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点我就信了!

上卷 第五十七回 第十四节:

【原文】

宝钗就往潇湘馆来.正值他母亲也来瞧黛玉,正说闲话呢.宝钗笑道:“妈多早晚来的?我竟不知道。”薛姨妈道:“我这几天连日忙,总没来瞧瞧宝玉和他.所以今儿瞧他二个,都也好了。”黛玉忙让宝钗坐了,因向宝钗道:“天下的事真是人想不到的,怎么想的到姨妈和大舅母又作一门亲家。”薛姨妈道:“我的儿,你们女孩家那里知道,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宝钗道:“惟有妈,说动话就拉上我们。”一面说,一面伏在他母亲怀里笑说:“咱们走罢。”黛玉笑道:“你瞧,这么大了,离了姨妈他就是个最老道的,见了姨妈他就撒娇儿。”薛姨妈用手摩弄着宝钗,叹向黛玉道:“你这姐姐就和凤哥儿在老太太跟前一样,有了正经事就和他商量,没了事幸亏他开开我的心.我见了他这样,有多少愁不散的。”黛玉听说,流泪叹道:“他偏在这里这样,分明是气我没娘的人,故意来刺我的眼。”宝钗笑道:“妈瞧他轻狂,倒说我撒娇儿。”薛姨妈道:“也怨不得他伤心,可怜没父母,到底没个亲人。”又摩娑黛玉笑道:“好孩子别哭.你见我疼你姐姐你伤心了,你不知我心里更疼你呢.你姐姐虽没了父亲,到底有我,有亲哥哥,这就比你强了.我每每和你姐姐说,心里很疼你,只是外头不好带出来的.你这里人多口杂,说好话的人少,说歹话的人多,不说你无依无靠,为人作人配人疼,只说我们看老太太疼你了,我们也洑【fù】上水去了。”黛玉笑道:“姨妈既这么说,我明日就认姨妈做娘,姨妈若是弃嫌不认,便是假意疼我了。”薛姨妈道:“你不厌我,就认了才好。”宝钗忙道:“认不得的。”黛玉道:“怎么认不得?"宝钗笑问道:“我且问你,我哥哥还没定亲事,为什么反将邢妹妹先说与我兄弟了,是什么道理?"黛玉道:“他不在家,或是属相生日不对,所以先说与兄弟了。”宝钗笑道:“非也.我哥哥已经相准了,只等来家就下定了,也不必提出人来,我方才说你认不得娘,你细想去。”说着,便和他母亲挤眼儿发笑.黛玉听了,便也一头伏在薛姨妈身上,说道:“姨妈不打他我不依。”薛姨妈忙也搂他笑道:“你别信你姐姐的话,他是顽你呢。”宝钗笑道:“真个的,妈明儿和老太太求了他作媳妇,岂不比外头寻的好?"黛玉便够上来要抓他,口内笑说:“你越发疯了。”薛姨妈忙也笑劝,用手分开方罢.因又向宝钗道:“连邢女儿我还怕你哥哥遭踏了他,所以给你兄弟说了.别说这孩子,我也断不肯给他.前儿老太太因要把你妹妹说给宝玉,偏生又有了人家,不然倒是一门好亲.前儿我说定了邢女儿,老太太还取笑说:`我原要说他的人,谁知他的人没到手,倒被他说了我们的一个去了.'虽是顽话,细想来倒有些意思.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林黛玉先还怔怔的,听后来见说到自己身上,便啐了宝钗一口,红了脸,拉着宝钗笑道:“我只打你!你为什么招出姨妈这些老没正经的话来?"宝钗笑道:“这可奇了!妈说你,为什么打我?"紫鹃忙也跑来笑道:“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太太说去?"薛姨妈哈哈笑道:“你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你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去了."紫鹃听了,也红了脸,笑道:“姨太太真个倚老卖老的起来。”说着,便转身去了.黛玉先骂:“又与你这蹄子什么相干?"后来见了这样,也笑起来说:“阿弥陀佛!该,该,该!也臊了一鼻子灰去了!"薛姨妈母女及屋内婆子丫鬟都笑起来.婆子们因也笑道:“姨太太虽是顽话,却倒也不差呢.到闲了时和老太太一商议,姨太太竟做媒保成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妥的。”薛姨妈道:“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

【端木持易见解】

唐代有个牛僧孺,是个很有名的人物,他写了一本小说,叫《玄怪录》,大多都是一些神仙道术、定命再生、鬼怪妖物等内容。虽然内容在现代我们来看,是荒诞不经的,但不得不说,这些玄幻奇怪的故事倒是新奇的,文字委婉,人物生动,艺术手法创新,是有进步意义的。为什么牛僧孺这么一个牛人,却要去写这种东西呢?因为他写这个东西的时候还没有出名,他要博眼球,他就要顺应老百姓的眼光,那个时代,老百姓已经过腻了平淡无奇的生活,厌倦了喘不过气来的被压剥的日子,于是,他们需要改变,需要求变,需要变革,需要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和空气,无论这新的是什么,只要不同于现状,就可以。

于是,无论是谁,要想赢得群众,他就非变不可。他们不敢写现实,那就编一些鬼怪神仙、玄妙奇怪的故事。现实越令人窒息,对鬼怪玄幻故事的需求就越旺,赌博、娱乐、游戏和宗教就越发达。为什么呢?这些东西,都是对现实苦痛的麻醉或者超脱!

有个叫李复言的,也是唐朝人,也在牛僧孺一个时代。他参加科考的时候,按唐朝科举制度,在考试前,举子须将平时所撰的诗文写成卷轴,投送礼部,以作参考,于是,李复言交了一部小说叫《纂异》,估计是写的各种有别于正史的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野史传说。于是,被贬斥为“事非经济、动涉虚妄”,因此被取消了考试资格。没法科举的李复言干脆继续写小说得了,于是有《续玄怪录》一部。这本书里,就有一个故事,叫“定婚店”,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月下老人”一事。故事详情我就不说了,大家可以自行去看。我就讲讲这个问题:婚姻究竟是命定的——即先验的,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后天的?

古代现实中的婚姻,那是谁定的呢?父母之命令。而且大多时候都提前预定了的,比如娃娃亲,就说的是此事儿;青梅竹马也说的是此事儿;姑舅表亲也说的是此类事情。再加上门当户对、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然后你看,偶然的是非常非常少的,必然的是绝对的主流。

这个时候,人们自然就渴望一种突破,那就是能有一种因素,可以突破贵贱、贫富、门第、地位、阶层、地理、恩仇等等现实条件,这种因素,他们还不知道只能是人们自己。当他们还认识不到自身的内在力量的时候,于是他们只能寄希望一种外在的力量,那就是老天爷、神仙、月老、缘分等等超自然超人类超社会的力量,很可惜,这个外在的力量,只能是虚幻的力量

就像薛姨妈,对于现实中宝钗的婚姻,“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对于黛玉的婚姻,“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但“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于是薛姨妈认为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实际上她门清,这都是贾母不同意的缘故。拿月老说事儿,不过是自我安慰的同时,顺便安慰黛玉罢了。

很多人以为贾母反对宝钗嫁给宝玉是为了支持黛玉嫁给宝玉的,但据我的看法,实际上,钗黛二人都没戏。因为大家不能从感情出发来看问题。现实就是现实,现实就是社会地位和经济状态才是决定因素。贾母也得服从现实。宝钗家的地位是商人,根本没有社会地位;经济也已经不大好了。哪有条件和资格呢?黛玉呢?林家更是别提了,比宝钗还不如。所以,不要谈什么感情、美色。现实就是权力和财富,身份和地位。在封建社会,权力、身份和地位,远比财富更为重要。所以,当我从现实出发的时候,我的一切幻觉都破灭了。我希望诸位的幻觉,同我一起破灭,这才是红楼梦比雪还冷的情意,不到这个冷,你就不知道自己还活着,还是一个热心的人!极冷之后,再现热情,那才是最动人心弦的东西。但此时,诸位必须足够冷,这才够劲儿,才算碰到作者的眼界和水平的边疆!

至于后来怎么样,很多人说宝钗不是嫁给宝玉了吗?你们要看那是一个什么现实状况下,你就晓得了。社会地位和经济状态,它不是固定的,它是会变的,而且有时候可能急剧变化的。到了那时候,我们再细说这个道理!

就目前阶段而言,薛姨妈、薛宝钗、林黛玉,他们对于宝玉来说,那是想也别想的事情,没门,如何能通呢?只能幻想了!

王夫人收薛宝琴做干儿女,这是帮薛家搞定梅家,否定,凭现在薛家的身份和地位,梅家早就不愿意了。梅家都不愿意和现在的薛家联姻,贾家会愿意吗?自然是不可能愿意的。薛姨妈让薛蝌娶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算是作为一种回报吧!至于说薛姨妈收了黛玉做干儿女,就能达到嫁给宝玉的目的吗?一开始我也有幻想,但细想之后,才发现,这是另外一种幻想,是薛姨妈安慰待遇的说辞,和月老一样不靠谱的说辞。因为她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不够资格嫁给宝玉,还何况干女儿呢?如果是皇后或者某个亲王贵妃,收了林黛玉做干儿女,这还是有希望的。薛姨妈、薛家、就别指望了。现在已经没有资格和条件了!

明白以上的道理,你再看这节,热热闹闹的,实际上啥也不是,啥也没有,啥也不可能。黛玉、紫鹃、婆婆、薛姨妈,她们都知道这是玩笑,是不可能。既不可能收黛玉为干女儿,也不可能收了就能达到把林黛玉嫁给宝玉的目的。一群人说着谁都不信的:风啊、月啊、红线啊、美好的未来、理想的婚姻和完美的生活啊!

究竟是骗谁呢?

你们看过疯人院里的病人吗?

他们就是这样的,一遍遍重复着,那最美好的愿望!我们和他们唯一的区别是,他们相信,而我们不信!

他们信所以才不停的说,而我们不信却还要不停的说,那么,究竟谁才是疯子,谁才是精神病,谁才不是正常人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