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成都农民无意间发现的古墓, 竟纠正了《新五代史》 谬误

1970年冬的一天,成都北郊一位农民在磨盘山附近锄地的时候,突然挖出一块大青石,疑似古墓遗存。该农民警惕性极高,赶快向有关单位汇报情况。第二年春天,四川省博物馆和成都市文物管理处联合对古墓进行发掘,从墓室里出土了玉册残片,上面刻有“明德元年...... 嗣皇帝昶葬大行皇帝于和陵 ”的字样,这才将古墓的谜底揭晓。原来墓主人是五代十国后蜀政权的开国皇帝-高祖孟知祥,而这座古墓正是孟知祥的陵寝和陵,如果不是农民的意外发现,将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

纵观成都千年建城史,由孟知祥开创的后蜀政权只存在了三十二年,而孟知祥本人也仅仅当了七个月皇帝就离世,给人们的存在感很低。按照《新五代史》的记载,孟知祥祖籍为今天的河北邢台,不到二十岁就娶了晋王李克用的女儿福庆长公主,成为李家乘龙快婿,担任晋军左教练使,负责训练士兵。等到小舅子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政权后,孟知祥被任命为太原尹,负责留守大后方。

925年后唐大将郭崇韬奉旨征讨前蜀政权,当前蜀后主王衍归降后,经过郭崇韬的推荐,孟知祥改任剑南西川节度使,镇守成都平原。正当孟知祥准备在巴蜀大地干一番事业的时候, 郭崇韬却因功高震主被冤杀,外加第二年李存勖也死于兵变,这让孟知祥深感自己的地位并不安全,中原更是年年征战,不如割据蜀地,自立为王。

不过孟知祥的反意早被后唐朝廷知晓,明宗李嗣源即位后,以祭天的名义命令孟知祥上缴一百万缗礼钱,希望借此人为给孟知祥制造财政危机,但被孟知祥看穿。李嗣源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任命孟知祥为中书令,但孟知祥依旧不买账。930年孟知祥与东川节度使董璋联合发动叛乱,李嗣源大怒,派女婿石敬瑭前去平叛。石敬瑭一路攻克剑门关,成都随时有失守的危险,而孟知祥拿得出手的只有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赵廷隐指挥的一支千余人军队,完全不是石敬瑭的对手。

就在这危急时刻,赵廷隐声泪俱下地为士兵打气:“ 如果大家再不努力,妻子就会成为别人的战利品了 ”,这一下子士气大振。赵廷隐从中选出了五百精锐,为石敬瑭设下埋伏,乱箭齐发,石敬瑭见士卒伤亡激增,外加劳师远征粮草难以为继,最后只得撤军。

在击退石敬瑭后,孟知祥为了控制整个巴蜀大地,接下来就与董璋火并。932年董璋兵败被杀,孟知祥尽得两川之地。李嗣源为了保住后唐对蜀地名义上的掌控,决定承认现实,册封孟知祥为蜀王,允许他自行决策川内大小事务。而孟知祥为了给李嗣源面子,声称自己是代表天子治理两川,因远离京城,只能见机行事,待日后面圣再上表皇帝。

934年正月,61岁的孟知祥见李嗣源已死,这才下定决心在成都称帝,建立后蜀政权,改元明德。但就在当年六月,孟知祥在出席宴会后突然发病瘫痪,疑似中风,并于七月病逝,因此只当了短短七个月的皇帝。

不过孟知祥的陵寝和陵却十分简陋,从发掘简报可知,和陵墓室只有一座石门,下了二十二级台阶就是棺床。其中棺床底座为莲花瓣图案,前后刻有五名卷发上身赤裸的武士石雕,中层四角则刻有身着甲胄的武士石雕,跪抬棺材,与前蜀高祖王建永陵棺床相似。最奇特的是,和陵墓室为圆锥形穹窿顶结构,与《敕勒歌》里的穹庐几乎一样,不仅为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实物证据,还弥补了《新五代史》空白,即孟知祥为北方少数民族血统。

此外和陵墓室里还出土了孟知祥原配福庆长公主墓志,石门上的壁画为年轻时的孟知祥与  公主相貌,背后隐藏了两人聚少离多的爱情故事。早年孟知祥一直在带兵,独留公主一人在后方,两人的联系只有书信往来。等到后唐建立后,两人虽说有了短暂的团聚,但随着孟知祥前往两川,公主再次留在了后方。等到孟知祥与李嗣源派来的石敬瑭开战之时,夹在夫家与娘家中间的公主日子极不好过,但是她依旧在等待,并尽力抚养嫡子孟昶。931年李嗣源正式册封福庆长公主,并允许她带着孟昶前往成都。结果一到成都公主就一病不起,于第二年春天离世。孟知祥十分悲痛,称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追封公主为皇后,并发誓百年后要与 公主合葬。

值得一提的是,《新五代史》原先记载的是公主为李克用弟弟李克让女儿,直到墓志出土后,上面清楚写明“福庆长公主李氏,乃大唐(后唐)太祖武皇帝之长女”,这才让真相得以大白。如今中华书局在出版《新五代史》的时候,都根据和陵的发掘结果进行了订正,即福庆长公主是李克用的女儿。

成都有三座帝陵,除了刘备惠陵和王建永陵外,最后一座就是孟知祥和陵。只可惜和陵长期不对外开放,这才让和陵知名度极低,除了老成都人以外,几乎是鲜为人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