闭证

【用法用量】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散,故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燥咳或肺热咳嗽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用量不宜过大,素有“细辛用量不过钱”之说,《本草别说》谓“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

【藁 本】 《神农本草经》

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和根。

藁本主产于四川、湖北、陕西。辽藁本主产于辽宁。

气浓香,味辛、苦、微麻。以外表皮色棕褐、切面黄色、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温。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应用】

1.风寒感冒,巅顶疼痛:辛温香燥,性味俱升,善达颠顶,以发散太阳经风寒湿邪见长,并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2.风寒湿痹:能入于肌肉、经络、筋骨之间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香燥,凡阴血亏虚、肝阳上亢、火热内盛之头痛者忌服。

【苍耳子】 《神农本草经》

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主产于山东、江苏、湖北。

气微,味微苦。以粒大、饱满、色黄绿者为佳。

生用,或炒去刺用。

【药性】辛、苦,温;有毒。归肺经。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应用】

1.风寒感冒,头痛鼻塞

2.鼻渊,鼻鼽,鼻塞流涕:善通鼻窍以除鼻塞、止前额及鼻内胀痛

3.风疹瘙痒

4.湿痹拘挛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苍耳草】

菊科植物苍耳的茎叶。

性味苦、辛、微寒;有小毒。

功能祛风,清热,解毒。

主要用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急等症。也可用于麻风、疔毒、皮肤瘙痒诸证。

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亦不能持续服用。

本品散气耗血,体虚者慎用。

【辛 夷】 《神农本草经》

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或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

主产于河南、四川、陕西、湖北、安徽。

气芳香,味辛凉而稍苦。以完整、花蕾未开放、色黄绿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

【应用】

1.风寒感冒,头痛鼻塞 

2.鼻渊,鼻鼽,鼻塞流涕:其性上达,外能祛除风寒邪气,内能升达肺胃清气,善通鼻窍,为治鼻渊、鼻鼽、鼻塞流涕之要药。

【用法用量】有毛,刺激咽喉,内服时宜包煎。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

【葱 白】 《神农本草经》

百合科植物葱近根部的鳞茎。

有葱臭气,味辛辣。

鲜用。

【药性】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应用】

1.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恶寒发热之轻证。

2.阴盛格阳

3. 葱白外敷有散结通络下乳之功,可治乳汁郁滞不下,乳房胀痛;治疮痈肿毒,兼有解毒散结之功。

【胡 荽】 《食疗本草》

伞形科植物芫荽的全草。

具浓烈的特殊香味。

以色带青、香气浓厚者为佳。

鲜用或晒干切段生用。

【药性】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发表透疹,开胃消食。

【应用】

1.麻疹不透

2.饮食不消,纳食不佳

【使用注意】热毒壅盛而疹出不畅者忌服。

【西河柳】 《开宝本草》

柽柳科植物柽柳的干燥细嫩枝叶。

气微,味淡。以色绿、枝叶细嫩者为佳。生用。

【药性】甘、辛,平。归肺、胃、心经。

【功效】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应用】

1.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2.风湿痹痛

【使用注意】麻疹已透者不宜使用。用量过大易致心烦、呕吐。

(0)

相关推荐

  • 膀胱经散寒类中药材——自渡子

    归入人体膀胱经的散寒类中药材 (4类/8味) <祛风湿散寒>类散寒中药材(3味)--独活,威灵仙,六棱菊. <温里>类散寒中药材(1味)--荜澄茄. <理气>类散寒 ...

  • 中药风寒湿两兄弟,一个祛上半身风湿,一个祛下半身风湿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两位常用的祛风寒湿邪的中药,名字相似,功效也相似,形同兄弟姊妹.兄弟俩各司其职,也经常搭档相须为用增强祛风湿之力. 言归正传,这俩兄弟是谁呢?一个叫羌活,一个叫独活,很好记. 先 ...

  • 药性解中药之薄荷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药性解中药之薄荷 讲者:孙洁     文字校对:岑秉融 文字整理:曹芳源     编辑:东旭  · 图1 · 薄荷(植物成株)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辛凉解表药的学习. 辛 ...

  • 发散风热药的简单归纳

    [薄 荷] <新修本草> 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以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 ...

  • 发散风寒药-防风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味归经 辛.甘,温 ...

  •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药是一种重要药类,常用于外感风寒出现的恶寒,发热,身痛.颈项不舒.无汗.鼻塞.脉浮紧或浮缓.舌苔薄白等表寒症状者. 发散风寒药味辛性温,发散作用较强,常用于外感风寒出现的恶寒,发热,身痛.颈项 ...

  • 发散风寒药——柽柳

    性味归经 甘咸,平.入肺.胃.心经. 功效主治 疏风,解表,利尿,解毒.治麻疹难透,风疹身痒,感冒,咳喘,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研末为散.外用:煎水洗. 注意 麻疹已透及体虚汗 ...

  • 发散风寒的中药——细辛  发散风寒药“细...

    发散风寒的中药--细辛 发散风寒药"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大叶马蹄香.祁阳细辛和鼎湖细辛的干燥带根全草.别名马蹄细辛.苕叶细辛等.其味辛,性温:归肺.脾.肝经. "细辛&q ...

  • 发散风寒的中药——羌活  发散风寒药“羌...

    发散风寒的中药--羌活 发散风寒药"羌活"为伞形科羌活属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别名羌.竹节羌.大头羌.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等,其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 羌活 ...

  •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简单归纳

    雄 黄 <神农本草经> 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 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以色红.有光泽者为佳.照水飞法水飞,晾干. 生用,切忌火煅. [药性]辛,温:有毒.归 ...

  • 拔毒化腐生肌药的简单归纳

    红 粉 <外科大成> 红氧化汞(HgO).以水银.火硝.白矾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红色升华物. 气微.以色红.块片不碎.有光泽者为佳. 研细粉用. [药性]辛,热:有大毒.归肺.脾经. [功效] ...

  • 固表止汗药的简单归纳

    麻黄根 <本草经集注>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气微,味微苦.以质硬,外皮色红棕,切面色黄白者为佳. 切厚片,生用. [药性]甘.涩,平.归心.肺经. [功效]固表止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