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子宫肌瘤的管理

作者:晋慧莉、胡小靖、漆洪波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

摘要

①子宫肌瘤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绝经期前年龄增加及种族差异;FIGO分期中数字越小,表示肌瘤离子宫内膜越近。

②子宫肌瘤在妊娠不同时期发生妊娠并发症的风险不同。

③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应以保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

④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分娩方式,应根据肌瘤大小、部位及母儿情况而定。

⑤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严重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一、流行病学及分类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可单发也可多发,剖视见特征性的白色漩涡状或编织状外观。

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常见高危因素为年龄>40岁、初潮年龄小、未生育、晚育、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激素补充治疗、黑色人种及子宫肌瘤家族史等。黑色人种的发病率是白色人种的2-3倍,且发病年龄更早,症状更为严重(图1)[1]。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难以准确统计,有报道70%的女性会出现子宫肌瘤,其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为3-12% [2],大部分无临床症状,只有约10-30%会出现围产期并发症 [3]。

二、子宫肌瘤分型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依据肌瘤相对于粘膜和浆膜表面的位置将子宫肌瘤分为八类(图2),数字越小,表示肌瘤离子宫内膜越近,但是这种分类不能显示肌瘤的大小,低估了临床疾病的复杂性。

三、对妊娠的影响

子宫肌瘤在不同妊娠时期妊娠风险不同(图3),常见妊娠并发症包括:流产、剖宫产、胎位不正、难产、产后出血、产后子宫切除、胎盘滞留、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前置胎盘、子宫破裂、胎膜早破等[4]。
2017年ASRM指南指出:除黏膜下肌瘤或影响宫腔形态的肌壁间肌瘤外,尚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其他类型的肌瘤会降低妊娠率并增加早期妊娠丢失率。

四、子宫肌瘤红色变性

由于妊娠期子宫肌瘤快速增大,肌瘤内血液循环障碍,子宫肌瘤更易发生红色变性,表现为持续性下腹痛、肌瘤部位压痛反跳痛,发热、恶心、呕吐,脉搏增快,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5]。

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预防流产、早产,必要时使用宫缩抑制剂,一般7-14天可以缓解。肌瘤发生红色变性后,局部血液供应障碍,易坏死、发生感染,故主张使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等)。而妊娠期血流丰富,术中易出血,且妊娠期变性肌瘤充血、变软,边界不清,手术无法达到预期范围。所以,仅在出现以下情况时才需要手术治疗:肌瘤短期增大、恶变可能;保守治疗无效;肌瘤蒂扭转、继发感染等经保守治疗无效;肌瘤压迫周围器官、出现严重症状[6]。

五、分娩方式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分娩方式,应根据肌瘤大小、部位及母儿情况而定,子宫肌瘤小、不影响产程进展,可选择阴道分娩;子宫肌瘤位于子宫下段、子宫颈等位置,影响胎先露衔接和入盆,阻碍胎儿下降及娩出,应在足月后择期行剖宫产术[7]。

而剖宫产术中是否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尚存争议。有文献表明,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与单纯剖宫产比较仅延长了手术时间,而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产后出血、产后发热等发生率无明显差异[8]。但由于术者技术欠缺、医院输血急救条件差、不易暴露的肌瘤以及靠近子宫动静脉、输卵管间质部的大肌瘤、危重孕妇等因素,不主张在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

六、产后出血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严重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图4)[9]。产时胎儿娩出后,应当及时使用子宫收缩剂,最好使用长效和强效的药物,如卡贝缩宫素等。大量研究表明,产后出血导致的产妇死亡高峰在产后1小时,观察至产后2小时符合WHO对产后出血加强监测的时间要求[7]。密切观察是否恶露淋漓不尽,有无子宫复旧不良征象、肌瘤变性、继发感染等。此时,需要促子宫收缩、促恶露排出;母乳喂养;注意体温变化及有无腹痛征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