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南园子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我家有处南园子。它位于老潍县城南庄家村东南角,是农家小院的院中之园。我在南园子度过了童年岁月,遇到过会说话的树、能染指甲的花、会唱歌的鸟、迷了路的蚂蚁、爱换新衣裳的蛇、会咳嗽的刺猬、爱串门的南瓜和会长花生的腊条篓子……

听父亲说,南园子是祖上传下来的。曾祖父在世的时候,这里还是块菜地。曾祖父是位晚清秀才,很有才华,写一手好字。后来,没再考取功名,就做了私塾先生。曾祖父家本是个殷实人家,可惜他英年早逝,撇下孤儿寡母,从此家道中落,爷爷兄弟六个不久就分了家。爷爷没分得房产,只分得菜地的一部分,可盖两栋房子,于是就在菜地中间盖了四间烤烟用的笼屋。1950年,父亲兄弟俩分家,父亲没房住,就把笼屋改成三间居室,余下一间作了磨屋。1954年,父亲在笼屋北面建了四间新房,笼屋就成了南屋,前面的空地就是南园子。

村子的圩子墙从西南向东北方斜行穿过南园子,将其分割成三角形,墙外是田野,西面是自家打的土墙。我记事的时候,是父亲盖屋那年。屋盖成后,我们一家搬了进去。爷爷、奶奶就从老宅子搬到了南屋居住。南园子里有许多树,有三棵楸树,是爷爷早年栽下的,打算日后盖屋用的。父亲又相继在园子里栽下国槐、洋槐、杨树、梧桐、桃树、杏树和苹果树,满园子都是树。奶奶喜欢种瓜、种豆和养花,在树底下种满了花草,有鸡冠花、粉花、凤仙花及葵花,把南园子打扮得花红叶绿的。虽然很土气,但很朴实、温馨。

我在南园子里土生土长,母亲说我是天老爷用泥捏成的,扔在南沟里,是她捡来的。我信以为真,去照镜子。见自己圆头圆脸的,还留个头囟,傻里傻气的,滑稽可笑,真像个泥娃娃。

我喜欢爷爷、奶奶,整天缠着老人讲故事,问这问那,打破砂锅璺(问)到底。别人听了都不耐烦,而爷爷、奶奶却从不厌烦,耐心解答,满足我的好奇心。我像只快乐的小鸟,在爷爷身上爬上爬下,感到爷爷就像园子里那棵高大的楸树,在蓝天下为子孙们撑起一片绿荫,遮风挡雨,呵护我们成长。我喜欢爷爷种的那些楸树,树上虫多,鸟也特别多。我在树下乘凉,学大人种瓜,玩泥巴,是个名副其实的泥孩子。

我问爷爷:“为什么说,人是泥捏的?”

爷爷说:“万物土中生啊!土里可以长树,长庄稼。咱吃的用的,都是从地里来的。人也是从土里来又到土里去,土地是咱们的命根子。”

爷爷牵着牛上坡种地去了,我望着他那高大的背影走出村头,走进田野。爷爷是个庄稼汉,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土地,靠种地养活一家老小,用生命诠释了农民对土地的理解。

有一天刮大风,树梢“呜呜”地叫。

我问哥:“树会说话吗?”

“傻瓜,会说话还叫哑木头吗?”哥说。

我去问爷爷,他沉思一会儿,说:“树会说话,只是人听不懂。一刮风,天就冷,冻得树在‘冷呀、冷呀’地喊。”

我又问道:“树知道疼吗?”

爷爷答道:“当然知道,你用棍子一敲,它就喊‘痛’、‘痛’、‘痛’。”

“树会哭吗?”我又追问道。

爷爷想了想说:“你忘了?前两天你揭下块树皮,不一会儿,树就流泪了。”

“那是树汁呀!”我说。

爷爷说:“树汁就是它的泪啊!”

我很佩服爷爷,他那么懂得树,就像知道人一样,他把自己的心和感情都栽进了树里。

冬天,爷爷把小树用草绳缠起来,生怕它们冻坏了。爷爷常说:“人疼树,树疼人,要爱护树,它才能长大。栽棵树不易呀,得花十年功夫!”

爷爷在南园子里不断地种树,最后把自己也栽成了一棵大树。

当树叶茂盛的时候,昆虫就多起来,有绿虫、毛毛虫、豆虫和蚜虫。眼看有些树枝上的叶子都被吃光了。这时候,鸟也多了起来,鸟在树上飞来飞去啄虫。

我喜欢在树下看鸟啄虫,听鸟叫。喜鹊在高枝上“喳、喳、喳”地叫,响亮而有节奏。画眉嘴巧,叫出的花样多,婉转三声,富有韵味,像个出色的歌手。燕子呢喃细语,温柔多情,出双入对,像热恋中的情人。麻雀却像个长舌婆,一扎堆,就东家长、西家短的,“叽叽喳喳”地吵个不停,令人心烦……

姐姐在树下教我唱歌,她唱道:“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我问她:“为什么鸟儿成双对?”

姐说:“你还小,还不懂,以后长大了就懂了。”

“姐,你看那只鸟儿,叫得真好听,好像在唱歌。唱的什么歌?”我问。

“那是画眉,唱的是情歌!”姐姐回答。

“什么是情歌?我怎么听不懂啊!”我追问道。

“你还没长大,当然听不懂……”姐有点不耐烦了,没好气地说。

鸟语真难懂,还得长大了才能听懂,真闷人!后来,我才明白了。有些事该问,有些事不该问,有些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当时我年幼无知,问得人很难回答,真难为姐了。

后来,我教女儿背唐诗:“两个黄鹂鸣翠柳……”

女儿问我:“为什么不是‘三个黄鹂’呢?”

当时女儿只有六岁,和我当年跟姐学唱歌时一样大,也真把我给问住了。

童言无忌啊!

我经常在树干上抓甲虫、捕蝉、捉蜻蜓,也喜欢捉蚂蚁玩。

有一天,我在楸树根旁发现了个蚂蚁窝,就用小土块把窝口堵上了。树上的蚂蚁下来,找不到窝口,回不了家,急得围着土块团团转。

我觉得很开心,母亲见了,说:“真是作孽啊!蚂蚁迷了路,找不到家,小蚂蚁吃不到妈妈的奶,让妈妈在家多着急呀!”听母亲一说,我信以为真,为迷了路的小蚂蚁担心起来,急忙扒开窝口,在树上找回那些迷了路的小蚂蚁。蚁妈妈早已在窝口接应,见了小蚂蚁,还亲昵了一阵子呢!

母亲从小教我,要爱惜蝼蚁,不要杀生。在她眼里,蚂蚁虽小,也是个生灵,也有性命啊!人物是一理,都有母爱和亲情。蚂蚁有没有奶,暂且不论,孩子找不到妈,妈见不到孩子是多么地着急啊!

母亲对小小的蚂蚁都如此关爱,对人就更没得说了,母亲的话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

南园子的昆虫和鸟,也引来了野外的许多动物。尤其到了夜晚,蛇、刺猬、黄鼠狼、狐狸等也翻过围子墙来园中作客,南园子成了动物们的乐园。

俗话说:“黄鼠狼子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它们大献殷勤,是盯上了奶奶养的那只大公鸡了。最终还是扒开鸡窝,硬把公鸡拖去吃了。

奶奶望着残留的鸡毛,伤心地落泪。爷爷安慰她:“狐狸、黄鼠狼也得活啊,它们也要打捞食儿吃呀!”说着,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有一天,我在围子墙边遇到了条绿花蛇。

母亲说:“别惊动它,蛇胆子小,怕人。若见了人,就会脱层皮。”

我问道:“蛇蜕皮时疼吗?”

“当然疼了,但它又换了件新衣裳。”

果然不久,围子墙上树枝上又多了些白色的蛇皮。

我想蛇的衣裳真美,但爱美也必须付出痛苦的代价,就像人整容虽是为了美,但总要付出痛苦的代价一样。

记得有个夜晚,我们在南园子里乘凉,依偎在奶奶怀里,听她讲故事。

忽然,听到门口有“咳”、“咳”、“咳”的咳嗽声。我以为来客人了,跑过去一看,柴门口没人。一会儿,从柴草垛里跑出只刺猬。

我问哥:“刺猬怎么会像人一样咳嗽?”

“让盐齁的。”哥说。

我问:“哪儿来的盐?”

“去偷的。”哥说,“它偷吃了盐,齁出毛病来,活该!”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刺猬叫,也不是吃盐齁的,是哥在哄我。我好偷吃咸菜,他就这么吓唬我。

夏天,姐姐到南园子里“咯儿”“咯儿”地一笑,满地的凤仙花就开了。她摘几片花瓣,在手心里一揉,贴在指甲上,一会儿指甲就被染红了。

姐姐总爱用花来打扮我。她先用牵牛花,编个花环,戴在我头上,然后摘些凤仙花,把我的指甲都染红了,又掏出胭脂盒,在我的两腮头上轻轻地一抹,然后用火柴杆蘸上一点胭脂,在我眉头上点上几个红点,最后她像一位画家欣赏自己作品一样,仔细地端详着我的脸,觉得满意了,就点点头。

姐姐抓起我的双手,像打罗筛一样一边前后晃动着,一边唱着儿歌:“打罗筛,做买卖,一做做了个花脑袋……”

后来,我把这支儿歌又教给了弟弟妹妹,用凤仙花染红了他们的指甲。

就这样,我们兄弟姊妹用凤仙花染长了手指甲,用胭脂抹大了脸蛋,唱着儿歌,不知不觉步入了少年时代。

爷爷坐在马扎上,嘴里“吧嗒”“吧嗒”地抽着烟袋。他把火镰往火石上“噌、噌”地擦了几下,就把黎明点燃了。

我绕在爷爷膝下,自己掀开衣襟,露出肚皮,让爷爷捏起我的肚皮,“啪、啪”地打了两个响瓜儿。

我偎在爷爷怀里,捋着他的山羊胡子,悄悄地问:“长果长出来了吗?”

“你等着,我去看看。”他笑眯眯地答应着,把烟袋锅往鞋底上轻轻地磕了磕,别在腰里,起身进了屋。

从高处搬下个肚大口小的腊条篓子,伸进手去扒拉了半天,才抓出了十几个秕花生。我两手接住,坐在马扎上吃起来。

爷爷在我身旁收拾着牛套。一会儿,花生吃完了,我又伸出手,问:“还有吗?”

爷爷说:“没了,还没长出来。明早儿你再来吧。”

我信以为真,天天早起,每天能吃到篓子里长出的花生。

我把这个秘密告诉哥哥,哥不信,说:“傻瓜,篓子里怎能长出花生?”

奶奶喜欢带我去西邻二大娘家串门。真奇怪!连奶奶种的南瓜秧也爬过墙头来串门子。

立秋后,南瓜秧疯长,一直爬过西墙,还在二大娘家结了两个胖南瓜娃娃呢!秋后收获了,奶奶把摘下的南瓜送给四邻,大家都夸奶奶种的南瓜又大又甜。

奶奶年年种南瓜,她种的南瓜秧带着一片真情,把乡亲们的心连接在一起。

一夜秋风劲,吹落黄叶满地金。我和弟弟每天到南园子拾树叶,用针和线把叶子穿起来,一串串地挂在屋檐下。树叶上有虫咬的缺口和霜打的痕迹,每片叶子都有各自不同的经历。冬天下雪了,我仍然可以到南园子看墙上挂着的那些树叶。母亲要拿去烧掉,我不舍得,直到来年楸树又发了芽,我才拿去让母亲烧火做饭。

爷爷见了很满意,对我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年才长片树叶,还要经过风吹雨打的,蚊叮虫咬的,一到秋天就叶落归根了。”

那时候,我还听不懂爷爷说的话,只是见树叶很美,拾树叶好玩,冬天看秋叶很开心。无意间,却为后来感悟人生提供了标本。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我感到自己也仅是片小小的树叶啊!是爷爷那棵楸树上的一片叶子,经历了人世沧桑后,叶片上还留下了不少虫咬和霜打的痕迹。

南园子历经百年沧桑,爷爷、奶奶早已过世,父母已搬往城里居住,老屋已易主,圩子墙倒了,最后一棵楸树被伐掉,那些鸟、蚂蚁、蛇、刺猬等都已无影无踪,南园子也不复存在了。而今,我又像童年拾树叶那样,把难忘岁月中的生活碎片一一拾起……

作者:庄悦新,山东潍坊人。有300余首新古诗在报刊发表,曾在全国诗文大赛中获奖20余次,著有诗集《探灵集》第一卷《冷月花魂》;发表散文30余篇,散文《南园子》获蔡文姬文学奖一等奖。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0)

相关推荐

  • 八年级上册三单元写作《我爱()季》例文

    我爱夏季 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秋天,果实累累的季节,冬天,银装素裹的季节,但我最爱的还是五彩缤纷美丽如画的夏天.  初夏时节,各色的野花在暖风的吹拂下都微微绽开了笑脸,红的.紫的.粉的--,让人眼花 ...

  • 学生作文集锦(二)

    学生作文集锦(二)                最好的作品 高一15班  方瑶 阳光透过树叶,小圆斑落在窗台上,被风拂过的树叶,摩擦的声音勾起我的思念. 那是一棵很普通的树,普通到至今都无法叫出它的 ...

  • 陈素琴丨家里的树园子

    我小时家里有一大树园子,几百棵大树纵横交错地生活在一起,遮天蔽日,是夏日里绝佳的避暑胜地,更是我们小孩子嬉笑打闹的游乐场,除了冬天被大雪埋起来的时候,其他时节都在树园里挥霍着一天天快乐的时光. 春暖花 ...

  • 散文||故园犹在

    故园犹在 故园,一个种满花花草草的老宅后院,承载过爷爷奶奶的叮咛,承载过我们姐妹的欢笑,承载过我童年的故事与梦想.这些年,"她"一直缠绕在我的梦里. 故园不大,就在城里的巷子内,是 ...

  • 散文||跟爷爷在一起的日子

    跟爷爷在一起的日子 流云||黑龙江 我出生在一个比较重男轻女的知识分子家庭.进入这个家庭,我算是一个不速之客.上面有个姐姐,若我是个男孩,父母就不会再生了.我的到来,给父母带来了困扰,而且没出生几天还 ...

  • 最是夕阳懂黄昏

    我的朋友"爱蜜儿"曾以描述军旅生活的散文见长,从今天起,"东篱下南山南"将陆续刊发她的文章.她是职业军人,有着不凡的经历,英姿飒爽的背后,是飘逸空灵的思想和温柔 ...

  • 《文化安顺》往事追忆 西水关往事 2021年第82期(总679期)

    西水关往事 李贵耘 爷爷奶奶的老宅坐落在西水关原友谊路27号,是我们曾经的儿时乐园.于是乎,"西水关"便成了我们这一大家子对老宅的代称,一直沿用至今. (一)老宅 西水关,是我们对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奶奶和槐树的故事/廖延竹

    生活中,每个人经历的烟雨风尘不尽相同,有些回忆如烟花般绚烂,有些回忆却如月圆月缺,悲喜不同.当所有的回忆落满尘埃,也还会经常在内心诉说那虽渐行却未渐远的故事. 在我的记忆中,有两个画面一直在脑海中挥之 ...

  • 八期征文34 | 孙凤勤:《奶奶的院子》

    作者简介 孙凤勤,郑州市人.沙漠,第二个故乡,一个种枣的人,一个远离家乡的人,一个寻求孤独的人,一个试着从沙土里刨文字的人. 奶奶的院子 孙凤勤 儿时,奶奶家是我最乐意待的地方,喜欢的不只是奶奶的抱和 ...

  • 第二百四十三个故事——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一 车厢很闷,天气很热.我开始自己的第一次离家出走.潮湿逼仄的过道,我小心翼翼的站着,不让人过分靠近.我讨厌男人身上的味道,讨厌那些醉醺醺的汉子,他们是肮脏的产物. 我不安的眼神四处瞟望,我看到了他, ...

  • 林伯渠的家风故事

    林伯渠是党和国家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他和人民走得很近,始终把群众期盼愿望作为动力,永远把百姓安危冷暖记在心上.生活中,他以身作则.带头示范,用好家风引领好党风.好政风.今天,由笔者为您讲述他的家风故 ...

  • 历史故事——南坡之变后没有庙号的泰定帝继位

    元朝第五任皇帝元英宗硕德八剌,在右丞相铁木迭儿.太皇太后答己相继病逝后,任命拜住为中书右丞相,放开手脚,锐意改革,全面整顿.至治二年(1322年)十二月,英宗下令处死铁木迭儿之子.宣徽院使八思吉思:转 ...

  • 中国家风故事5篇精选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的基本,也是家庭维系存在的基本存在.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国家风故事5篇精选,供大家参考. 中国家风故事5篇1 "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 ...

  • 业精于勤:唐代文豪韩愈的家风故事

    2018-05-28 业精于勤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文豪韩愈一篇名为<进学解>的文章.此文是他在担任国子学博士,即唐代中央大学教授时,对在国子学读书的学生们所作,表面上的目的,在于督促他们勤奋学 ...

  • 豁达大度:汉高祖刘邦的家风故事

    新湘评论 2018-11-29 对于刘邦获胜.项羽失败的讨论,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项羽之所以失败,在于他的性格,而刘邦之所以成功,也在于他的性格,所以叫性格决定成败. 人之性格,由环境所造,而最 ...

  • 家风故事 | 王兆贵:司马光的人品和家风

    行胜于言,"修齐治平"四字,司马光践履得十分到位.他深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俭能立名成业,侈必堕落自败",并视为"大贤之 ...

  • 赤峰记忆——南园子的火烟种植

    赤峰记忆--南园子的火烟种植 梁树春/文 老赤峰南园子的火烟种植 李芳坤 讲述   梁树春 整理 解放初期的赤峰只有六条街道,六道街以南是种菜的园田.这些园田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南园子&quo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南齐的萧赜

    刘准禅位给萧道成,刘宋灭亡. 萧道成即位,史称南齐. 萧赜做太子时,认为自己资历足够,经常擅自做主,没人敢言.只有荀伯玉把事情告诉了萧道成.萧道成大怒,谴责萧赜.萧赜吓得自称患病. 一个月之后,萧道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