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河南科学家在肿瘤治疗方面连续取得新进展!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人类寿命的元凶之一。尽管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手段不断发展,但是由于肿瘤的异质性、隐匿性等原因,现有的肿瘤诊疗手段难以有效地克服肿瘤的复发、转移。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因其良好的理化性质,在肿瘤诊疗方面受到广泛关注。而最近,郑州大学化学学院臧双全教授课题组就在纳米材料肿瘤治疗领域连续取得多项积极进展。

光热疗法是一种新型微创肿瘤治疗技术,将光热转换材料注入人体,运用靶向识别技术将其聚集在肿瘤附近,在外部光源照射下光能转化为热能杀死癌细胞。作为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光热治疗相比于传统肿瘤疗法,其优势在于能够实现时空可控地对肿瘤区域精确照射,进行有效的治疗,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的效果。然而,传统光热剂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比如光热转换效率低、光稳定性差、光敏剂光穿透深度较浅等。

臧双全教授课题组通过对COF的边缘进行羟基化改性,得到了一种具有优异的水溶性和纳米级尺寸的COFs材料,极大地促进了产物的有效生物相容性和细胞渗透性。制备所得的CPF-Cu材料具有高效的荧光量子产率(10.3%),并且在近红外光下表现出了优异的光热转换效率(39.3%)。CPF-Cu不仅能够实现超快细胞染色,同时在光热法治疗肿瘤上也表现出了优异的效果,能够有效的抑制癌细胞生长。该工作通过边缘功能化改性途径,实现了二维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光热抗肿瘤治疗特性结合,为二维材料的生物领域应用提供了有效案例和新思路

放射治疗,即“放疗”,是治疗癌症的三大手段之一,是用一种或多种电离辐射照射肿瘤,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然而,在临床上放射治疗仍面临射线吸收系数低和放射治疗抵抗等挑战。纳米材料既可以成为放射治疗的增敏剂,又能作为纳米载体,通过递送药物来克服放射治疗抵抗,它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将为克服这些困难带来新的希望

臧双全教授课题组以一对手性炔为配体制备出L/D-Au10团簇,研究了手性在放疗增敏过程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Au10作为放射增敏剂对HeLa细胞表现出优于L-Au10的放射增敏效果,主要归因于D-Au10具有相对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在生物体系中表现出更好的单分散性,D-Au10的放射增敏能力高于L-Au10。活体肿瘤治疗实验表明D-Au10和X-射线照射联合治疗组的小鼠肿瘤体积与单纯X-射线照射组相比减少48%。具有手性差异的放射增敏剂L/D-Au10的制备不仅丰富了金团簇放射增敏剂的种类,而且进一步证实了手性在生物医学中的重要意义

臧双全教授

以上两项成果均出自郑州大学化学学院臧双全教授课题组,它们分别以'Edge confin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with efficient biocompatibility and photothermic conversion’和'Enantiomeric alkynyl-protected Au10clusters with

chirality-dependentradiotherapy enhancing effects’为题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Nano Today上。2018级博士生李冰洁和2016级博士生贾桐桐分别为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臧双全教授与彭鹏博士、以及陈小元教授和赵雪利博士分别为两篇文章的通讯作者,第一通讯单位均为郑州大学

两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河南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项目的资助。

拓展阅读:

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始建于1956年,为原郑州大学最早建立的三个院系之一。一批著名的化学家(徐墨耕、刘椽、稽耀武等)组成的先驱者,为化学学科和化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代化学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治学严谨、团结协作、拼搏向上、开拓创新”的化学精神。

化学学院优秀学子赴俄罗斯喀山国立技术大学访学

学院拥有化学、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化学)和国家一流专业(化学)建设序列、教育部高校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国家级教学团队“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机化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国家级来华留学品牌课程、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本科实验教学、科研训练及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郑州大学化学学院(绿色催化中心)、郑州大学招生网、Nano Research、Materilasviews、中国癌症杂志、高分子科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