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在线!南农大新学期在线教学开启!

云相遇、零距离,

南农大新学期在线教学全面开启!

全校401门本科课程,

387名任课老师,

19000人次学生,

通过在线教学平台云端相见!

第二次做“主播”的任课教师们

线上授课经验更丰富了;

阔别了一个假期的学生们,

如饥似渴积极互动

一起跟随小编

听听他们开课第一天的感受吧!

作物栽培学

本课程为农学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作物栽培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掌握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作物生产与环境调控关系、作物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应用基础理论分析作物生产管理中的问题。同时,通过中国特色作物栽培学发展的历程和典型案例分享,融入思政要素,培养学习和研究兴趣,树立为中国特色栽培学发展作贡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今天的第一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了什么是作物,什么是栽培以及什么是作物栽培学的问题。采用超星直播方式,同学们课堂表现很好,互动活跃。

——任课教师:李刚华

【学生感想】

刘佩彤:

线上课程讲的很生动有趣,老师将时事和作物栽培的知识融合,使得内容充实丰富,让我们真正透过知识了解其用途和意义。听到同学们熟悉的声音,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期待与大家线下相聚!

汪艺洁:

课程采用录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将传播知识与积极反馈结合再在了一起,受疫情影响,不能在线下看到小伙伴,但是直播间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倒也是让人感动非凡,栽培重视群体,但也绝非忽视个体,每一个闪闪发光的星星才能构成灿烂的星空,农学才是真正的低调奢华有内涵!

罗晗之:

李老师的课风趣幽默,轻松活泼,讲解了作物的概念、作物分类分布和作物栽培学的特点,点出了栽培学综合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引导我们关注未来栽培的信息化、精细化发展的趋势,充满对中国栽培未来发展的期许和思考,听完收获满满!

查欣妍:

第一节绪论课,李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讲解了生活中的常见作物及其分类,帮助我们由浅入深地了解作物栽培学的概念,同时还穿插介绍了许多国内外作物栽培历史和现状,用生动的实际案例为我们科普了栽培知识。线上课堂有诸多不便,但大家积极互动,课堂气氛十分轻松。

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正在科技界、教育界萌发、激荡和蔓延,所到之处,彻底更新和改变了现在被广泛认同的一些思想和方法。计算思维除了给计算机技术带来变革,它还让人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和谐、对称、完备、简洁等美学属性。计算思维是面向计算或给与计算的、隐藏在一般陈述性知识和技术背后的、科学家们求解问题时的思想和方法,它属于科学方法论的范畴。

疫情让我们相聚在云端来学习《计算思维》这门课,虽然不能面对面授课,但我看到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这门课是晚7点开始,但6点50左右174位同学就全部进入会议。课中提问时,大家在聊天里踊跃回答问题,各抒己见,同学们的参与度和活跃度让我惊喜。今天的课程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任课教师:徐焕良

【学生感想】

夏卓超:

计算思维与我们的生活优化息息相关,不论是物理学的运动求解,抑或数学的理论推演,都离不开计算思维。如今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我们已开始进入大数据时代,智能化和自动化已是时代的大趋势,计算已经无法脱离我们的生活,脱离了计算思维,也就意味着脱离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所以计算思维是新时代青年所必须掌握的思维能力与技能。

钟伟:

通过课程的学习,简单了解了计算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感受了计算思维在古代的具体呈现,非常生动、形象易懂,思考了计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希望未来能够我对计算思维更深入的学习和运用能得到更深入的开拓。

农产品贮运学

该课程主要介绍鲜活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运输和安全控制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能够了解农产品贮藏保鲜的原理,掌握常见的现代化贮藏方法和主要果品蔬菜的贮藏保鲜运输技术,并能活学活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该课程采用线上学习通和线下混合教学方式。老师提前将讲课内容上传到学习通,便于同学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也在学习通提供了拓展知识,将行业相关的最新信息提供给学生,以利扩大学生视野。混合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教学相长。
8月30日开学第一课采用线上教学方式,同学们热情认真,有同学提前一小时进入直播间,协助老师调整超星直播客户端,以确保课堂顺畅教学;直播过程中互动积极,比如,有同学以种植者、消费者等不同角色讲述对农产品品质的理解;教学效果优良。

——任课教师:肖红梅

【学生感想】

张慧:

农产品贮运学这门课程让我能从更为专业的角度,深入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农产品贮藏过程与方法,让我对于“科技改变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线上课程以直播的方式进行,极大方便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了课程效率。线上学习辅以丰富多样的课程附件,让我对于知识点理解更深入,也提升了我的学习兴趣。希望在未来的课程中,我可以熟练掌握农产品贮运相关知识,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多样角度思考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食用农产品的贮运问题。

傅立宝:

通过学习通直播的方式,肖老师为我们创建了同步课堂,可以一边听讲的同时一边看PPT。通过绪论和第一章的学习,我对农产品贮运学这门课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食品专业在农产品加工中的作用,是农产品生产链中的其中一环,同时学习了几种农产品贮存的常用技术及在水果、蔬菜等方面的应用等知识。

蔡笛萱:

受疫情影响,我们第一次课与肖老师在线上见面。肖老师讲课思路清晰,语言通俗易懂,结合了丰富的实例,让我们对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授课过程中,老师介绍了最新的相关政策,充分利用线上教学优势提供了创新技术论坛讲演资源,我们从中了解到该领域的最新动态。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以园艺院的“玫瑰白菜”科研成果为例,说明了产品的使用价值不仅有食用价值,还包括观赏价值。在互动环节,老师从常见的初级农产品出发,引导我们比较豆芽、毛豆、黄豆的贮藏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规律。最后肖老师也强调了,这门课我们虽然着重学习农产品加工部分,但对整个产业链的了解十分重要,在学习伊始让我们树立了全局观意识。第一堂直播课内容十分丰富,非常期待接下来的线上课程学习!

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基础

《植物营养学分子生物学基础》今天第一天线上教学,面对授课学生是资环191和192两个班。我们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开展的线上教学活动。第一次课我主要讲的是绪论,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为什么我们研究植物? 从泰戈尔的“让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开始联系了植物与我们星球命运,人类生命进化及科学真理发现等的内容进行展开,重点阐明了遗传学从研究植物开始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分子生物学核心概念。为了丰富同学们线上学习的趣味性,播放了BBC的植物王国的专题片,展现植物之美,之神奇,之力量,之科学。第二部分介绍为什么我们研究植物营养学,从介绍世界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胁迫问题及植物营养学可以提供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方法开始展开,引伸到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在这些领域中的新发现和新贡献。
为了增加与同学线上教学互动,在上课前我收集了同学的问题,在课堂上针对性的详细阐明,并与同学在腾讯会议中和QQ课程群里进行了实时交流,通过以上的课程内容的介绍同学们对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有了很强的好奇和学习热情,并把课程推荐给了非资环专业的同学。

——任课教师:范晓荣

【学生感想】

柯欣仪:

突如其来的疫情阻隔了老师与我们的距离,但是新学期也已悄然而至。线上教学的方式,即便我们相距千里,还是能共同聆听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基础这门课。范老师对课程的悉心准备,工作量和压力也因上课方式的不同在无形中增加。虽然可能没有线下课堂交流来得方便,但是老师还是在尽最大努力让线上课程展现的更完美。因此,我们更不能辜负老师的辛苦付出!!

文可:

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基础是我很喜欢的一门课程,植物是地球上固定而不朽的生命,在微观世界研究植物的生长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生命的密码由博学而温柔的老师娓娓道来:代代相传的遗传基因,氮磷钾等元素的奇妙冒险,使植物这个庞大的生命群体,从基因开始,揭开养分元素生理功能的神秘面纱。

名家名论名译

面对疫情,与同学共克时难。作为一个面向全校大三学生的选修课,第一节课与110位学生在线分享了这门课的基本要求,学习《翻译名家、名译、名论》的意义,并通过视频,了解翻译大师严复为“开民智”、为国富民强而“专心译书”的爱国情怀。学生课堂表现积极,课后要求学生完成思考题:

1. 什么是翻译?就所述翻译的界定谈谈你对翻译的看法。你读过哪些译著?知道哪些翻译家和翻译理论?

2. 翻译有没有标准?试说明翻译的过程,并阐述理解与表达之间的关系。

3.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哪几次翻译高潮?

这门课是根据新国标要求、面向大学生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也是英语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通过小组研讨、教师点评的形式,重点学习我国近现代翻译名家的名译和名论,共赏经典译作,研读经典译论,并辅以翻译练习、PPT汇报,最后以课程论文形式结课。本课程也是思政课程:这些翻译家都有着中国文人所特有的优良传统——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辞辛苦、不遗余力地为国家、为人民翻译了大量重要的著作。

——任课教师:李平

【学生感想】

李荧荧:

第一节课上,李老师通过书籍推荐并结合视频讲解帮助大家建立起名家、名作、名译的学习思路,课程充实有趣,易于理解,拓展了我的知识面。课上老师提到严复四十多岁才开始做翻译,作为青年人的我们自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老师激励我们当下要扎实基础,不断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孙启瑞:

李老师先用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开篇,呼吁大家积极讨论,让我感受到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李老师还对我们的作业于考试提出了小组合作的要求,让我们在这个竞争愈发激励的时代里体悟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第一堂课的最后,李老师还给我们布置了几道思考题,譬如“翻译是什么?”“翻译有什么标准?”等等,给到了我更多的思考空间。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课程是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涵盖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应用技巧,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学期第一课主要是为同学们介绍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基础理论和应用背景,着重介绍开发机器学习系统的基本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转换、预测结果等。
在上课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和同学们的互动,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带动大家复习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并鼓励同学们勇于探索深度学习相关的新知识。同时,我还特地准备了生动的示例和视频资料,帮助同学们能够通俗易懂地了解深度学习的相关应用和发展进程。
全国的疫情形势正在好转,相信我和同学们很快就能在真实的教室中相聚互动!共同学习!

——任课教师:翟肇裕

【学生感想】

郝冠毅:

8月30号,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在这新的学期里,人工智能191也迎来新的课程、新的挑战。其中令我记忆深刻的是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这门课,翟老师是刚从西班牙留学归来的年轻教师,与我们在交流起来十分融洽,相信也会在未来的这学期里与人工智能191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第一次课老师主要介绍了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背景、学习工具等等,这门课在国外发展十分发达,老师的留学经历也一定会带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

孙志豪: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从一开始的推理,到后面的专家系统,再到后面的机器学习,以及最后因算力提高而凸现而出的深度学习的过程。老师结合了各种生动的示例展示了深度学习的具体应用,包括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的应用。最后老师介绍了一些深度学习框架并展示了相关网站,供大家学习和使用。课堂整体感觉还是很好,中间还穿插了一些视频,例如Google Duplex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向胜:

翟老师在课上讲到的内容非常丰富,将神经网络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都列举了一遍,还有我们要将要学习的课程知识内容。课堂上还介绍了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有趣让人解放这是一个有趣、可以获得实用知识的课。期待老师的下一次课!

基础生物化学

《基础生物化学》课程是我校生物类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是后继一系列重要课程的基础,特别是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等各科的基础,同时在分子生物学中也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本课程介绍的主要内容包括:静态生物化学部分的核酸化学、蛋白质化学和酶学,动态生物化学部分的糖类的分解代谢,以及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等,从而使学生基本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线上线下教学结合的方式能够督促学生提前预习,同时线上教学改变了教师的考核方式,可以更加方便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增加过程考核在成绩中所占比例,改变了学生以往的考试前突击复习的弊端。

——任课教师:谭锋

【学生感想】

龚婧雯:

本节课老师主要给我们讲了课堂导论,大致讲解了静态生物化学和动态生物化学,并指出其中的重点以及学习方法,让我们对此门课程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修博然:

通过第一次的生物化学课我了解了生物化学的基本含义,以及所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学习的含义,生物化学主要分为静态生物化学,主要学习蛋白质化学和核酸化学,和动态生物化学主要学习糖代谢和生物氧化。老师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了生物化学的具体应用,激发了我对学习生物化学的期待和学习的动力。

基因工程

生物工程的核心理念是将工程化的思维与生物学、现代分子生物技术、遗传工程等多学科融合,实现对生物体按照既定路线设计、改造,并最终实现工业化生产和食品产业的应用。基因工程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是让学生理解基因工程基本原理,重组DNA的基本操作技术,让学生掌握相关技术综合运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因工程,并了解基因工程的最新的应用实例和研究进展。
学习期间,我的本科、硕士、博士专业都与生物工程方向相关,工作后从事《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已有十余年,深刻体会到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其在食品技术创新与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开学第一讲处于疫情防控期间,我运用成熟的在网络线上授课系统,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课程第一章绪论部分。通过分享基因工程发展历史中一个个鲜活的实例,让同学们体会到基因工程技术具备从分子水平上改造、甚至创造出“未来食品”的颠覆性的潜力!

——任课教师:张充

【学生感想】

徐寰宇:

张老师的讲课非常细致,从基因工程的起源谈起,涉及到了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三大要素,这部分是我们之前有所接触的但又没有系统的深入的了解。接下来在讲基因工程的操作时也没有照本宣科,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操作提醒我们操作的注意事项,对我的启发也很大,最后谈到了基因工程所涉及的伦理道德,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上完课以后张老师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旁征博引又能联系实际讲解,讲解专业又不失风趣幽默,讲到的一系列操作都对我的实验有很大的启发。

陈莹莹:

张老师的基因工程课程,内容翔实、逻辑清晰。在两节课的时间里,从基因工程诞生的基础、应用与发展等方面展开叙述,使我们对基因工程的整体脉络有了基本的概念,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影视艺术概论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以其时空的自由性再次成为了特殊时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校《本科生线上教学通知安排》的部署,在开课前我与同学们通过学习通平台、课程QQ群等方式第一时间建立了联系,发布了相关课程安排。真可谓新学期新气象,开学第一节课虽然没有“预备铃”的提醒,但是同学们依旧以饱满的热情提前十五分钟全员打卡进入“线上教室”。
《影视艺术概论》作为一门面向全校高年级同学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选修的同学不仅有表演专业的同学还有很多外专业的学生,因此如何根据授课群体学习需求的差异性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便成为了我备课的重中之重。在开课前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标,通过采取线上随机访谈的方式,认真调研不同专业同学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的完善教学方案。在第一节课的教学中精心穿插了讨论环节,旨在通过设疑解惑启思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们讨论热烈,回答积极,并能在课后主动与我联系交流课程内容。
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相信“线上教学”很快便会如期而至,期待与同学们早日回归美丽的南农校园,在历史悠久的主楼一起追寻传统文化之根,品味现代艺术之美!
——任课教师:朱志平

【学生感想】

倪轶:

疫情虽然暂时阻碍了我们与朱志平老师的线下见面,但是并没有阻挡到老师同学们教与学的热情。
课上,每次遇到稍显晦涩的专业术语,朱老师会从身边的影视作品入手为我们解析;遇到名家名篇的注解,朱老师也会让我们从自己的角度谈谈感受。课堂互动中,同学争先恐后,十分踊跃。看着屏幕上大家的小麦克风逐一绿起,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可视化的“思维碰撞的火花”。
第一节后结束后,看着自己的笔记,耳中还能回想起朱老师举例的观点及作品名称,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课后的问题,也让我们彼此受益良多。以上全部的感受,在让我感到充实的同时,更让我憧憬下一节课的到来;同时,我们也更希望早日回到线下,回到朱老师的课堂上。

陈致远:

像《影视艺术概论》这种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的课程,朱志平老师在理论的基础上具体到实例,并和我们一起在线讨论,相比在学校上课,会激发我们更多的灵感,同样的时间效率倍增。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这种情况下也更需要我们保持自律,这也需要我们对自身有更高的要求。
通过朱老师线上生动的讲述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我的艺术审美以及对影视作品更深层次的思考,我非常期待接下来的学习,同时也期盼着与老师同学们线下相聚!

卢紫琳:

每次一想要上到朱老师的课,我总会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虽然因为疫情不能去教室上课,但是线上上课也丝毫不减在教室上课时的激情和氛围。
朱老师在和我们说到艺术概论的每个知识点的时候,都有举实际的例子,我们也通过这种方式更加理解并记住了知识点。我们还有举手奖励政策,所以每节课所有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课堂中来,甚至都抢着回答问题,每次上完课都觉得收获了很多。这些更加开放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总是了解到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
统稿 | 教务处、各学院
编辑 | 郭嘉宁
校对 | 葛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