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对人才培养制度的反思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我国要实施人才战略,就必须对束缚人才开发的制度进行创新。当然,应该看到,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在人事人才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了人才开发的变革,但是,与发展的新形势相比,我们的人才培养制度还有许多方面亟需完善和创新。如果说,技术创新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那么,制度创新则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最重要的力量,当然也是促进人才开发的重要动力。在制度创新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反思人才培养制度。
要反思人才培养制度,前提就是我们必须对制度本身进行必要的反思。从历史和科学的观点来看,任何一种体制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乃至弊端。但是久而久之,人们就会习惯于那些所谓合乎惯例、合乎程序的各种制度,认为符合惯例和程序的都是对的,都是合理的,而不再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事实上,许多合乎惯例和程序的并不都是合理的,只不过是大家都习以为常罢了。由此出发,反思我国的人才培养制度,就不难发现我们还存在着人才培养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缺乏整合,人才培养追求短期效应等问题。
一、人才培养观念滞后
在人才培养观念上,从宏观上来说,在20世纪60年代,号称要“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在改革开放以后,则注重培养“四有新人”。由于社会培养人才通常是为了满足现实的需要,这样,过去的人才培养目的就出现了实用主义倾向,为了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没有从根本上考虑人才开发不仅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且人才开发本身就是人生拓展的重要目的。
黑格尔指出:“诗的艺术作品却只有一个目的:创造美和欣赏美;在诗里,目的和目的的实现都直接在于独立自足的完成的作品本身,艺术的活动不是为着达到艺术范围以外的某种结果的手段,而是一种随作品完成而马上就达到实现的目的。”(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第46页,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黑格尔的深刻之处在于,他虽然肯定了艺术的认识和教育作用,但更肯定艺术的审美作用,尤其是看到了“艺术的活动不是为着达到艺术范围以外的某种结果的手段”,这对于我们理解人才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回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的“目的因”,就更容易看出,亚氏把建成房子本身视为实现了房子的目的,因为这意味着建筑材料(物质因)和它的形式实现了有机统一,而不是指建成房子供人使用或者居住。因此,我们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黑格尔和亚里士多德的上述阐释对于我们研究人才开发,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如果仅仅为了实用而培养人才,就必然导致人才培养过程中素质教育的缺失,必然影响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完善,就必然影响着人才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认为,人才开发固然要求真,向善,要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但这只是人生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人生还有自身的发展,自身价值的实现等,即人生的积极进取本身就体现了人的本质所在。因此,我们不能单纯或片面地追求人才开发的实践价值或社会价值,因为人才开发本身就是人类自身发展的目的。一些特殊的比赛,如汽车拉力赛、自行车障碍赛、大力士比赛等,已经逐渐失去了其实用价值,而逐渐凸显出生命的哲学价值,即人的潜能的开发和价值的确认。
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人才开发,我们应该从哲学的更高层次出发,对人才开发作出新的诠释,拨开多年熟视无睹的思维定势的遮蔽,以全新的眼光审视人才开发的原动力和真正本质,以利于更好地促进人才开发的持久性。新的人才开发理念要求我们在人才开发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如何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又要考虑如何促进个体生命的全面发展,把人才开发与实现人的本质结合起来,把人才开发的专业技能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一切为了就业的人才开发模式。
二、人才培养追求短期效应
与人才开发的理念滞后相关,我们的人才培养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短期效应。在这方面,长期以来,我们的人才培养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已经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困境。
第一,在普通高校教育中,学生由于受到父母长期的“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的熏陶和教育,再加上“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因而有相当多的学生渴望成名成家。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这无可厚非,但是,在求学阶段,如果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知识和追求真理中去,如果不是淡泊名利,就很容易陷入功利主义,也很容易因此而急于求成,最终难达成才之鹄的。
第二,在各种职业技术学校和学院中,学校和学生都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因此,非常注重实用技能的培训。从我国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来看,职业技术学校和学院都是目前乃至以后长期所需要的,这本来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在这类学校中,由于过于强调了应用性,而相对来说,以人文为主的素质教育则显得相当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必然成为学习的工具,成为将来就业的知识储存器和技能操作者,从根本上说,这也不利于人才的长远发展。
第三,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培养方面,也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倾向。按照人才开发的原理来讲,用人单位应该制定人才资源的科学规划,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但实际上,很多用人单位往往“到哪山,砍哪柴”,通常是根据工作的临时需要,这才安排员工参加相关的培训。这种短期培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立竿见影,但缺乏长效机制。
三、人才培养缺乏整合
人才培养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诸多要素的优化组合,因此,忽视了任何一个环节,或者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影响到人才的整体性开发。但是,多少年来,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往往各自孤军奋斗,彼此缺乏联系和沟通,这就如同一个人的血脉不畅通一样,整个肌体就必然会出现问题,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第一,学校办学缺乏开放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开发的整体合力。办学的封闭性直接影响了学校和社会的密切联系,也因此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视野。在我国,凡是学校,都要用围墙围起来,这看起来很安全,可问题就出在这里。一堵墙,是封闭式办学的象征;一堵墙,隔开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一堵墙,给学生的思维套上了枷锁。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只是他们一生中非常短暂的时间,更多的时间是要参与社会实践;而实际上,更多的学校多少带有经院式办学的影子。在中学,老师要看着学生上早操,看着学生上自习,以维持学校的纪律;至于各种考试,更是让学生感到喘不过气来。在大学,高校除了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外,大部分的公共课都有统一规定。此外,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等,都缺乏有机联系,彼此之间大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这种办学理念绝不是开放式办学,而是封闭式的,其结果轻则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重则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视野,难以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因而影响了人才的和谐发展。
第二,各种专业教育分工过细,客观上造成了各种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单一化。在中学,有的学校在高中阶段很早就开始分文理班,严重束缚了中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在各种技术学校和职业学院,学生存在着技能单一的现象;在大学,专业分得太细太窄,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用人单位,也存在着单位内部因为岗位缺乏流动而造成的员工能力单一问题。
总的来看,我国人才开发除了每个人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参加学校的教育以外,基本上就是就业以后的某些职业培训,在实际层面上,还缺乏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具体表现为家庭、学校、用人单位和整个社会在人才开发方面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
责任编辑:孙圆圆
好 书 推 荐
简 介
薛永武《中西文论与美学研究》一书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的心血与智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作者以视域融合与思域融通的方法,对中国文论、西方文论和美学进行了融通性的研究。第一部分包括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影响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主体性原因,比较全面系统研究了先秦音乐理论对《乐记》的影响、《庄子》《乐论》《吕氏春秋》与《乐记》的比较、《乐记》天人相谐的和合精神、《乐记》对乐的生命本体论阐释。第二部分研究了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郎吉弩斯、狄德罗、康德和黑格尔的文艺思想。第三部分研究审美价值与主体性等重要的美学理论,对人才美学、审美与人才开发、审美经济和海洋美学等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