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38 厨房的那些事--安纺后卫门轶事(20)
有单独的厨房,是后来的事了。
最开始,四姨住在幼儿园边时,五六家人共一个厨房。
那时四姨住楼上,又是后住进去的。做饭炒菜,得先等别家的菜炒完了,在楼下高喊,我们炒完菜了,下来炒菜。再下去炒。
很有意思。前面的人家炒完菜了,把自家的油盐酱醋收起来,下一家把自家的油盐酱醋拿出来。
大家都自家有自家的柴,自家的米,自家的菜,自家放油盐酱醋的地方。
各家用各家的油盐罐子。别人家的油盐罐子,没有收。炒菜的人,也是绝对不会用别人家的。
如果自家用完了,临时需要用。那都是要高喊,某某家,借一下你们家的酱油用一下。
借是借,还一定是要还的。那时,用的是散装酱油。有时,还不是半斤的,几两的打回来。哪里像现在,一买就是一瓶。
后来,搬到旁边的一楼住。与另一家共厨房,两家人用,方便多了。
那个时候的灶,是农民式的大灶。大灶,有一个特大的锅。农民用这样的锅,煮猪潲。
四姨家与另一家用这大锅,烧开水。烧好了开水,用竹子臽子臽出来,灌到开水瓶。
炉灶边常用的工具,有火钳,吹火筒,柴刀,灰铲。灶边,放一个小板凳,烧火用。一般还得放一块不大不小的青石板,用来劈柴。
每逢需要大火炒菜时,得一个人炒菜,一个人烧火。
我是经常帮助四姨与外婆烧火的。
外婆,告诉我,人要实心,火要空心。
烧火时,时常需要干柴与湿柴搭配着烧。挺有讲究的。
说锅碗瓢盆交响曲,后卫门的共用的厨房,这真的是纯粹的锅碗瓢盆交响曲。
厨房里叮咚的切菜声,炒菜的锅铲声,劈柴声,此起彼伏。
再后来,四姨搬到郭四娭毑的房子住,有了自己单独的厨房。
姨父懂得泥瓦工,特别会打灶。
打灶得起火,火要旺,又还要省柴,特别有讲究。
在郭四娭毑这里的灶是姨父亲自重新打过的,很好烧,也省柴。
只要是四姨炒菜,只听得锅铲声噼叭响,特别是炒爆辣椒。
四姨说,炒爆辣椒,就要用锅铲使劲的“擂”!油下锅后,先放盐,这样,才入味,好吃。
湖南人喜欢吃辣椒。辣椒菜下饭。
辣椒这样的下饭菜,除了炒爆辣椒,还有辣椒炒豆角,辣椒炒空心菜杆子,辣椒炒大头盐菜,辣椒炒胡萝卜“樱子”(头前带绿的一截),辣椒炒冬苋菜杆子,辣椒炒凉薯等。
为了开口味,没菜吃的时候,也能吃下饭。家家户户都做坛子菜。辣椒萝卜,辣椒刀豆,还有酸坛子里的东西,酸刀豆,酸豆角,酸萝卜,酸大蒜苗等,应有尽有。
家里实在实在没什么菜吃了。猪油酱油拌饭。
现在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猪油酱油拌饭了。
我们那个时候,能够吃上一碗猪油酱油拌饭,也算是开洋荤了。
每每是中午快要上学了,或者是什么特殊的时候,家里没菜。外婆就会用猪油给我们做猪油拌饭吃。
记得在大院专署,也吃过外婆做的猪油拌饭。
我们下放农村时,还经常吃猪油酱油拌饭。
后来进修时的一位同学,襄樊人,38军的,参加的唐山大地震救援。
他同我说,在部队训练时,特别累,特别饿。
有一次饿得实在不行,与几个战友偷偷跑了伙房,偷偷猪油吃。一勺勺的吃,直吃到脑袋发晕。
想想看,真饿肚子,是怎么个滋味?
我现在好多的厨房里的生活常识,都在渐渐的跟外婆学来的。
比如,打鸡蛋。外婆说把鸡蛋打到碗里,筷子插进鸡蛋黄,要向一个方向转动,筷子要分开,跳起来绕圆圈,不要停,这样就容易把鸡蛋打散。
现在店子里有打蛋器卖。我打鸡蛋从来就不用打蛋器。鸡蛋打得非常的匀。
摘芹菜叶子。外婆教我,一手抓住芹菜的头,一手用筷子的方的一头打。这样,芹菜的老叶子都打掉了。一些嫩叶子还可以吃。芹菜头,从头上切开后,再用手撕开,这样芹菜就容易入味。
切牛肉要横刀切(横断面),这样才嚼得烂。
总之吧,在后卫门的五年里,还真见到与学到厨房里的好些见识与知识。
2020年5月4日怀化