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无悬念?看点仍十足:主席垂直指挥,罕见对三大司令光火
原创2021-07-22 11:27
随着辽沈战役的打完,淮海战役快将结束,《大决战》电视剧已进入收尾阶段。不少军迷们觉得,两大战役打完后,由于平津战役我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拿下傅作义集团没有任何悬念。所以,观看的兴趣度有所降低。帅克以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傅作义集团毕竟是一个五十万之众的战略集团,如何把这一大坨子解决,同样需要战略上的精心运筹、战役上的精心部署。换句话说,看点并不少,只是需要你沉入进去细细的品读和揣摩。
一是看毛主席把傅作义集团抑留平津地区的运筹帷幄。
对于傅作义集团,蒋介石知道这是国民党为数不多的有生战略力量,所以,总想找各种借口和理由要傅作义率部南下,甚至对傅作义本人给以东南军政长官的高位来诱惑。而毛泽东主席同样也知道,这一战略集团只要一南下,势必给后面的解放战争进程增加更多的麻烦。因此,从战略指导上,就是坚决地把傅作义集团抑留在现地区加以解决。
毛泽东主席深知:傅作义集团并不好对付,特别是傅作义与我作战多年,很有一套。一不小心便会让其溜走,一不小心便会被其反咬一口,一不小心便会拖延整个战争进程。为了达成战略目的,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可谓是运筹帷幄,妙招迭出。一是引蛇出洞,通过杨成武兵团围攻张家口,使傅作义嫡系主力35军驰援,把它调出北平在平张线上加以歼灭;二是令东北野战军提前结束休整,秘密入关,会同华北部队毕其功于一役;三是整个战役部署未完成时,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等一系列动作,甚至让淮海战场上华野围攻杜聿明集团、打太原缓攻等举措来助力这一战略企图来实现。总之,一切以紧紧围绕傅作义集团抑留平津地区而着手落脚,直到把整个傅系集团彻底兜住为止。
二是看毛主席如何垂直指挥三大兵团并同时对三大兵团司令发火。
正确的战略决策需要正确的战役指挥才能得以实现。平津战役前期,由于林彪的东野大军尚未全部入关,由于平津前线总前委尚未成立,因此,对于东野先遣入关的程子华兵团,以及华北的杨得志兵团、杨成武兵团,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实际上采取的是垂直指挥。这也是整个解放战争中,毛泽东主席跨过战略区一级,垂直指挥兵团一级不可多得的战例。
然而,在垂直指挥的过程中,三大兵团司令在落实主席的战役意图方面,都出现了差错。有意思的是这种差错,几乎出现在同一时间段内:程子华兵团因攻打密云而造成东北秘密入关企图显露,致使傅作义急忙收缩兵力,包括马上令在张家口的35军回撤北平;杨成武兵团本应截断张家口至宣化线,使35军不能回撤,结果并未达成目的,眼看着35军溜走;杨得志兵团本应迅速穿插到平张线,把35军堵住,结果是迟迟赶不到预定战场。
为此,毛泽东主席大为光火,分别给三大司令发去了措辞极为严厉的电报。对兵团一级发这样严厉的电报,也是整个解放战争中很罕见的。这说明主席对平津战役总体布局的高度关注与担心。
三是看打新保安的一波三折和打天津的摧枯拉朽。
平津战役真正的作战主要就是看两场,一个是歼灭35军的新保安战役,一个是天津的城市攻坚战。特别是新保安战役,一波三折,除前面提到的几点原因外,还有就是35军军长郭景云的指挥错乱。实际上,他有几次逃回北平的机会,但都是因为他的轻敌和好战而失去了。战争是人与人之间最高形式的生死较量,双方有时都会出错,但在最关键的时刻谁出错更少,谁就能赢得最终的胜利。新保安战役正是印证了这一点。由于郭景云的指挥错乱,把傅作义赖以起家的王牌丢掉了。这也直接奠定了平津战役的总体走势。
丢掉一个王牌35军后,傅作义原本以为还有天津这一张底牌,凭借天津的死守硬打,拖以待变,拖以在和谈中赢得更大的利益。然而,由于此时的东野大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占尽武器装备和兵力优势,这使得天津一战,被刘亚楼29个小时拿下,成了解放战争中最经典的城市攻坚战之一。天津被突然拿下,傅作义赖以支撑的最后一张牌也没有了,这使他不得不老实地坐在谈判桌前,与我们共商和平解决北平问题。
四是看毛主席以战促和的绝妙手笔。
战争之道历来是能战方能言和,能胜方能言和。在这一点上,毛泽东主席在平津战役当中运用得炉火纯青。第一招是用打掉35军来逼迫傅作义和谈,王牌先打掉,先挫其锐气,看你和不和;第二招是用拿下张家口来逼迫傅作义和谈,因为张家口驻守的是傅系主力部队孙兰峰兵团,该兵团被灭,又使傅作义少了一个很大的羽翼;第三招便是把傅作义最后的一个底牌,即陈长捷的天津一气攻下。原本以为天津怎么也能守个一两个月,但一交手,29个小时便被拿下。至此时,傅作义深知,此时的解放军,已不是解放战争初期,大同、集宁、张家口战役中让他占尽便宜的解放军,而是无坚不摧、任何力量不可阻挡的解放军。
傅作义是聪明之人。他在国民党高级将领当中,论谋略、论指挥他是高出一筹的。他深知此时再打下去,他不仅是因为北平被毁而成为历史罪人的问题,还有一个他的整个傅系集团彻底团灭的问题。最终,毛泽东主席以战促和的战役目的如愿以偿。双方最终达成和平解放北平,并由此创造性地形成了解放战争中的“北平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毛泽东军事文集》《平津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国级将领的战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