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书们,为何从天而降?
前两天在千帆育儿论坛里看到了一张图。
据爆料群众说,这是他朋友家的小区,某邻居把孩子的教辅书,都从楼上扔了下来,撒得一地都是。
跟帖的群众,对这个高空撒书的事件众说纷纭。
有人说,做家长就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否则拿什么教育孩子。
有的人说,撒书这事儿我早就想干了,一直死命地在压抑着呢。
更多的人说,家长太不理智,这么重的书,万一砸到楼上的人怎么办。
高空抛书这件事儿,做得显然很不妥,但作为一名同样在煎熬的家长,我也能理解这位抛书人的痛苦。
当一个人情绪极其激动的时候,几乎是处于灵魂出窍状态的。脑子还没来得及判断是非对错,身体已经率先动起来了。
也许,撒书的家长,看到这满地书,自己也懵逼了吧。
01
—
为什么家长在鸡娃不顺的时候,会做出抛书的举动呢?
因为人在极度生气的时候,会瞬间产生强烈的破坏欲,这是一种想要“打破禁忌”的冲动。
比如说,讲脏话,脏话就是一种禁忌,是对文明的破坏。每个人都知道,不应该讲脏话,但是在极其愤怒的时候,脏话就会脱口而出。
《脏话简史》作者梅丽莎·莫尔说:“拿走脏话,我们就只剩下拳头和枪了。”
可以说,脏话是挡住我们破坏欲的第一个屏障。但是,家长可以在小孩面前讲脏话吗?不能。
也许,这位家长最终没能讲出脏话,破坏欲无处发泄,也许他讲了脏话,但是破坏的程度,还不能让他满足。
于是,扔东西就成了他的第二个选择。
扔东西也是一种破坏。有些夫妻吵架的时候,喜欢砸东西,什么容易碎,就砸什么。外人看来很奇怪,为什么不扔枕头呢?又能扔,又不会坏。
枕头之所以不被选择,就是因为它不产生破坏的效果。没有破坏的效果的东西,是无法叫停愤怒的人的。
我的一个家长朋友,生气的时候,会撕书,撕本子。虽然撕完以后,还要像个傻逼一样,一块块贴起来,但是她还是忍不住要撕。仿佛有种力量驱使着她不得不做,那就是家长的破坏欲。
把书扔到楼下去的家长,不仅想破坏书,还试图破坏文明社会的规则。可想而知,这到底是有多大的怨念啊。
02
—
有的家长说,为什么要扔书?打孩子啊!打到他怕!
如果一定要挑选一个泄愤的对象,我觉得书要比孩子好。这位家长虽然泄愤的方式选得不好,但是泄愤的对象,却选得不那么糟糕。
如果打一顿孩子就能解决问题,那就打一顿好了,一顿不行,就打个十顿。令人遗憾的是,打人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生出更多的问题。
首先,成年人在暴怒的情况下,下手是没轻重的,万一打伤了孩子,怎么办?书坏了可以买新的,小孩也能买个新的吗?
其次,挨打对于小孩来说,心里是有创伤的。有些小孩是记仇的,比如我,小时候父母打我的样子,我至今想起来,情景依旧清晰,心中依旧怨恨。
还有,打小孩也不具有可持续性,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家长终究会打不过小孩,到时候又怎么办呢?对打吗?
打孩子当然也是一种违反禁忌的行为。同样是搞破坏,人们总会下意识地挑个软柿子捏。那么,与其捏孩子,还不如捏书。
03
—
有的家长说,书撒了还要自己去捡,这多丢脸啊。
丢脸是丢脸了点,但如果那位家长真的下楼去捡书,这个一本本捡拾的动作,何尝不是一个自我冷静的过程呢。
以前的寡妇们,在长夜漫漫,郁闷难当的时候,会在地上撒一把豆子,然后一个个地捡起来。豆子捡干净了,人也累得差不多了,情绪也好点了。
捡书的做法,是不是跟捡豆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有的家长说,捡书好丢人,但是那么多教辅书,扔了又会很心疼。
讲真,那些个教辅,扔了也不见得是坏事。你们看看地上这些教辅的量,猴年马月才能做完啊。
有些人买教辅,是为了买个心安,买过就当做过。但是,有些人买教辅,就是为了给孩子刷的,如果总也刷不完,难免产生焦虑感。
就让这些教辅书,彻底从眼前滚蛋,难道不是一个釜底抽薪的好办法吗?
眼不见,心不烦。
04
—
扔书这件事,家长唯一做错的地方,就是不该从高处往下扔。因为这样实在太危险了,弄得不好,要出人命的。
除此之外,我还真觉得,扔书是个不错的发泄方法。
要求人时时刻刻都保持理性,本身就是一件不理性的事情。
当排山倒海般的情绪,汹涌而来的时候,如果试图用理智把它们压下去,自行消化,可能会伤害到身体。
压力这种东西,不往身体外发,就是往身体里走。想来想去,如果能保证老命,损失点书,又算什么呢?
对于扔书,我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一,尽量扔在自己家里,扔得重一点,可以摔烂几本,不要往楼下扔。
二,非要家丑外扬,门打开,扔楼道里。丢人的范围窄,等会儿再捡回来也更方便,不要往楼下扔。
三,真心想扔掉书,干脆直接扔小区的垃圾桶里,自绝后路,一了百了,不要往楼下扔。
四,如果认死理儿,非要往楼下扔,那就不要扔书。书对家庭财产的破坏力明显不够,不如直接扔人民币吧。
一张张扔也行,一把把扔也行,扔的时候,记得叫我啊。
平时哇啦哇啦地骂小孩,
一定没少吵到邻居,
也是该给人家发点噪音补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