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中的“寺、庙、祠、观、庵”有何区别,可别弄混淆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
自古名山多寺庙,在一些风景名胜,人们不乏能够看到一些寺庙建筑,然而,寺庙原本是分开的,并不是同一个含义,俗话所说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然而,和尚很多时候,并不住在庙里,而是住在寺里。在古代的宗教建筑中,除了寺、庙,还有祠、观、庵等等,那么,它们分别是什么含义?有何区别呢?
第一、寺
在一些古装剧或者书籍中,人们时常听到“大理寺”这个词,然而,大理寺的成员,并不是和尚,而是朝廷官员。在《说文》中,寺的解释是:“廷也”,寺是一种官署名,在秦汉时期,原称为廷尉,在北齐时期,改名为大理寺,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改名为大理院。除了大理寺之外,还有太常寺。
汉明帝时期,天竺白马驼经到'鸿胪寺','鸿胪寺'继而改名为白马寺,随着佛教的盛行,寺也逐渐成为了佛教建筑的代名词,寺在梵文的翻译上,成为“僧众园林”。
第二/第三、庙/祠
庙和祠,原本都指代供奉祖先的地方,在汉代,就已经有了“祠堂”一词,后来,祠堂也纪念伟人名士。相对于祠,庙的建筑就讲究得多了,早在西汉时期的《礼记》中,就曾记载:“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庙是供祀祖宗的地方,天子的叫“太庙”,寻常百姓的叫“家庙”
后来,庙又与原始的神社结合,成为了祭祀原始神明的地方,例如有土地庙、山神庙、城隍庙等等,当然,庙也是纪念古代圣人的地方,例如纪念文圣孔子的孔庙,纪念武圣关羽的关庙等等。
第四/第五、观/庵
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道:“仙人好楼居,上令长安作蜚廉桂观,甘泉作益延寿观。”,从中可知,古人认为,仙人从天上下凡,因此楼观也是迎接神仙的地方,在《封神演义》中,商纣王就曾建摘星楼迎仙。
'观者,于上观望也',观也指代古代大型宫阙两旁的一些望楼、楼观,随着道教的盛行,建观迎仙的做法蔚然成风,久而久之,观也成为了道家修炼的场所,因此,观指的是道教建筑。
庵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有一个成语,叫做“结草为庵”,庵原本指的是草屋,是古代修行之人居住的地方,庵也可以形容小庙,一般指代没有大雄宝殿的,便叫庵。第二种解释,则是不对外开放的庙宇,指的是女性修行者的尼姑庵,典型的例子,便是《红楼梦》中,妙玉的修行场所——栊翠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