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情境试题20:汉江I级阶地风成黄土覆盖层
上周有同学和我提及到以下的这组试题,2020年济南一模第12-13题。
今天一起来看看这组试题的设计。
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条河流沿岸,相隔15km,其地层剖面(图4)中各层的地质年龄相同,其中古土壤层是黄土层演变来的。据此完成12~13题。
12.推测甲、乙所在区域
A.地壳在持续下降
B.风力沉积发生早
C.曾是河漫滩地貌
D.气候特征稳定
13.据图比较甲、乙两地,则
A.甲地在乙地的下游
B.甲地沉积时间更长
C.黄土地层海拔相同
D.经历地质过程一致
该组试题的素材来源于以下论文:
试题中的图像来源于论文中的图4,如下所示 :
通过对比可知,命题者将弥陀寺改为甲(MTS),将前坊村改为乙(QFC)。两地的位置可以在论文图1中找到。如下所示:
第13题的A选项需要判断甲(MTS)、乙(QFC)两地的位置,在上图中可以找到依据。
下图是论文作者的另一篇论文,从下图中,也能清楚地比较甲、乙两地的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甲(MTS)在乙(QFC)的上游,第13题A选项错误。
上图来源于以下论文:
试题文字材料中提及的“地质年龄相同”,可以参考论文中对图4的分析:
第12题实质是考查汉江I级阶地形成的过程,论文中有详细的分析:
由于试题设计时隐去了阶地的信息,只能根据土层的特点来进行判断。
底层是河流相砾石,说明当时是河流沉积,正确选项为C,曾是河漫滩。后来出现黄土,说明是风力沉积,必须高于洪水位。因此,选项A地壳持续下降错误。
选项B风力沉积发生早也是错误的。因为底层是河流沉积,风力沉积是发生在河流沉积之后。
关于气候稳定的判断,论文中分析如下:
上述分析指出,新构造抬升停止后,进入冰盛期,冬季风强盛,气候冷干,风尘堆积显著,形成黄土层。后来夏季风强盛,气候暖湿,引起黄土覆盖层发生不同的风化成壤改造作用,形成了现在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再后来又进入气候冷干时期,终止了黄土风化成壤的过程,风尘堆积再次增强,在古土壤上形成黄土 覆盖,再后来就是受人类农业活动的影响而形成了表土。
由此可见区内气候不稳定,因此,12题选项D“气候特征稳定”表述是错误的。
关于土层形成与气候变化过程的分析,可以参考作者的另一篇论文,如下所示:
上述论述选自以下论文:
第13题的A选项在上面已分析过,在不清楚试题背景的情况,很难区分甲、乙的位置。这样的选项设置是否调整一下为好。
13题B选项,由于文字材料已说明,各地层年龄相同,所以两地沉积时间是一样的,并且经历了相同的地质过程。选项B错误,选项D正确。论文中的论述如下:
13题C选项,通过读图可知,两地黄土地层海拔不同。选项C错误。
综上所述,该组试题的素材还有继续探讨的空间,重点是各地层的形成与气候特征的关系。
试题中有方法,也有知识。好的方法蕴藏于好的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