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骶髂关节:形闭锁、力闭锁和肌筋膜链
如果将骨盆和腰椎视为人体的核心,那么连接腰椎和骨盆的骶髂关节可以称得上是核心中的核心。在我接触的所有案例中,有下背疼痛问题的人无一例外都有骶髂关节的功能紊乱。
本文是一篇译文,介绍了分析和理解骶髂关节功能的几个重要概念。
骶髂关节是现在众所周知的下背痛来源。
形闭锁和力闭锁,这是来自骨科和物理治疗文献中的概念,目前在手法治疗中相当流行。
本文试图描述这些术语及其与骶髂关节稳定性的关系和对下背部问题的贡献。这篇文章主要出自Craig Liebenson和Diane Lee的文章。
骶髂关节功能障碍已被证实不仅会引起腰痛,还会引起腹股沟和大腿疼痛。几十年来,临床医生一直认为骶髂关节不能动,但这一观点并不是基于研究结果。特别是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研究证明事实并非如此;骶髂关节的灵活性是常见的,即使在老年。
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的运动是由于这些关节的纤维软骨结构。它们的运动是必要的,这样它们就可以在下肢和脊柱之间充当减震器,并在躯干和下肢之间充当协调运动和控制的本体感觉反馈机制。
由于骶髂关节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控制,以便在躯干和下肢之间进行有效的力传递。肌肉系统能够提供稳定骶髂关节的动态方式。
通过骨盆带有效转移负荷的能力是动态的,取决于骨骼、关节和韧带的最佳功能(形闭锁),肌肉和筋膜的最佳功能(力闭锁),以及适当的神经功能(运动控制,情绪状态)。
提高骶髂关节的稳定性有两种方法。
首先,通过关节面上的脊和槽的联锁(形闭锁);其次,通过肌肉、韧带和筋膜等结构的压缩力(力闭锁)。肌肉无力和韧带张力不足会导致压缩减少,对负荷转移产生负面影响。对于治疗师来说,'力闭锁’更能引起兴趣,因为我们可以通过锻炼来影响它。
1、形闭锁
骨盆的自锁机制称为形或力闭锁。
形闭锁是骶髂关节解剖结构的一个特征,主要是其平坦的关节面,促进稳定性。不幸的是,这些平坦的表面易受剪切力的影响,例如在行走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剪切力。
由于骶髂关节必须转移大的负荷,关节的形状适应这一任务。关节面相对平坦,有利于压缩力和弯矩的传递。但相对平坦的关节易受剪力的影响。
骶髂关节通过三种方式免受这些力的影响。
首先,由于其楔形的形状,骶骨被两块髋骨稳定住。
其次,与正常滑膜关节相比,骶髂关节的关节软骨并不光滑。
第三,软骨覆盖了突出到关节内的骨延伸,也就是所谓的脊和槽。它们看似不规则,但实际上是互补的,具有一定的功能。
这种关节面紧密贴合的稳定状态,在给定的实际负载情况下,不需要额外的力来维持系统的状态,被称为“形闭锁”。
2、力闭锁
如果骶骨能够以完美的闭锁形式嵌入骨盆,那么几乎不可能有灵活性。然而,在行走过程中,骨盆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必须是最佳的。在负重情况下,骶骨和髂骨的平衡可能需要额外的力。
如何做到这一点?依柱而建的罗马石拱原理可适用于骶髂关节的力平衡。由于罗马拱门的柱子不能分开,几乎在纵向方向上的反作用力会导致压力,并有助于避免剪切。
出于同样的原因,需要韧带和肌肉力量来压缩骶髂关节。骶髂关节的压缩机制,需要额外的力以保持平衡,称为“力闭锁”(图1和2)。
图1:横向的肌肉压缩骶骨和髋骨,深层肌肉提供腰盆的稳定性。①骶髂关节 ②腹横肌 ③梨状肌 ④腹内斜肌 ⑤盆底肌
图2:躯干、手臂和腿部的肌肉压缩骶髂关节。交叉走向的肌筋膜链意味着针对下背痛的治疗和预防需要在伸展和旋转运动中强化和协调躯干、腿部和手臂的肌肉,而不是在屈曲运动中。
A、后斜链(1、背阔肌;2、胸腰筋膜;3、臀大肌;4、髂胫束);B、前斜链(5、腹白线;6、腹外斜肌;7、腹横肌;8、梨状肌;9、腹直肌;10、腹内斜肌;11、腹股沟韧带)
3、肌筋膜链
Andry Vleeming提出了肌筋膜链的概念。这个概念表明,肌筋膜系统能够通过力闭锁提供稳定骶髂关节的动态方式。
有3种肌筋膜链可以在骨盆带提供力闭锁:后斜链、前斜链和后纵链。
后斜链(图3)由背阔肌浅层纤维与对外侧臀大肌浅层纤维通过胸腰筋膜后层混合而成。然后臀大肌浅层与大腿阔筋膜浅层混合,特别是髂胫束的浅层。这个肌筋膜系统与骶髂关节的关节平面成直角运行,当背阔肌和对侧臀大肌收缩时,实际上会导致关节闭锁。此外,臀大肌和胸腰筋膜与骶结节韧带相连。该韧带的张力也会导致骶髂关节的闭锁。
图3、后斜链:背阔肌、对侧臀大肌和股二头肌
前斜链(图4)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经腹直肌鞘的腹横肌,并通过髋内收肌-腹筋膜与对侧内收肌混合。前斜链的收缩将导致耻骨联合的力闭锁。
图4、前斜链:胸肌、腹外斜肌、腹横肌和腹内斜肌
后纵链(图5、6)包括深多裂肌,它与骶骨及胸腰筋膜的深层相连,并与长骶髂背侧韧带混合,并继续进入骶结节韧带。在一定比例的人群中,骶结节韧带延伸到股二头肌。这会导致L5/S1关节和骶髂关节的压缩。
图5、后纵链:深层多裂肌,与骶骨及胸腰筋膜的深层相连,并与长骶髂背侧韧带混合,并继续进入骶结节韧带
图6、深层多裂肌,与骶骨及胸腰筋膜的深层相连,并与长骶髂背侧韧带混合,并继续进入骶结节韧带
注意,前后斜链与Tom Myers的解剖列车中的前功能线和后功能线相似(图7)。
图7、解剖列车的前功能线和后功能线
4、运动控制
另一个影响骶髂关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是运动控制。运动控制处理神经系统,是关于协调或共同激活这些深层稳定肌。
来自昆士兰大学(Richardson, Jull, Hodges & Hide)的一个世界领先的研究团队研究了下背痛患者的这些肌肉的激活时间。他们发现,通常情况下,这些深层稳定肌应该在负载到达下背部和骨盆之前收缩,以便系统为即将到来的力做准备。
他们发现,在功能障碍中,这些肌肉有时间延迟或没有收缩,因此系统在加载前没有稳定。
他们还发现恢复不是自发的,换句话说,疼痛可能消失,但功能障碍持续存在。
5、主动直腿抬高试验
主动直腿抬高试验可以用来检测哪侧骶髂关节不稳定。它对于预测躯干和下肢之间的有效负载转移是有用的。
测试如下:
客户仰卧,两腿相距约20厘米。主动把一条腿抬高20厘米。主要是把你的腿一条一条地抬起20厘米而不屈膝。当腰盆腔处于最佳状态时,腿应该轻松地抬起,骨盆不应该相对于胸腔和/或下肢移动(弯曲、伸展、侧弯或旋转)。
如果有以下情况,那么测试呈阳性——
腿抬不起来
感觉腿很重
力量下降(治疗师增加阻力)
同侧躯干显著旋转
以下方法应能看到更好的表现——
通过髂骨进行手法压缩
在骨盆周围绑上骶髂关节腰带
腹部空凹
对骨盆的压缩已被证明可以减少骨盆带疼痛和不稳定患者提起腿所需要的努力。
骶髂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包括建议、软组织活动和运动。在坐、站、走、举和搬运活动时提供关于腰盆腔姿势的建议。特别是,久坐中保持坐姿的建议。
此外,可使用骶髂关节稳定带,直到皮层下神经肌肉对姿势的控制得到再教育。
需要考虑的手法治疗包括:腰骶筋膜松解和内收肌、梨状肌、腘绳肌、腰方肌、髂腰肌、背阔肌、竖脊肌或阔筋膜张肌的放松。
运动的重点应是重新激活深层固有稳定肌,如腹横肌、腹内斜肌和多裂肌。腰方肌、臀中肌、臀大肌和背阔肌也需要耐力训练。特别是功能性核心训练,训练动作和身体位置的稳定性模式与日常生活、娱乐和运动或职业需求相似。例如,下蹲,弓步,推拉运动。
总结
骶髂关节是疼痛的重要来源。骶髂关节的力闭锁需要适当的肌肉、韧带和筋膜的相互作用。
主动直腿上抬测试可以帮助确定特定的治疗是否有效。
关于姿势和支持的建议,相关肌肉和筋膜的手法治疗,以及关键稳定肌的锻炼都是重建腰盆腔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 END -
本文作者
柏 油
Mixbarre 联合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