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图谈失眠证治,调脾胃
下面我们接着讲《营卫生会》的第一段的[临证指要],重点是讨论了营卫运行与睡眠的关系及其意义的问题。这个内容我们在讲课当中已经涉及到了,这里再提一下。这一段最后是以老年人之昼不精、夜不瞑,壮年人白天精明、夜间睡得好,它是说的这样的问题。它提这个问题的本意是想解释营卫之气与睡眠关系的问题,还是讨论营卫的问题。因为营卫的运行是相偕而行,是相互影响的,不是完全的一个脉外、一个脉内,谁也不理谁,而是相互影响的。所以,虽然睡眠的问题主要是卫气,但是营气它也跟卫气相互影响,所以这里提出来是营卫运行与睡眠的关系。当然,我提到了,关键是卫气运行的问题,我们前面那个图2-2卫气循行的示意图,昼行阳经、夜行五脏,行于阳则寐、行于阴则寤,可以说这是《内经》解释睡眠的唯一的一个理论。我也说过,《素问·逆调论》所说的“胃不和卧不安”,这个胃实际上也包括了肠胃,因为卫气从阳入于阴的关键部位在于阳明,只有通过阳明,才能再经过跷脉进入于阴,才能够睡眠。尽管各种原因都可以导致睡眠障碍,但是,就失眠而言,最主要的、最关键的部位是阳明。当然,如果从嗜睡、睡不醒的角度来看,那么关键部位是在于脾,因为卫气从阴出于阳的最后一脏是脾。所以睡眠障碍的关键是脾胃,我们在临床治疗时常用调脾胃的方法,调理脾胃。当然目前临床上见得多的是失眠,嗑睡也有,对医生来说可能不太少见,但相对失眠来说还是少见的。所以古来治失眠的方子,绝大多数都是调脾胃,或者说离不开调脾胃。
我们在[临证指要]当中引了《灵枢·口问》的话、《灵枢·大惑论》的话、《灵枢·邪客》的话,其实都想说明、这重点是讲失眠,失眠的问题要调肠胃,其实调脾胃和调肠胃的方子往往是相近的,用药是也往往是相联系的。当然我们在讲《灵枢·邪客》篇的时候,重点是要用半夏汤,就是半夏、秫米汤,就这两味药,这两味药祛什么?这两味药祛阳明的痰浊,或者叫阳明湿浊。阳明的湿浊去掉了,那么卫气就容易从阳经入于阴经,所以他就睡觉了,这叫“覆杯则卧”,喝完药汤把杯子一扣就能睡觉了,《邪客》篇有这样的话。
[临证指要]最后一段总结说,对于睡眠失常的病证,除了治心、治肝之外,还应当辨证运用调和营卫之法,比如《内经》用半夏秫米汤治失眠,《金匮要略》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治失眠、治梦交,《三因方》用温胆汤治虚烦不眠、惊悸不宁等,都与调和营卫有关。营卫怎么调和?营出中焦、卫出下焦,当然,营出中焦、卫出下焦它都是水谷精微所化,而水谷精微就是中焦所化,所以说调营卫是不错的,其实调营卫就得调脾胃,不调脾胃这营卫就很难调得好。
睡眠障碍还有嗑睡的问题,我们这个教材上没有谈到,前面我们在讲课中提到了,卫气不能从阴、不能从脏出于阳经的话,出于阳分的话,那么它就要嗑睡。而且我也提到,无论治嗑睡还是治失眠,我们都要调脾胃。因此,从理论上讲,用调脾胃的方法既可以治失眠,又可以治嗑睡,在临床上也有这种使用方法,基本上一个方子,就是既能治失眠又能治嗑睡。适当地量不同,我的经验是量合适了,一般的量是治失眠,把这方子加量就可以治嗑睡,多使了就醒了,合适了就睡了,用量多也就把脾经也给通畅了。调脾胃反正是用方可以选用相同的药,又调脾又调胃,这是中医理论的特点之一,起码在对治疗失眠的问题上,在理论认识上、在用药方法上,这是我们的特点,所谓特点,无非现在的对照、是拿西医的观点来对照。西医治嗑睡和治失眠绝对是相反的两个药,一个是重镇、镇静,一个是让他兴奋,可是中药好,中药是按我们这条理论作为指导的,就一个药就可以了,理论是很通的。如果接触到很多的西医观点,而接受不了这个观点,那你再治病的话,你也想去吧,哪个药是使大脑兴奋的,你就给他使兴奋的药,睡不着就镇去吧,中药有重镇的药,但不见得就能镇得下来。要是这样比的话,中药真的比不过西药,人家西药是化学制品,分子式的,针对性特别强,我们中药哪有那么一个药是单纯的作用,单纯的就不是原来那中药了,那得经过很严格的提纯了。所以,要拿中医的饮片、汤剂、丸剂、散剂和西药对照,你永远对照不过西药。但是我们不是这么个理儿,我们这一个方子可以治疗若干种病,它只是这个机理相同都可以,所以这必须要掌握好中医的理论才能够很好地使用中药、使用方剂,才能够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不然的话,你一想人家用了安定,咱们就用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石决明,你都用上也不见得能顶得过人家那几毫克的安定。所以我们不是那么用的,我们中药调理脾胃、调理好之后,无论是失眠也好、还是治嗑睡也好,醒来之后,脑子是清醒的、是精明的,不是睡得稀里糊涂,睡醒了还挺疲乏、脑子还不清醒,不是那样。所以要认真地钻研我们中医的理论,真的理解了这个理论,你在临床上才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